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 翻开世界石油勘探史就可发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使用油气的国家。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就有有关石油及天然气的记叙。晋朝常琢著的《华阳国志》就谈到公元前250年四川广都用土法钻井,钻至天然气层发生井喷,用竹管输气,引气煮盐。那时,对油气的寻找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可谓是“直接找油”。一直到十七世纪,随着  相似文献   

2.
我国天然气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气田——自流井气田。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余年前就在该气田背斜构造上开始以寻找天然气为目的的世界上最早的钻探,并于公元前221年钻成深约100米的天然气井。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发现天然气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常称天然气为:“火井”、“井火”、“阴气”、“毒气”、“火山”、“池火”、“火池”、“地火”圣灯”、“火龙”等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与洞察自然现象中,对天然气很早就有认识,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年代越趋现今,记载有关天然气的发现、利用、钻井、开采工艺等等方面就更为繁多。在此仅就古代发现天然气的地理分布作一综合概述。我国古代有关发现天然气的记载,分布于现时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一级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之一。四川在战国后期即开始凿井采盐,西汉时又凿成著名的临邛火井并采气煮盐。公元16—19世纪,盐都自流井的天然气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上最早建成、开采历史最长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四川人民在地质、钻井、采气、集输等工艺技术上的贡献,集中体现了我国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历史发展概貌和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天然气时代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1世纪出现的著作《周易》中,已有关于天然气自燃现象的记载.公元前61年,《汉书·郊祀志》记载,陕西鸿门打水井时,有气体逸出并燃烧,时人称之为"火井".据不完全统计,古代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管道是将天然气从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的管道,又称输气管道。利用管道输送天然气,是陆地上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唯一方式。在世界管道总长中,天然气管道约占一半。中国是最早用木竹管道输送天然气的国家。木竹管作为特殊运输工具是沿用秦汉时期(公元前  相似文献   

7.
如果不是从很严格的意义上说,20世纪对中国人来讲大致可以算作煤的世纪,21世纪也许该属于天然气世纪。很长时间以来,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大多数国人是只知石油不知天然气。四川盆地算个例外,因为那里很早就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天然气矿藏,包括重庆在内的四川省,成为国内最早普及天然气的地区。但是,“川气出川”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富产天然气只是给“天府之国”锦上添花罢了,要么天然气怎  相似文献   

8.
论生物气的生成和聚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前言 生物气(biogenic gas)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其探明储量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0%以上。大型生物气田主要位于白垩系至第四系中。泥盆系也有生物气的显示。气田埋深一般为数百米至一千多米,个别可达三千米[1]。生物气的特征是"轻",碳同位素比值ÒC1s<-55%甲烷与乙烷以上重烃的比值大于100,甚至大于1000。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类型盆地天然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已发现气(油)藏类型繁多,在地区和层系上分布相当广泛。系统总结天然气藏的分布特点,正确划分气藏类型,深入分析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富集因素,对发展天然气地质理论和指导天然气勘探工作,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人民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距今三千多年的《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易燃,遇水不灭,古代的军事家把就它用到军事上,于是演绎出了很多精彩的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详细论述了"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所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具体体现在:构建了 1500 m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技术体系,基本具备了 1500 m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荔湾3-1气田群、流花16-2...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沉积盆地油气立体综合勘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油气勘探近15年来进入发现高峰期,在成熟区精细勘探、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勘探中不断取得突破,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剖析这一阶段勘探的性质与思维方法将为中国油气勘探持续深入开展奠立重要基础。从沉积盆地系统论与油气勘探方法论的角度,通过剖析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基础,结合现阶段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新时期的勘探理念与方法。研究表明,中国的沉积盆地多为多旋回叠合盆地,沉积盆地的演化受周缘板块构造作用、陆内构造变形及其深部地幔地质过程的控制,复杂构造背景下油气多层系规模聚集。中国沉积盆地有常规油气、低熟油、生物气、致密气、页岩油气、煤、煤层气、盐类、天然气水合物和金属等多种矿产资源,资源潜力大。中国的油气勘探经历了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阶段,现今进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举的"立体综合勘探"阶段。这一阶段是针对"全盆地、多层系、多尺度储集体、多类型资源"的全链条的整体勘探,钻探进入万米尺度,海域进入深水区。立体综合勘探的理论基础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地质学、油气成藏动力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技术手段是多尺度(微米-纳米)储集体分析技术、"两宽一高"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与"水...  相似文献   

13.
在调研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数据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石油公司层面的评价需求,通过优化已有常规数据结构、新增非常规数据结构,重新构建了基于WEB—GIS的数据库结构体系并研发了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数据库层”、“数据库服务层”、“业务应用层”和“表示层”的4层体系结构,包含GIS功能、数据管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成果管理、数据接口和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以B/S方式和GIS技术管理常规油气资源和致密油、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矿、油页岩和天然气水合物等7种非常规资源的评价数据、图件和文档。系统应用于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有效支撑了各油田资源评价工作,同时积淀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为今后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立式气旋浮装置凭借其紧凑、高效的特点在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围绕该技术的自主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未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列化产品。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BIPTCFU-Ⅲ-120型立式气旋浮装置工业样机,在南海流花11-1油田的“南海胜利号”FPSO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单因素变化运行结果表明,除油率受分流比、微气泡发生器与气旋浮罐间压差及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显著,受注气比、回流比变化的影响较小。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当入口水含油质量浓度在240~400 mg/L之间时,优选组合操作参数下的除油率平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1.8%),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可降低到50 mg/L以下。结合工业样机现场实验结果,从工艺流程简化、微细气泡发生、立式罐体结构优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油气成藏模式的认识与勘探思路、勘探方向密切相关。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勘探成果及认识回顾,建立和丰富了塔里木台盆区油气成藏模式,展现了勘探思路和认识的转变过程。台盆区勘探经历了从潜山构造型向古隆起(古斜坡)岩溶缝洞型的转变,通过解析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建立了塔河油田“古隆起—古斜坡岩溶缝洞型复式成藏模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顺北油气田的发现和扩大,与“超深断溶体复式成藏模式”的建立有关,实现了从古隆起(古斜坡)向低部位“禁区”的空间拓展和勘探突破;通过解析定义超深断溶体油气藏,创新形成了超深断溶体油气成藏理论,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隆起—斜坡+腹部断溶体的海相油气复式成藏的完整模式,丰富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为明确下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e discovery of “tight” gas and oil resources—reserves in low-permeability shales, tight sandstones, and coalbeds below US soils 1 —is not new. Indeed, the Railroad Commission of Texas sets 1981 as the field discovery date for the Barnett Shale,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low-permeability formations developed so far. 2 Only recently, however, have oil and gas operators produced these resources in quantities sufficient to force them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US energy picture. As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has expanded, prices have dropped, and gas has become a more prominent fuel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3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行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近海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指导思想.加大岩性油气...  相似文献   

18.
平湖油气田储层及含油气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义 《海洋石油》2003,23(Z1):7-12
平湖油气田是东海第一个开发的复合型油气田 ,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渐新统花港组油藏 (H2 -H8)和始新统平湖组气藏 (P1 -P1 1 ) ,首期开发区为F1、F2断块 ,二期开发区为B1、B2断块。在平湖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针对花港组油藏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好 ,而平湖组中下部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不好的这种地质和地球物理特点 ,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尝试多种方法预测储层及含油气 ,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成果。  相似文献   

19.
依托大量文献资料,以勘探认识突破、勘探思路转变、勘探技术进步为主线,精细剖析冀中坳陷油气勘探发展过程,将冀中坳陷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区域地质普查勘探(1955—1972年)、突出潜山油藏勘探(1973—1985年)、主攻古近系—新近系构造油藏勘探(1986—1999年)和加强岩性-地层油藏及隐蔽型潜山油气藏勘探(2000...  相似文献   

20.
“次生生物气”是指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生成的天然气,由于其成分几乎全部为甲烷,因此又称为“次生生物甲烷”。以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为例,基于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合伴生原油的轻烃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次生生物甲烷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判识方法。研究表明:当热成因天然气与次生生物甲烷混合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变轻,天然气组分变干。同时,此类天然气通常与埋深(地温)和生物降解油藏密切相关。通过原油的轻烃化合物特征可以有效判别油藏是否遭受生物降解。次生生物甲烷的生成常常还伴随着原生热成因气中重烃气组分的选择性降解,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重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富集13C,甚至发生倒转。目前使用的各类天然气成因判识图版只适用于原生热成因气,使用时必须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各类次生改造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