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根据两井距离比较近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新型游梁式双井抽油机,带有双驴头,可以实现一机双抽,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对游梁式双井抽油机的扭矩和节能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作了比较分析得出:双井抽油机的曲柄轴负扭矩绝对值和峰值扭矩减小,耗电量相对降低。因此,双井抽油机不仅扭矩变化平稳、工作情况较好,而且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另外,分析得出,在陆地加密井、丛式井、海洋油井等情况下使用双井抽油机,成本低、维修费用少。  相似文献   

2.
抽油机设备费是采油二厂投资的主要费用之一,其年耗电4 100万kW·h,占全厂能耗费用的10.8%,现有抽油机主要为14、16型游梁机与900、1000型立式机,前期通过电参数测试计算,平均系统效率仅为18.8%,远低于国内平均的27%,因此加强管理、提高系统节能至关重要.通过开展抽油机节能研究和现场实践,分析了目前我厂抽油机能耗损失的主要原因,并找到了适合二厂的抽油机降本节能方法,对后期抽油机节能降耗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具有全面推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液压抽油机主要由液压动力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执行系统3个部分组成。液压抽油机在双井运行模式下,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录取数据直观,自动化程度高;调整参数方便,碰泵操作简单;载荷限定,可避免负荷过大导致的杆断;对油井能够进行精确控制;供液不足可自动调整;具有可变的上/下行程速度;还具备长冲程、低冲次、较大的光杆举升能力、重量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地下掺水对稠油井生产的影响,八面河油田选择了部分井进行掺水方式优化实验。经过监测动液面、电流、耗电等数据变化,摸索出了间断掺水、地下掺水洗井的方式,同时在单井进行了实践。现场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得效果,为稠油井优化地下掺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长冲程抽油机具有采油效率高、冲程长、冲次低等优势,适合开采深井、稠油井、高含水井和多气井等.随着我国许多油田的开发已进入中后期,长冲程抽油机的设计和应用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对国内长冲程抽油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现有各类长冲程抽油机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抽油机技术将向无游梁、低功耗、低冲次、通用化、智能化和高适应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节能降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八面河油田针对稠油区块机采系统效率低、部分油井工况优化余地大、机采设备整体利用率低等能耗问题,提出了如下治理对策:1、在设备节能改造方面,推广低冲次稠油节能抽油机和节能永磁电机。2、在改善油井工况方面,合理油井沉没度,加强偏磨腐蚀治理,降低油井无效排液。3、结合区块特点,加大调整稀油区块及稠油区块与百米吨液耗电的平衡力度。  相似文献   

7.
小洼油田吞吐后期一注多采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洼38块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低效益井增加,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借鉴蒸汽驱、间歇蒸汽驱、蒸汽段塞驱的驱油机理和井组筛选标准,优选低油汽比井组进行一注多采试验。试验后,井组地层能量得到一定补充,地层压力升高,蒸汽驱动油流到达生产井,延长了井组周期产油量、油汽比和经济效益。在油藏未能全面转为蒸汽驱开发前,一注多采是改善稠油油藏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抽油机井下泵深度往往是按经验选取一定的沉没度或利用泵效与沉没度关系确定的问题.通过对下泵深度与泵效和系统效率关系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以系统效率最高或产液量最大或经济效益最佳作为目标函数,对抽油机井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多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认为目标函数最高的下泵深度才是合理的下泵深度,自喷转抽井、稠油井、间抽井、排水采气井等不同井况,目标函数的选取应有所区别.对油田开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真空管井在低渗透性黏土层中的降水规律及提高其降水效率的方法,本文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于不同抽水时间,不同真空度,不同井深以及不同双井间距下各种高真空管井降水工况进行系统模拟,重点关注地基孔隙水压力、抽水量的变化规律.根据文中给出的宁波地铁樱花公园站处的土层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双井间距下的出水总量与孔压分布规律,给出建议的双井间距.得出结论:淤泥质黏土中管井出水比较困难,且随时间增加降水效率会降低,但当管井真空度增大,井深增大,高真空管井出水量提升;真空负压在低渗透性淤泥质黏土中的水位面以上区域传递速度较快,在水位面以下区域传递受限,高真空疏干井在低渗透性土层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八面河油田产能建设逐渐转向了非主力砂体和稠油区块的开采,使得低泵效井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八面河油田整体泵效和其它指标的实现。分析八面河油田生产情况,认为低泵效主要是由工作制度不合理和工艺技术限制而引起的。在立足产量稳定、增产,保证采油时率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工作制度优化调整为主,配套特殊工艺为辅的治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泵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