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合顶板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复合顶板巷道的特征,分析了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机理,提出了采用高强锚杆限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阻止复合顶板离层破坏,主动支护围岩;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强顶板支护,将不稳定的复合顶板悬吊到顶板深部稳定岩层中.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小峪煤矿2104巷道的安全掘进,通过对原支护参数下巷道内矿压监测数据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对原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仅改变原支护参数中锚索及帮锚杆的部分参数并采用锚杆+锚索+W钢带的支护形式。现场应用发现,顶板离层量仅为12mm,较原支护参数下的顶板离层量下降约52%,能够保证该巷道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3.
闫俊红 《陕西煤炭》2020,39(3):26-29
薛虎沟煤矿为解决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控制和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及应用。结果表明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主要是锚杆支护的主动支护作用效果差,特别是复合顶板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高,会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大幅降低;结合矿井实际地质条件,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提升了锚杆、锚索的预紧力,增强了联合支护的支护强度,提高了联合支护的主动支护效应,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复合顶板巷道的顶板破坏方式与支护原理,对其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应用高强锚杆限制围岩变形、主动支护围岩的理论。应用预应力锚索可以提高顶板的支护作用,并将稳定性较差的复合顶板悬吊在顶板深部稳定性良好的岩层导致。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复合顶板巷道的特征,分析了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机理,提出了采用桁架锚索和高强锚杆限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阻止复合顶板离层破坏,主动支护围岩;采用桁架锚索加强顶板支护,将不稳定的复合顶板悬吊到顶板深部稳定岩层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观测结果,针对风化软顶综放巷道围岩大变形、难支护的特点,提出采用高强锚杆限制围岩变形,阻止复合顶板离层破坏,主动支护围岩,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顶板,将不稳定的复合顶板悬吊到顶板深部稳定岩层中。实践表明,这种支护技术保证了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1202(3)为祁南煤矿上提综采工作面,回风巷部分区段处于风氧化带区域内,该段区域顶板岩层裂隙发育,岩体孔隙率高,围岩强度衰减速度快,自稳性能与承载能力差.通过巷帮锚索强化和巷道顶板两侧走向锚索转移顶板压力,提高了巷帮的承载能力,减小了巷帮所受压力.在淋水区段除采用锚索网主动强化支护外,还套架微拱形U型钢梯形棚加强支护,实现了风氧化巷道安全支护,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要,为类似巷道提供了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裕泰煤业15104综放工作面回风巷两帮为实体煤、顶板为含夹层的软弱顶板,采用锚网与锚索联合支护,支护参数不合理,巷道掘进过程中受相邻工作面回采影响,动压显现强烈,加之巷道断面较大,出现严重煤壁片帮、顶板下沉的情况。通过分析巷道围岩稳定性,对原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顶板采用短锚索+加强锚索支护,帮部采用锚杆+加强锚索支护。现场应用实践表明,锚杆、锚索受力稳定,巷道围岩变形量和顶板离层量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条件类似的综放工作面软弱顶板巷道控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辛置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使复合顶板的初期离层量和变形量较大,顶板的稳定性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复合顶板的大变形以至破坏。因此应提高锚杆(索)的预紧力,增强支护系统护表功能并加强锚索支护强度,以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合顶板的破坏机理与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翟镇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的困难局面,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使复合顶板的初期离层量和变形量较大,顶板的稳定性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复合顶板的大变形以至破坏.为此应提高锚杆(索)的预紧力以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增强支护系统的护表功能并加强锚索支护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凤凰山煤矿15~#煤三盘区XV3307综采工作面两顺槽顶板和两帮均采用锚梁支护,顶板采用锚索补强支护。从矿压监测数据来看,巷道未发生较大的变形,说明支护设计合理,保持了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充分发挥了锚杆、锚索支护的主动性,起到了主动支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复合顶板的破坏机理与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缓解翟镇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的困难局面,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使复合顶板的初期离层量和变形量较大,顶板的稳定性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复合顶板的大变形以至破坏.为此应提高锚杆(索)的预紧力以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增强支护系统的护表功能并加强锚索支护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贾祺祺 《中州煤炭》2020,(5):153-156
根据某工作面实际工程概况,分析了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支护参数,设计了3种支护参数,模拟分析了巷道回采和掘进期间围岩变形特征,得到了最佳支护形式,然后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巷道支护参数合理性,主要分析了锚杆预紧力、锚索长度、顶板锚杆数量等。研究为相似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苏克 《山东煤炭科技》2022,(6):80-81+85+89
以马兰矿工作面矩形巷道为研究对象,针对原支护结构变形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围岩变形较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巷道“顶板补强锚索+两帮补打锚杆”的加强支护措施,提出了“超前钻孔卸压、巷道开挖及时支护、严格控制巷道两帮超挖”等变形预控措施。现场监测表明,采用上述支护加强措施,顶板下沉量减小了约88%,两帮收敛量减少约10%,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深部矿井的开采,巷道支护难度增大,围岩稳定性变差,顶板跨落、底鼓严重,结合某矿具体地质条件,采用锚网喷支护、锚索加强支护、滞后注浆联合支护形式,为该矿区巷道支护提供了新验.  相似文献   

16.
梁文勖 《煤矿安全》2022,(3):96-103
针对复合顶板巷道易发生冒顶事故,巷道顶板支护困难等问题,分析了复合顶板变形失稳机理,提出采用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原始巷道支护方式和高强预应力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破坏,巷道塑性区体积减少了29.1%。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表明,采用长短锚索协同支护形式后巷道顶底板移进量、两帮移进量、顶板下沉量分别降低下降了63.6%、60.4%、60.2%,该支护方式对复合顶板巷道围岩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理论,建立了单体锚索支护和组合锚索支护两种不同锚索支护方式作用下巷道顶板固支梁力学模型,研究了两种支护方式下巷道顶板的受力状态与挠度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体锚索支护相比,组合锚索支护时巷道顶板的固支端及顶板中部的弯矩显著降低,顶板的挠度明显减小。在此基础上,在山西韩家洼矿22206工作面运输巷开展了现场组合锚索支护试验,现场矿压监测结果表明:组合锚索支护形式下的巷道顶板下沉量和顶板离层值较单体锚索支护分别降低了53.8%和56.3%,巷道顶板支护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锚索支护是通过加固围岩,在岩层中形成一种均匀压力带或组合梁,使被锚固岩层组形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改变巷道顶板下部松动岩层的受力状态。介绍了陈四楼煤矿煤巷传统及优化后的锚索加强支护方式,通过实践对煤巷锚索支护技术进行了优化,优化后锚索支护与锚杆支护同步进行,锚索紧跟工作面,及时有效地控制顶板,防止顶板下沉,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降低了陈四楼矿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王威 《山西焦煤科技》2011,35(9):31-33,41
为了解决顾北矿1312(1)综采面厚层复合富水顶板条件下巷道锚杆支护难题,根据煤巷锚杆支护围岩控制机理,锚杆支护巷道的围岩强度强化理论,高预应力、高强及超高强锚杆与锚索支护技术,提出了厚层复合富水巷道锚杆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顶板和两帮采用2.5 m长高预应力、高强锚杆,顶板采用6.2 m锚索配合槽钢组成锚索梁结构支护,充分调动深部围岩承载能力,主动控制巷道围岩并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缩小了围岩塑性流动区的范围,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极松散煤层全煤巷道顶板全锚索支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巷道顶板全锚索支护技术,利用锚索预应力大的特点,在松散煤体顶板上,长短锚索配合W钢带和金属网,作为永久支护,成功解决了阳煤集团五矿多年来的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