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以及分析归纳、对比等方法对喀什土陶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流程及技术问题进行辩证探讨和阐述,在力求较完整、较客观地记录工艺的同时提出问题,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提供较为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以期将来能在土陶产品生产工艺方面体现出时代适应性和引领性,为喀什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之中,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紫砂泥料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演绎成了造型丰富、包罗万象的艺术品,特别是在通过书法、绘画、彩绘、陶刻等等艺术手法的装饰之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观澜壶》,突出了整体的实用性和艺术的表现手法,作者尽可能地在简约流畅的线...  相似文献   

3.
刘光辉 《陶瓷》2022,(2):152-154
近年来,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面临文化传承缺乏有机载体、文化传承没有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文化传承机制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其核心就是缺乏清晰的传承路径.提出基于"学做融创"理念的"双线三阶段"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传承路径.该路径是指以"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为载体,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为平台,以双室联动机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把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手法都充分地融入其中,让紫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坚守文化的底蕴,这样才能更加地抓住紫砂爱好者的需求和心灵的陪伴,使其成为了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陶刻作品画缸《后赤壁赋》,器型的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方器的创新和演绎,放置一些书轴画卷还是非常的合适,同时环绕缸体的陶刻装饰在白色描绘的点缀之下更加的清晰动人,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之中情不自禁地吟诵这篇千古巨制,体会古人的胸怀和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金缮修复是研究传统技艺、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的活化石,是艺术的二次创作。它经过巧妙的设计构思,将器物的残缺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美,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金缮修复后的器物整体表现更和谐、更富有美感和艺术感。而这恰好符合我国文化创意的需求,尤其是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中,更是应用广泛,是一股强有力的新兴艺术力量。将金缮技艺应用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之中,有利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加强产学研销合作,避免金缮技艺本身局限性等问题,使金缮技艺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结合,促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用江西宜春锂辉石代替澳洲锂辉石,试制出价廉物美的耐热陶瓷砂锅,为采用国产锂辉石生产耐热陶瓷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现存了大量蜚声中外的著名建筑,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对于当代建筑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探讨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当下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佛山陶瓷》2021,31(7)
浙江是我国古代瓷业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之一,而越窑青瓷是世界公认的"瓷母"。但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无论在人民审美认同的观念还是行为层面,都更容易受到全球化、发展差异和生活境遇等因素干扰,从而使青瓷文化的传承逐步倒退。因此,越窑青瓷传统技艺的文化保护与再生,实现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成为阐释中国特色陶瓷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将以越窑青瓷传统技艺文化在近现代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其现状、转型、背景的调查研究,尝试进行越窑青瓷的生态文化景观现代化构建,对其本土性的现代化实践与转型及越窑青瓷技艺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将如何生活化传承与旅游活化,以及本土性的现代化实践的转型等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模化、以及快速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要求、高标准,人们对建筑规划设计要求也从以前的时尚动态体现和西方建筑美学体现转变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多年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经验,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对民族品牌来讲,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用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产品外观设计,可以拉近与国内消费者的距离,从而提升产品销量,进而提高本土化妆品企业发展水平。本文探讨化妆品设计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为本土化妆品企业在产品外观设计上提供参考。1 传统文化在化妆品外观设计应用意义1.1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生根、发芽、成长并日益茁壮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在化妆品外观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是将文化自信和时代发展的进一步融合。化妆品包装设计中包含传统文化的图案、色彩、用材、文字等信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质朴、宁静、芳香的东方之美,可以有效促进消费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进一步继承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在全球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粉彩是康熙晚期受珐琅彩工艺影响创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工艺,以粉彩技艺创作为主的果蔬纹作为中国传统纹饰之一,以色彩鲜艳、清新明朗的格调被广泛运用到瓷器装饰艺术之中。以粉彩技艺创作的果蔬纹为研究对象,从仿生造型、纹饰艺术、色彩之美、构图布势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粉彩技艺与果蔬纹的艺术特点,剖析粉彩技艺在果蔬瓷器装饰中体现的美学精神,可为果蔬纹装饰的创作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推进粉彩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阴敏 《佛山陶瓷》2023,(2):132-13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和新型材料的融合,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融入建筑室内设计中,为提升设计水平,彰显设计特色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本文在概述传统文化符号元素认识和特征基础上,阐述符号元素的运用方式和具体应用形式,以此为相关设计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为推动建筑室内设计多元化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并在朝代的更迭中得到调整,最终流传于社会,承载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缩影,是文化的传承。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的追求逐渐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过渡,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势,推动艺术领域和文化领域的高速发展。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美学中,不仅能以具体的美学作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还能为艺术美学领域赋予新的内涵,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鉴于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美学中的应用对二者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在分析二者结合可行性、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美学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4.
邱雨 《日用化学工业》2023,53(1):121-122
<正>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日化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含传统图案、传统造型、传统纹样等一系列元素,将其应用于现代日化行业,极大地扩展了日化行业设计者的素材来源,也为其日化产品设计理念的更新注入灵感。在将传统文化艺术引入现代日化行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日化行业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园林景观设计是运用艺术手法来形象刻画地理、人文及自然环境的学科,注重视觉美感的展示。但近些年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却受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园林景观趋于相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日渐模式化和概念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此现状出发,探讨了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出自于宜兴,其紫砂原料的材质十分的独特,具有着透气不透水的双气孔结构,且以此原料所制作出来的茶具泡出来的茶隔夜不馊、香不涣散,而且整体茶具的外观触手温润,既不像玉瓷一样冰冷,也没有金属一样坚硬,使用的时间越久,便会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包浆,光泽内敛,毫无浮艳,给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同时也与中国人传统本色美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眼里的龙,和西方人概念里的dragon毫无联系,甚至也无直接证据说明这些神话里的动物和恐龙有关。《辞源》上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里则将龙定义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可见在中国文化里,龙这种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其特征大都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生物。西方人的dragon和中国人的龙,并无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但这些可能被虚  相似文献   

18.
传统音乐文化艺术代表着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在现代日化行业中,人们往往将科技和商业优先,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应用潜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在日化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雨课堂"的优略,分析了其在传统《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将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解决传统《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对于提高《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