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J391井区J3q3层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为了实现油藏整体动用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先后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水平井开发、加密调整及薄油层蒸汽驱试验等新技术应用。通过各种措施应用发现,稠油开采新技术能够提高薄层稠油油藏采收率,使全区油藏实现了整体经济有效开发,增加了油藏的可采储量。提高油藏采收率新技术的应用对J391井区J3q3层稠油油藏的稳定开发意义重大,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技术在跃西油田跃75井区E3^2下部薄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跃西油田跃75井区E3^2下部油层薄、分布广、物性差,采用直井开发,由于该区合采合注、层间干扰等问题,造成薄油层采出程度低。为了改善薄油层的储量动用状况,探索水平井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能及采收率,进行了薄油层水平井先导试验。实施情况表明,薄油层水平井技术的实施可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技术在太平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针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在沾18块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平井技术等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海平湖BJT油田由于受平台条件、水处理能力以及储量规模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像陆地油田一样通过注水来实现二次开发。为提高仅依靠弹性驱动进行开采的薄油层H4B的油藏采收率,通过邻井侧钻一分支井眼,将上部水层与该油层连通,利用能量充足的上部水体来补给油藏能量,实现层间引流注水。通过生产观察,油藏压力得到补充,油井产量得以有效稳定,且通过低速开采、周期性开关井的生产制度,使得油水层间压力得以平衡,薄油层的采收率得以提高。该开发实例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火烧油层是开发稠油油藏的一种有效方式,分析了厚层稠油油藏开采的难点以及蒸汽吞吐后存在的问题,利用现场数据采用CMG软件对火烧油层生产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厚层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方式开采情况下的不同布井方案的油藏数值模型,然后依据模拟结果分析火烧油层后的剩余油饱和度、采收率以及空气油比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得出了最优布井方案,结果表明直井排状井网采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重18井区油藏具有油层埋藏较浅,高孔、高渗、原油黏度较高的特征。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技术已经在重18井区现场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水平段吸汽不均匀、汽窜严重、油汽比低等问题,影响吞吐开发效果。以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层位的稠油水平井在不同注采参数下吞吐3个周期的开发指标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分析法简化油藏数值模拟设计方案,得到了重18井区J3q3层吞吐开采的最优注采参数:注汽强度12t/m、井底注汽干度0.75以上、注汽速度170t/d、焖井时间2d、单井配产液量20~25t/d、生产时间100d。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Z稠油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井资料相对较少的现状,应用时移地震、油藏动态分析法及数值模拟法分别对L稠油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井挖潜策略,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研究认为: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井间滞留区、封闭断层两侧、渗透率级差较小的厚油层顶部以及受干扰较小的薄油层,通过定向井井间加密、水平井分层开采等挖潜措施达到了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古城油田泌124断块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油层非均质严重、含油井段长、含油层数多、油层厚度薄、地下原油粘度大,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油藏采收率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通过聚合物驱注采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的优化研究,确定了适合该油藏特点的聚合物驱方案,改善聚合物驱四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火烧油层(火驱)已成为稠油油藏重要开采技术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厚层块状普通稠油油藏、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以及多层超稠油油藏。针对传统热力采油技术中可能存在的生产井附近原油受热差、热能利用率低或产量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向火驱开采多层稠油油藏的方法。即不同层系的井网火驱注采方向相对,使得不同层系之间的火驱燃烧面运动方向相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相邻层系油层的燃烧热量,提高采收率。以辽河油田杜66区块为例,油藏数值模拟表明,与传统单向火驱相比,采用对向火驱可提高原油采收率4.27%。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优选,当注采距离为140 m,井组间距为30 m,注气强度为1 200 m3/m时可实现采出程度最高。该方法适用于多层稠油油藏的热力开采,在稠油热采开发中表现出较大可行性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火驱开采法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之一,也是油田开采中、后期转换的重要开发方式。室内实验已经证明,已燃烧区的残余油饱和度几乎为零,采收率可达85%~90%. 在已实施的矿场火烧油层方案中,采收率亦可达到50%~80%.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探讨了该技术在红山嘴油田红浅一井区稠油油藏的试验效果。综合评价认为,该技术适合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稠油开发。  相似文献   

11.
鲁克沁三叠系稠油油藏采用常温水驱开发,由于注入水黏性指进,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益,开展了深层稠油油藏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根据油藏条件筛选出耐高温耐高盐起泡剂,结合其他矿场试验优化了发泡气体选择与注入参数,并在YD203井区采用段塞交替注入方式实施减氧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YD203井区内19口井4年内见效率达到89%,整体含水下降39.5%,累计增油超过2.0万t,预计提高油田采收率6.8%。该研究对进一步提高鲁克沁深层稠油油田采收率、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J230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稠油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天然能量低。随着蒸汽吞吐油井生产轮次增高,油田开采步入中—后期,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大幅度降低,剩余油分布复杂,地层压力低,高含水井逐年增多,开发难度增大,油田采油速度和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1995年开始开展了注氮气辅助吞吐的矿场试验,应用实践表明:注氮气后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延长吞吐生产时间,提高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然而,多轮次注氮气辅助吞吐开采后,注气井汽窜矛盾突出,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辅助吞吐及调驱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泡沫剂发泡性和稳定性好,用在非均质性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可显著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张新元 《断块油气田》2012,(Z1):28-31,35
辽河油区L断块区属常温注水开发的巨厚块状稠油油藏,动用程度是影响此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鉴于油藏下部油层动用较好,而上部油层动用有限,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隔层对注入水的封隔能力,并根据油层及隔层发育状况,将区块分2个部分进行二次开发部署。主体部位进行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水开发,可增大注水波及体积;下部油层较为发育区部署水平井挖潜,提高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实现二次开发,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过热蒸汽驱开发方式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适合进行过热蒸汽驱开发,较湿蒸汽驱提高采收率8.24个百分点,油汽比提高0.077.对浅薄层特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四个井组进行过热蒸汽驱试验,预测汽驱阶段采出程度26.28%,蒸...  相似文献   

15.
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J3q3)油藏类型为单斜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藏,油层具有低阻特性。通过地质背景与岩石物理特征的详细解剖,利用岩电关系分析技术,揭示了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认为泥质含量高及黏土矿物附加导电作用、泥质夹层干扰是造成J3q3油层低阻的最主要原因;导电重矿物大量富集在局部层段,对降低油层电阻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火烧油层(火驱)技术已成为辽河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主体接替技术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厚层块状普通稠油油藏、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以及超稠油油藏厚层油藏在火驱过程中火线超覆严重,影响了火驱开发效果。重点针对制约火驱开发效果的注采井射孔技术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认识了厚层火驱二次燃烧现象,通过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认识了厚层油藏平面及纵向火驱动用状况,并应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厚层常规火驱、重力火驱注采井射孔层段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不同火驱方式注采井射孔优化方案。该研究可为厚层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周期产油量低、底水脊进严重导致的无效热循环等问题,以渤海油田L区块为例,对典型底水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开发进行了探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8组分转化关系的火驱方程,对一维燃烧管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确定了化学反应方程中关键动力学参数;通过对不同井网火驱开发效果的对比,揭示了水平井线性井网这一新型火驱注采井网不仅具有技术可行性,同时具有火线推进速度快、稳定泄油时间长等优势,满足海上稠油油藏"少井高产"的开发要求;结合底水油藏开发特点,优化了井网参数,并利用矿场模型对渤海油田L区块整体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水平井线性井网、接替式的火驱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维持油藏压力,抑制底水的脊进,延长稳产时间,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海上底水稠油油藏应用具有可行性和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区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胜利油田区经整体进入特高含水率开发期,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直接关系到油田的持续稳定性。分析了胜利油区已开发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现状。针对油区陆上整装构造油藏,高渗透断块油藏,低渗透块油藏,热采稠油油藏及三次采油油藏的具体循征,提出了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建议对低渗透及稠油热采油藏进行技术储备工作,开展特殊结构井,开发地震及套管修复和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以蒸汽吞吐开采为主,随着注汽轮次的不断增加、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措施的不断介入,油藏受热水及其它侵入介质的影响,综合含水逐步上升,油层近井地带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采收率,限制了稠油的高效开发.从油藏地质条件变化和伤害机理入手,开发研制出注蒸汽化学辅助技术--多功能复合化学剂.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降低原油粘度、疏通油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稠油流动性、增加油层能量、提高采收率,从根本上改善稠油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海燕 《吐哈油气》2006,11(3):226-229
鄯勒区块目前发现的含油层系包括第三系的鄯善群(Esh)气藏、中侏罗统的七克台(J2q)油藏及西山窑(J2x)油藏。其中J2q油藏主要发育在勒3区块。该套油藏纵向跨度约300m.储层纵向分布表现为薄层砂岩与泥岩互层,单砂层厚度一般在0.8~4.0m左右,由下。至上大约发育56个单砂体。为了做好该类油田的开发,利用该区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对该区开展了油层划分工作,完成了3套油层组、6套砂层组、15个小层的划分工作,为下步地质模型建立、数值模拟、注水方案编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