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4):616-620
提出了一种隔振圈结构等效建模方法,并使用ANSYS建立了包含动力装置、隔振圈及动力舱壳体在内的动力舱段振动分析模型。计算与试验对比表明,本文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动力舱段的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利用本文模型开展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动力装置的简化程度过大会引起舱段壳振动响应计算结果的较大误差;减小隔振圈径向刚度、增大壳体阻尼有助于降低壳体较高频段的振动响应,但对抑制低频振动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逆变电源装在某发射炮台上,作为某发射信号的供电电源。该电源的加工材料为2A12合金铝板,其所属零件左、右侧板在首批黑色阳极氧化后,发现同一零件局部出现氧化色差,影响零件及整体的外观质量。为此对逆变电源左右侧板的加工过程进行了工艺分析,找出了问题要因,并针对要因提出了改进措施,解决了该零件的氧化色差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元ANSYS中系统动力学中模态分析的方法,对两端简支或固定壳体的刚度与壳体固有频率的关系加以分析,得出壳体刚度与壳体固有频率具有相同的增减特性;从而对某些可以抽象为圆柱壳体构件(如潜艇动力舱段、电动机壳体等)的振动传递起到改善作用,减小壳体振动的向外辐射,降低其向外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4.
0 引 言 铝及其合金着色阳极氧化膜(简称着色阳极化铝)表面的反射特性与其它物体常规的反射特性不同。目前国内外着色阳极化铝颜色和色差的评价仍以“目视观察法”为主,再应用孟赛尔灰卡比对才能估计出颜色的变化。由于着色阳极化铝的颜色具有条件显色的特性,即  相似文献   

5.
水下航行器壳体设计是以舱段为单元的,舱段连接最复杂之处在于两端法兰的设计,法兰设计在结构布局上不仅要解决好载荷的传递和壳体外形整流问题,还要解决邻舱段协调一致的问题,即水下航行器舱段连接方式问题。详细阐述了三种水下航行器舱段连接方式,并就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该产品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雷达铝合金零件在阳极氧化铬酸盐封闭处理后出现局部腐蚀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局部腐蚀问题的原因,设计试验验证了铬酸盐封闭溶液状态、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厚度、挂具材质等因素对腐蚀行为的影响,针对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铝合金零件在阳极氧化后铬酸盐封闭过程中,铝合金零件与钛合金挂具在溶液中直接接触,两者会发生严重的电偶腐蚀现象,导致铝合金零件表面出现局部腐蚀问题。使用铝合金挂具或减小钛合金挂具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避免腐蚀问题的发生,获得满足要求的阳极氧化铬酸盐封闭表面。  相似文献   

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层为均匀连续的多孔结构膜层,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零件表面阳极氧化层出现了局部发红、发黄现象,为找准原因,对生产工序过程进行排查定位,针对排查到引起发红、发黄的因素,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和验证。研究发现,产品生产中沾染的污染物HY914胶液遇TNT粉尘发生变红显色反应,且阳极氧化层在半封闭高温高湿环境下,遇TNT粉尘出现了吸湿发黄现象。针对2种不同变色现象,开展了机理分析和研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在接触TNT粉尘的工序对零件阳极氧化层做好防护,大大降低了阳极氧化层的变色概率,对于局部变色部位使用专用的清洗剂清洗,可解决或减轻该系列产品变色问题。  相似文献   

8.
硫酸阳极氧化处理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通过开展5a03铝合金阳极氧化试验过程的研究,分别对电流密度、氧化时间、氧化温度、硫酸浓度等关键环节因素进行逐一分析,控制动态变量,优化工艺。主要针对5a03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过程中出现的氧化膜厚度不均匀开展研究,提升产品后期的着色要求,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难题。  相似文献   

9.
铝阳极氧化产品标牌(以下简称“氧化标牌”)系采用纯铝或铝合金作基材,经阳极氧化处理,采用引进特种渗透印刷工艺加工而成的标牌,具有耐盐雾、耐湿热、耐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商用车动力舱的扬尘、散热及驾乘热舒适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FD数值仿真+叠加优化的动力舱流场调控优化方法.对原车动力舱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指出减小气流阻力、增大进风量是改善动力舱性能的基础.对散热器、冷却风扇以及护风罩进行叠加优化以实现对动力舱流场性能调控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进风量增大70.9%,进风温升比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铝件在阳极氧化的预处理、氧化、染色环节产生"白斑"、"花斑"的原因,认为机械加工过程中乳化油腐蚀、阳极氧化过程中零件夹持状态不合理、零件染色时形成的封闭气囊都会产生"白斑"或"花斑",但形态不同;根据不同环节产生"白斑"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消除"白斑"的措施.结论表明:预防"白斑"的产生,应从零件加工到阳极氧化全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某产品装填炸药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当,导致部分产品阳极氧化层受TNT炸药污染出现泛红现象。为了验证已被TNT炸药污染泛红阳极氧化层的环境适应性,特做环境试验验证。按GJB150A-2009对受TNT污染泛红的阳极氧化层试片进行了环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受TNT污染泛红的阳极氧化层能够承受72h低温贮存(-45℃)、48h高温贮存(+65℃)、3个循环周期温度冲击(低温-45℃,高温+65℃)、10个循环周期湿热及交替进行的24h喷盐雾和24h干燥两种状态共96h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13.
讲求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是当前改革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各气动元件厂的产品,除壳体采用铝合金外,阀芯部分多数采用铜材或不锈钢材,这样是否合理、经济,看来有改革的必要。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硬质阳极氧化简称(“硬阳”)处理过的铝合金代替原用材料,不但可显著改善元件的综合性能,而且具有投资少、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改变我国气动元件生产工艺落后的重要措施。下面从经济性方面作一些分析,供有关单位参考。一、设备的投资“硬阳”设备的投资,对于年处理量为24,000~50,000 dm~2(约等于4~8万根25D15的阀芯面积)的生产厂约需5.5万元左右(参见表18)。  相似文献   

14.
以硬质阳极氧化工艺方法改善铝合金材料表面性能为目的,首先概述了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的发展概况,然后比较详细地分析了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结构成分、特点、封闭后处理;最后研究了铝合金材质在硬质阳极氧化时的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工艺要求和性能要求,并以铝合金液压阀岛的零件为例对其进行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分析,得出了具体的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流程,这对铝合金材质的其它零件应用硬质阳极氧化工艺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佟晓静 《机械》2008,35(5):68-70
铝铜合金的硬质阳极氧化易产生"电熔烧蚀"现象,产品合格率较低.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探讨硬质阳极氧化规范对氧化膜的影响,明确电源设计要求和工艺过程控制要求.试验结果显示,由于存在电场促溶效应,过高的电化学参数不但无益于膜的增长,反而会促进膜的化学溶解,降低电流效率.铝铜合金使用常规电源无法获得理想的硬质阳极氧化膜,膜层不均匀连续或膜层极薄.采用高直流迭加或脉冲电源可较好地提高铝铜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质量.  相似文献   

16.
铝合金瓷质阳极氧化工艺是精密仪表制造中的一种特殊且关键的技术应用,但该氧化表面的胶粘连接常常出现脱粘、泄漏等失效问题。为此,通过探究瓷质阳极氧化表面的微纳形貌与润湿性特征以及高低温下的胶接强度与失效模式,并与自然氧化表面及磷酸阳极氧化表面进行对比分析,阐明瓷质阳极氧化表面胶接失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磷酸阳极氧化虽未在微米尺度上显著改变表面粗糙度,但其纳米级多孔氧化膜结构,可显著提高表面润湿性与界面粘接作用力;而瓷质阳极氧化膜在50 000×的SEM形貌下较为致密、平滑,显示出不利于胶粘剂润湿与吸附的物理特征;在-30~80℃下,温度与氧化方法均对胶接强度影响显著,胶接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磷酸阳极氧化表面的强度最高(36.75~20.54 MPa),其次为自然氧化,最差为瓷质阳极氧化(24.79~17.10 MPa)。热红外与能谱分析表明,瓷质阳极氧化表面的粘附强度低于胶粘剂的内聚强度,失效模式为粘附失效,而磷酸阳极氧化表面的失效模式为胶粘剂的内聚失效。因此,瓷质阳极氧化表面由于氧化膜的致密性,缺少类似磷酸阳极氧化膜的纳米级多孔结构,不利于表面润湿吸附,降低了胶粘剂与基底表面的机...  相似文献   

17.
某产品壳体为关键零件,壳体加工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技术指标,壳体内孔较深,且壁厚差精度要求较高,加工后部分壳体出现壁厚差超差问题,通过改进壳体冲拔工艺,拔伸毛坯冷却方式,增加内膛喷砂,提高壳体内膛冲拔加工精度;改进壳体机加工艺及装夹定位基准,使加工基准统一,消除多次装夹累计误差,解决了壳体加工壁厚差超差问题,提高了壳体加工精度,降低了壳体加工废品损失,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摩擦试验、耐腐蚀性等试验,讨论了钛合金阳极氧化着色中电源波形及阳极氧化着色电解液配方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源波形是钛合金阳极氧化着色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脉冲直流电源可以荻得较好的着色膜性能;适当加强钛合金阳极氧化过程中电解液对阳极氧化膜的溶解作用可以提高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和氧化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特种车辆发动机多为柴油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热量较大,造成动力舱温度较高。若发动机出现故障时也会造成动力舱局部温度升高,甚至着火;同时动力舱中安装有各种电子设备,当动力舱温度过高时会对动力舱电子设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损坏。为了便于对发动机动力舱的温度进行监测设计了动力舱温场测控系统,该系统能够检测动力舱多场区温度,同时具有数据上传、数据存储及数据导出功能,便于对车辆发动机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锅炉产品的关键部件壳体设计难度大、设计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快速设计方法;建立了壳体产品族设计模板,并详细论述了关键零部件的几何建模方案和工程图的优化处理过程;最后,开发出了壳体产品族的快速设计平台,实现了壳体从结构设计、几何变形到生成产品数据文档的完整流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