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镀镍光亮剂糖精钠、1,4-丁炔二醇和香豆素对镍镀层的光亮度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镀层表观形貌、微观形貌、电荷转移电阻、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的分析,确定了光亮镀镍的组合光亮剂最优水平。综合考虑镍镀层的光亮效果和电化学抗腐蚀性能,最优的组合光亮剂添加水平为:糖精钠0.8g/L、1,4-丁炔二醇0.6g/L、香豆素0.25g/L。  相似文献   

2.
铝制轮胎模具花纹圈硬度低,在使用过程中易磨损,为提高铝质花纹圈的使用寿命,采用正交试验对AC7A铝合金花纹圈表面进行化学镀镍磷合金处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C7A铝合金表面镍磷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硬度高,耐腐蚀性好;350℃热处理1 h后镀层转化为晶态,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达HV828,可显著提高花纹圈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对钢铁基体表面化学镀镍钴磷合金配方进行了选择,并对选择出的配方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学镀镍钴磷合金镀层较致密,无明显缺陷,表面呈现有微裂纹的膜层状结构,镀层含钴48.72%(质量分数),晶相结构为晶态,化学镀镍钴磷镀层的电化学反应电阻与化学镀镍磷层相比提高了26%,化学镀镍钴磷合金的耐腐蚀性优于化学镀镍磷合金。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镀技术,实现了涤纶织物表面银-绦双层镀,借助SEM、EDX和TG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以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化学镀织物电磁波屏蔽、吸音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涤纶织物化学镀银-镍后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银-镍双层化学镀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明显好于镀镍织物,镀层的致密性和金属成分对电磁波屏蔽效能影响显著;化学镀织物的吸声性能与原织物基本相同,在高频波段,吸声系数略大于原织物;化学镀织物的拉伸曲线同时具有金属和纤维的拉伸特性,主要受金属镀层厚度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CMT焊对已镀镍T2和Al1060进行焊接,对接头的形貌及物相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镀镍层厚度对铜铝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镀层厚度随着镀镍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镀镍层的存在使焊接接头处有含镍相的存在,表明镍层有效地阻断了铜铝之间的相互扩散;随着镀镍层厚度的增加,焊接接头处铜铝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减小;焊接接头最大抗拉强度为70.77MPa。  相似文献   

6.
采用脉冲电镀方法在紫铜片表面制备均匀光亮光滑的镍镀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分析,并对其镀层结合力、孔隙率、耐磨性等测试考察镀层性能和结构.为获取最适宜的工艺参数,研究脉冲温度、平均电流密度、占空比对镍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磨损失重测试,脉冲电镀镍镀层的耐磨性能远远高于直流镍镀层.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镍300 g/L、氯化镍50 g/L、硼酸40 g/L、平均电流密度为3 A/dm2、占空比为50%、镀液温度为40~60℃.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脉冲条件下,镀层结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从而获得致密、平整、均匀、光亮的镀层,且镀层与铜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需要,以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碱性和酸性双溶液体系化学镀镍磷合金.采用电子探针方法测定了镀层中镍磷含量,X衍射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对镀层结构的影响,伏安法研究了热处理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明显影响镀层的结构和耐蚀性,对于P含量为12.1%(质量)的镍磷合金镀层,经过200—250℃热处理后,晶化不明显但耐蚀等性能明显改善,可以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  相似文献   

8.
铝合金基体电沉积镍层结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电镀镍和特殊铝合金表面预处理方法,获得高结合强度的电镀 镍层。选用热震法测试铝合金基体与沉积镍层之间的结合强度,讨论啊铝合金电沉积镍层厚度、温度、电流密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低电流密度0.2A/dm^3,镀层厚度8-15μm,电镀液温度15-25℃条件下,电镀镍层与铝合金的结合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硬度低和耐磨性较差制约了铜在冶金设备领域的应用.为了提高铜金属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采用镀镍料浆包渗铬技术对铜表面进行渗铬.制备渗铬层,并对其微观组织、扩散特性及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表面经镀镍渗铬处理后,在镍层表面获得50μm的渗铬层,渗层组织为镍铬固溶体相;渗层硬度由外层的345 HV逐渐降低到镍镀层的120 HV和铜基体的70 HV,渗层显微硬度随铬含量的降低而降低.渗铬处理将铜和镍的摩擦系数由原来的0.8和0.6降低到0.45.  相似文献   

10.
在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资助下,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和Concurrent技术公司(CTC)开发出了可去除飞行器起落架装置上镀镍覆盖层的新工艺。此项新工艺明显优于目前的除层工艺,劳动成本至少可降低30%。为减少过多的尘埃堆积,研究人员评估研究了八种不同的非氰化物除层剂去除镍涂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反应温度为700℃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合成了竹节状氮掺杂炭纳米管。仲丁胺和负载铁Y型分子筛分别作为前驱体和催化剂。氮掺杂炭纳米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是通过循环伏安方法检测的。循环伏安的检测结果表明氮掺杂炭纳米管的催化活性比负载铂的炭纳米管高。在含有Pb2+离子的废水处理方面,氮掺杂炭纳米管也表现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评介了若干物探技术的惊人的或革命性的进展,这些进展是航空重力张量测量,航空时间域电磁法系统(特别是直升机时间域电磁法系统),航空磁力全张量SQUID梯度仪系统以及高温SQUID在地面时间域电磁法(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涤纶长丝作为经纱,氨纶包芯丝作为纬纱,采用具有良好光泽效果的缎纹组织设计生产条纹弹力色丁织物,经各项性能测试,表明该织物手感柔软,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及特殊的织物风格.  相似文献   

14.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3,4-乙烯二氧噻吩(PANI/PEDOT)复合阳极材料.研究了复合乳化剂浓度对PANI/PEDOT复合阳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用线性扫描、交流阻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所得的复合阳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物相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浓度为0.2mol/L时,PANI/PEDOT复合阳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得复合材料的分子链有序性较好,结构规整,结晶性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镍粉(Ni)、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其中以柠檬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作氧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线光谱仪(FTIR)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中Ni与PANI之间不存在化学键的作用。将制备的Ni/PANI复合材料和镍粉作为填料制成涂料,涂层用四探针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不同质量比的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填料质量比相同的涂层中,原位制备复合材料涂层的电导率和屏蔽效能均高于机械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当原位制备的复合材料中Ni,苯胺(AN)质量比为1:4时,涂层的电导率和屏蔽效能均高于其他涂层,电导率达92.575 S/cm,屏蔽效能在所测频率范围内在70 dB以上,其中60%左右为吸收损耗。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溶液方法合成了两个以夹心型结构为构筑基元的一维多金属氧酸盐Na4[M4(H2O)18WM3(H2O)2(MW9O34)2].nH2O(M=Zn(1),Co(2)),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是由[WM3(H2O)2(MW9O34)2]12-(M=Zn,Co)的多阴离子单元通过ZnII或CoII连接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2都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五水四氯化锡和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沉淀剂,用水热法制备出镍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对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制备的镍掺杂二氧化锡材料为纳米材料,晶粒尺寸小于10 nm. 镍的掺杂量为10 %(摩尔分数)的二氧化锡气敏元件对甲苯的气敏性能最好,在最佳工作温度400 ℃下,其对气体体积分数为1×10-4甲苯气体的灵敏度为18.05,与纯二氧化锡气敏元件的灵敏度(8.71)相比,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8.
电解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解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液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方法以泡沫镍为阴极、Ti基RuO2涂层电极作阳极电解回收废液中的镍.分析反应pH值、电流强度、温度、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结果控制pH=7~8,表观电流强度Ⅰ=0.45-0.5A,试验温度80℃、电解2h,可以使废液中镍的质量浓度从2018mg·L^-1降至53.7mg·L^-1,去除率高达97%以上.但随着镍离子质量浓度的降低,镍的单位时间去除率和电流效率下降,能耗增加很快.当镍离子质量浓度降至54mg·L^-1时,能耗升至9.9×10^5kJ.此外,经过2h的电解处理,废液中的总有机碳(TOC)的质量浓度可降低97.3%.结论利用电解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液,不但可有效回收废液中的镍资源,还能去除废液中的大量有机物.但电解法应用也有局限性,不适于低质量浓度含镍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以NiSO4、ZnSO4和Nd(NO3)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快速冷冻法制备出了复合掺杂稀土Nd(III)和Zn(II)的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材料。测试发现:样品材料微结构无序性强,结晶水含量较高。将样品材料制备成镍电极并组装成MH—Ni电池,在80mA/g恒电流充电5.5h、40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V的充放电制度下,复合掺杂6%Nd(III)和6%Zn(II)样品材料电池的放电平台为1.2624V,放电比容量为343.12mAh/g,远高于目前应用的B-Ni(OH)2电极活性材料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研究硅(100)表面芳香烃重氮盐自组装单层膜的键长、键角和能量的改变.通过模拟计算,可以确定自组装膜的稳定结构和结合能.计算结果显示,单晶硅表面在自组装前后部分键长和键角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整个自组装系统减少的能量是-101.95eV,该能量是形成Si-C共价键释放出的结合能,说明芳香烃重氮盐和单晶硅(100)表面很容易形成自组装单层膜.自组装后的系统稳定性很好,证明硅表面的单层膜结合的很牢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