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科研人员2017年1月在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石墨烯强韧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是一种兼具碳材料强抗拉力和纤维柔软可加工性两大特征的化工新材料,是新一代的增强纤维,也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由于具有优异性能,碳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论述了碳纤维是汽车轻量化的新选择,介绍了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以及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受关注度,同时指出了节能减排推动碳纤维在汽车构件上的应用趋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在航天航空及其他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是汽车、体育用品开发最好的材料之一。该文介绍了碳纤维主要产品种类、用途及应用形态、几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比较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体育休闲用品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发展,在我国占碳纤维总消费量的80%~90%是汽车体育用品。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能减排是当前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使汽车轻量化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从材料、设计和成型工艺3个方面分析了其在国内汽车工业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发展建议,并展望了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日趋严格:一方面传统的燃油汽车将面临着百公里燃油耗的严苛要求;另一方面兴起的新能源汽车也将承受电池续航里程的挑战,二者均与汽车轻量化息息相关。因此,汽车轻量化的需求十分迫切,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业界的重要发展趋势。材料的选择则是轻量化的关键,碳纤维具有优越的比强度、比刚度等性能,具有优异的轻量化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车身结构件上,其不仅能减轻车身重量,在行人保护与安全性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探讨电泳/高温涂装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影响,在汽车结构件轻量化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将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电泳/高温涂装的实验,研究复合材料对电泳池槽液的影响与电泳/高温涂装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而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结构件轻量化领域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上海化工》2009,(3):49-49
瑞典Oxeon公司是研发、生产和营销丝束展开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厂商。这种增强材料可大大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机械性能。旗下两款知名产品TeXtreme丝束展开碳纤维和TeXero UD被用来制造所有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航空、竞速、体育、汽车和工业用品等。  相似文献   

7.
依托某全新开发的纯电动车型,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车体结构设计及验证;根据原上车体设计的性能要求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材料和成型工艺特性进行结构设计,CAE分析验证,零部件及整车验证,成功试制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车体并应用于整车。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经合理的结构设计更适合作为结构件在汽车领域中予以应用,并具有显著轻量化效果,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轿车领域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汽车部件具有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好、零部件一体化、耐冲击性好、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现有的金属结构,是实现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并达到节能的有效途径。基于碳纤维行业和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课题组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轮毂、量产整车BMW i3以及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全球技术合作三个视角出发,对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科研人员2017年1月在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石墨烯强韧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碳纤维表面光滑、惰性大、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少,导致碳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黏结强度低,界面存在较多  相似文献   

10.
正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材料,理论上大多数有机纤维都可被制成碳纤维,实际用作碳纤维原料的有机纤维主要有三种:粘胶纤维、沥青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当前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件用的碳纤维大多由聚丙烯腈纤维制成。碳纤维起初用于耐烧蚀喉衬、扩张段材料,后来逐渐在其它结构件上应用。尤其是实现汽车的轻量化更多的靠复合材料实现,在这其中,近些年比较新潮的当属轻质、高强等优异的综合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尽管碳纤维的价格  相似文献   

11.
含碳纤维格栅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碳纤维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在雷达吸波复合材料的应用,考察碳纤维结构的尺寸及其在吸波材料中的位置,并首次探讨了不同形式的碳纤维FSS结构组合形式对吸波复合材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吸波剂的情况下引入碳纤维FSS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碳纤维结构的尺寸及其在吸波材料中的位置均对材料的吸波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含两层碳纤维结构材料的吸波性能要优于含单层碳纤维结构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孙少杰 《粘接》2022,(7):76-79
针对传统汽车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高油耗、质量大、安全性低等问题,采用将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的方式,并结合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对汽车进行结构优化,可有效根据汽车的不同结构及用途灵活的对产品进行设计及加工成型,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轻汽车整体质量,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超高的自身频率及吸收震动能量,使该材料的震动阻尼系数不断增高,在汽车遭受冲击时,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有效吸收冲击能量,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性。将该材料应用于汽车生产领域,可实现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三菱化学推出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用该材料制作汽车部件,成本仅为现有材料的一半,这给未来大众市场汽车应用强力、轻型部件带来了光明的前景。通过将碳纤维织物浸入布满长为2~3 cm纤维的树脂中,可得到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材料易于成型,加工之前质地柔软,因而可在快速加工(通常在2~5 min)后,通过模压工艺获得汽车所需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2017,(6)
<正>三菱化学推出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用该材料制作汽车部件,成本仅为现有材料的一半,这给未来大众市场汽车应用强力、轻型部件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据悉,通过将碳纤维织物浸入布满长为2-3厘米纤维的树脂中,可得到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材料易于成型,加工之前质地柔软,因而可在快速加工(通常在2-5分钟)后,通过模压工艺获得汽车所需的零  相似文献   

15.
在汽车行业,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车身到发动机,碳纤维正在逐步取代金属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性能。简要介绍了碳纤维的研发情况,例举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压缩气罐、制动摩擦片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CF)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的特点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PP/CF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性能研究。PP/SCF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向PP中加入适量的碳纤维,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均有显著提高,材料的热性能、导电性、降解性等均有明显的改善。PP/SCF复合材料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汽车领域等先进制造业,国内应用市场广阔。  相似文献   

17.
杨磊 《粘接》2021,45(2):63-66
传统材料在应用羽毛球拍制造中,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阐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羽毛球拍制造中的应用,分析了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通过与传统材料进行对比,阐述了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探讨了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在羽毛球拍制造中的应用,紧接通过实验分析,与使用传统材料制作的羽毛球拍进行性能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瑞典Oxeon公司是研发、生产和营销丝束展开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厂商。这种增强材料可大大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性能,减轻其质量,并改善外观。这种增强材料的知名品牌有两种:TeXtreme织物和TeXero单向带。它们都被用来制造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航空航天、体育、汽车和工业用品,正迅速获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引擎盖为研究对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为研究材料,以层合板理论为力学数值模拟CAE设计基础,利用ABAQUS软件对单层级试样准静态拉伸试验和典型U形梁结构准静态三点弯试验进行仿真,然后进行了台架模态和抗凹刚度测试。采用概念设计、材料性能试验和工艺设计多阶段联合优化设计的方法,最终在满足各种力学性能和制造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引擎盖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当今世界材料学科研究的重点。介绍了碳纤维的概念及其性能,简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结构型复合材料、结构功能型复合材料及功能型复合材料的一些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