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爱民 《中氮肥》2024,(1):38-40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塔里木石化分公司450 kt/a合成氨装置采用丹麦托普索传统蒸汽转化工艺。鉴于近年来环保要求的提高,塔石化不断进行摸索与探究,全面分析一段炉烟气中NOx的来源,通过适当降低一段炉烟气过剩空气系数(一段炉烟气氧含量大致由2.83%降至1.90%)、优化弛放气氨回收系统运行工况(降低入一段炉弛放气氨含量),并适当降低一段炉炉膛燃烧温度以降低一段炉出口转化气温度等,有效减少了一段炉烟气NOx排放量,完成了全年NOx排放目标,保护了环境,并降低了系统能耗。此种工艺操作优化是目前最经济、最直接的一段炉烟气NOx减排手段,可为业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厂采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的“中空纤维N_2—H_2膜分离装置”,回收合成氨弛放气中的氢气。回收氢以后的尾气中仍含少量的H_2以及CH_4等,这部分尾气进入一段转化炉燃烧气系统,作为一部分燃料用。水洗塔中生成的稀氨水,浓度10~15%送入硝铵车间的氨回收装置,在喷射式中和器中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铵溶液。  相似文献   

3.
<正>0前言100 kt/a合成氨装置年产生的弛放气中氢气量约230万m3(标态),若用于生产合成氨,可增产氨约1 057 t。目前,多数氮肥企业仅回收其中的氨而不回收氢气,将回收氨后的弛放气尾气送至燃烧炉燃烧,因而造成资源浪费;而回收弛放气尾气中氢气后再将尾气送至燃烧炉燃烧,可实现物尽其用,此举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
冯培运 《小氮肥》2010,(9):15-16
1原有氨贮槽弛放气氨回收情况 原弛放气氨回收塔为填料塔,通过循环氨水及软水2次洗涤,回收气体中的氨。外部水冷器为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100m2。由于循环水水质差,列管结垢,导致换热效果不理想(循环水进出口压差达0.04MPa),出塔氨水温度高、浓度低,氨回收效果差,出塔尾气中氨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5.
甲乙酮装置热媒炉烟气中NOx的含量大约为130 mg/m3,从NOx生成机理出发,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助燃空气-烟气内循环技术、燃料-烟气内循环技术和二次风布置技术相结合的改造方案,可显著降低热媒炉烟气中NOx排放浓度。NOx排放浓度从改造前的130mg/m3下降至45 mg/m3以内,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超低NOx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1 000 t/d合成氨装置于1996年10月投产,其转化系统一段炉采用托普索侧壁烧嘴炉(侧烧炉),有2个平行的辐射段炉膛,每个辐射段两侧各有108个自吸辐射无焰式烧嘴,每个烧嘴有两股燃料气——燃料天然气和氨合成回路弛放气回收氨与氢气后的尾气,烧嘴工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段炉的稳定运行和合成氨装置的能...  相似文献   

7.
1978年我们安装了一套直接制取15%浓度氨水的弛放气氨回收装置。氨吸塔结构采用小合成氨厂碳化系统氨回收塔的形式,塔底采用鼓泡段,塔径为φ1200毫米,内装6层共12个水箱。塔顶部采用填料段,塔径为φ500毫米,  相似文献   

8.
王爱民 《中氮肥》2023,(3):34-37
独山子石化塔里木石化分公司450 kt/a合成氨装置采用丹麦托普索传统蒸汽转化工艺。近两年来,转化系统运行中存在高负荷下操作难度大且能耗高、重启过程中气量不均烧嘴偏烧致炉管变形、一段炉烟气过剩空气系数高、一段炉阻力大、天然气组分变化大、掺烧的氨合成弛放气中氨含量偏高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开车过程中确定每一个烧嘴的点火顺序、降低一段炉烟气过剩空气系数、一段炉装填催化剂方式小变革、及时对天然气组分变化作出判断与调整、降低氨合成弛放气中的氨含量等,解决了上述问题,吨氨天然气消耗降低,转化系统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志  王超  税勇  雷小龙  涂宪 《小氮肥》2010,(3):11-13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现有合成氨生产能力达450kt/a,由1套200kt/a低压合成氨装置、1套100kt/a和1套150kt/a直接转化配2套φ1200mm高压合成氨装置组成(正在扩建低压氨合成系统使之与直接转化配套)。正常生产中,氨罐弛放气和高压氨合成工段的放空气一起送入两气氨回收塔,经稀氨水和脱盐水洗涤回收氨后的气体到氢回收装置,产品氢气经M型压缩机加压返回合成工段,废气进入废气管网作燃料气;  相似文献   

10.
印度科塔(Kota)斯里曼肥料化工公司的一座600吨/日的氨厂,安装了弛放气回收装置。整个装置建设费用约2,000万卢比,每天增产氨17吨。合成回路来的1,000Nm~3/h弛放气,循环返回一段转化炉出口气中。在七天多的实际考核中,每天增产氨6吨,对工厂没有任何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中氮厂对弛放气吸氨后形成的稀氨水都未加回收利用而将其排入地沟,既浪费能源,又造成污染。仅有少数厂回收利用,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设氨水蒸馏系统,将稀氨水浓缩成液氨;二是利用尿素系统外送氨水管线,将稀氨水返回到碳铵液槽与碳铵液一并送至解吸塔解吸回收(其流程如图所示)。两者比较,后者具有  相似文献   

12.
我厂氨回收系统包括合成放空气、氨罐及膜法氢回收入膜弛放气、精炼再生气中氨的回收(合成氨系统有2套装置),以及三聚氰胺氨水的回收等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胡超  李裕超  张加银 《小氮肥》2014,(12):10-11
<正>1改造背景氨合成工艺中液氨球罐产生的弛放气中含有大量的气氨,为了有效回收此部分气氨,目前一般采用2种方法:1采用成套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大部分甚至全部氨被分离后以液氨形式回收利用;2采用降温冷凝分离液氨和加软水吸收成氨水后回收利用。第1种方法由于经氨回收工序后弛放气压力大幅降低,无法达到提氢工序的压力指标,从而使其中的有效氢无法分离回收,只能送吹风气燃烧;而第2种方法的弛放气压力降低很少,能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云峰分公司合成氨装置氨回收现状。介绍无动力氨回收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并进行系统物料平衡计算及经济效益分析。分析表明采用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回收合成氨系统弛放气、吹出气中的氨技术上可行。采用无动力氨回收技术,从吹出气中每年可回收氨845.70 t,回收氢气5 355 028.8 m~3,从弛放气中每年回收氨3 962.06 t,可产生经济效益1 460.07万元,同时缓解稀氨水造成的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15.
张国聪 《中氮肥》2011,(3):33-35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化鸿化,下同)合成氨厂氨库产生的中间罐弛放气和氨罐贮罐气原采用混合减压后水洗,生成的稀氨水送联碱厂淡液蒸馏,尾气则送双系统转化岗位作燃料气。由于吸收压力低,吸收不完全,尾气中氨含量经常高达6%~7%,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会因燃烧生成NOx等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为此,鸿化合成氨厂增设了无动力氨回收装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废酸再生装置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析了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NOx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在某30 kt/a烷基化废酸再生装置上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整工艺参数,控制裂解炉燃烧温度和氧含量,可以使排放尾气中ρ(NOx)<50 mg/m3,远低于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7.
《中氮肥》2017,(2)
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300 kt/a合成氨装置增设抽氢气、抽合成气装置后,空分单元存在富余中压氮气,从氮压机三段出口引出一股氮气并入化肥厂中压氮气管网回收利用,因2股氮气存在压差,增上减压阀后实现了氮气并网;原设计合成弛放气为过热炉F1301提供燃料气,但由于燃料气降压后出现气液夹带现象,合成弛放气无法正常投用,几经摸索,增设气液分离器后,实现了合成弛放气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张成芳 《中氮肥》1998,(1):27-27,31
为了尽量减少氨损失,增加工厂的经济效益,改善铜洗再生气氨回收和合成弛放气氨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铜洗再生气氨回收按原永利宁厂的工艺指标,铜洗过程的加氨量为6kg/t·NH。,但实际上往往超过这一消耗定额,大多数工厂的加氨量都在10kg/t·NH。左右。铜洗加氮量由铜洗再生气导出。由于钢洗再生系统为常压,虽然氨在再生气中的浓度为10%~20%,但因其分压过低,仅能获得40~60滴度的回收氨水。此氨水可作为等压弛放气氨回收入口的吸收液。传统的铜洗再生气回收为填料塔或喷射器循环回收,这种循环方式吸收仅为一个理论板,氨…  相似文献   

19.
张晓晖 《化肥设计》2007,45(5):14-16
论述了天然气制合成氨联产甲醇的技术改造。分析了利用甲醇弛放气与合成氨联产的有利因素和不足之处;提出了甲醇弛放气返回合成氨装置后的相关操作要点;技改结果表明,以天然气代替甲醇弛放气作为甲醇转化炉的燃料,将弛放气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可以发挥醇氨联产的优势,吨甲醇成本节省140元。  相似文献   

20.
《硫酸工业》2014,(4):44-44
由洛阳石化自行管理、自行设计、自行监理、自行施工的2#催化装置脱硫脱硝项目总投资1.46亿元,主要包括脱硫系统、余热炉系统改造、废水处理系统(不含脱硝部分)、烟气脱硝及盐浓缩回用部分等内容,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2×105 m3/h,净化后烟气SO2和NOx质量浓度均不大于100 mg/m3,粉尘质量浓度不大于30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