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随着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的精确确定成为东方气田群中深层储层测井解释评价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气田中深层储层岩石颗粒细且岩性复杂,导致常规的孔渗关系变化繁杂,用传统的岩心孔渗统计回归方法及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计算的储层渗透率精度较低,存在一个数量级的误差。为提高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精度,切实解决低孔低渗气藏勘探开发的实际问题,首先采用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测井相分析技术对储层测井相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岩心孔渗、铸体薄片、激光粒度等试验分析资料对储层测井相进行标定及小类合并,使同类相具有更相似的岩石学特征,进而在测井相约束下,针对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的储层分类建立渗透率计算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东方气田群中深层储层测井渗透率的评价,能有效提高渗透率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D气田新近系H1组储层位于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属于高温高压储层,钻井取心层段受高密度泥浆侵入,电阻率曲线失真,电法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误差;H1组储层受多期成岩作用改造,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气藏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测井解释模型的计算精度.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研究区测井、岩心和测试资料,对储层进行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评价指标及解释方法,并基于岩石物理相划分成果采用J函数方法,利用压汞毛细管压力资料建立高精度非电法含水饱和度模型.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建模技术解决了研究区高温高压储层电阻率失真层段含水饱和度精确计算的问题,为气田储层定量评价、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D气田新近系H1组储层位于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属于高温高压储层,钻井取心层段受高密度泥浆侵入,电阻率曲线失真,电法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误差;H1组储层受多期成岩作用改造,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气藏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测井解释模型的计算精度。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研究区测井、岩心和测试资料,对储层进行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评价指标及解释方法,并基于岩石物理相划分成果采用J函数方法,利用压汞毛细管压力资料建立高精度非电法含水饱和度模型。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建模技术解决了研究区高温高压储层电阻率失真层段含水饱和度精确计算的问题,为气田储层定量评价、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Geolog软件Multimin模块在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eolog软件Multimin模块的开发应用过程中,针对大庆深层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利用岩心分析,录井描述、薄片鉴定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大庆深层火山岩储层的岩性解释模型;结合核磁测井资料,利用交会图分析的方法确定火山岩的骨架参数。实际投产处理解释后,经岩心分析资料、测试资料和地区经验公式验证,精度达到了实际生产的要求,Multimin模块在深层火山岩气藏测井评价中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和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建模技术。通过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油资料,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拟合中,分类模型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对渗透率等特别复杂关系拟合的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特低渗透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力的评价特征,为准确建立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火山岩储层非均质强,应用单一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计算渗透率难以满足气藏精细评价需求。针对火山岩储层特征,首次将岩石物理相引入火山岩储层孔渗关系研究中,应用层流指数对孔渗关系分类并建立相应渗透率计算模型;应用岩心分类结果对储层缝洞指示参数进行刻度后,通过单井孔隙度频谱分析得到的储层缝洞指示参数选取相应渗透率计算模型,对储层渗透率进行计算。对45口井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渗透率与223块岩心分析渗透率对比验证,具有较好一致性,满足气藏精细评价与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油田储层属低渗透储层。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渗透率这一参数的需求日益增强。目前,获得储层渗透率的途径主要有岩心实验室测量渗透率、地震解释渗透率、电缆地层测试渗透率、钻杆地层测试渗透率、试井渗透率以及测井解释渗透率等几种方法。但前几种方法相对于测井计算渗透率,其成本较高,且受到各种限制,测井计算渗透率具有连续性、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在地层评价中常常利用测井资料来获取连续的地层渗透率资料。而直接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渗透率,往往误差较大,本文结合岩心分析数据和常规测井资料,利用流动带指标(FZI)现将储层就行流动单元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渗透率计算模型,提高了计算精度,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周全  尹璐  张伟 《海洋石油》2020,40(3):67-71
随着近几年低渗储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精细评价储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Timur公式计算储层渗透率已无法满足解释评价的需求,如何提高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成为一大难点。此文通过分析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提取了与渗透率相关的敏感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岩心实验分析及地质、测井资料,建立了一套基于岩性分类的渗透率计算模型,并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精确评价储层渗透率提供了更为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磊 《石油仪器》2013,(5):60-62,66
火山岩储层非均质强,应用单一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计算渗透率难以满足气藏精细评价需求.针对火山岩储层特征,首次将岩石物理相引入火山岩储层孔渗关系研究中,应用层流指数对孔渗关系分类并建立相应渗透率计算模型;应用岩心分类结果对储层缝洞指示参数进行刻度后,通过单井孔隙度频谱分析得到储层缝洞指示参数,根据此参数选取相应渗透率计算模型,对储层渗透率进行计算.对45口井的数据进行处理,将计算渗透率与223块岩心分析渗透率进行对比验证,具有较好一致性,满足气藏精细评价与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0.
缘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储层的测井评价为例,阐述了用常规测井方法评价火山岩储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介绍了火山岩孔隙度、火山岩储层流体饱和度、渗透率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裂缝孔隙度与断褶、构造高位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构造地质因素对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及其分布特点的控制作用.列举了实例.实际应用表明,用测井参数建立的裂缝孔隙度解释模型可以用于火山岩储层的定量评价;在提高岩性识别和裂缝参数计算精度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特点,利用测井资料可以有效地预测火山岩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姜平  张辉  王磊  汪新光  向耀权 《石油学报》2021,42(6):751-764
海上油田经济门槛高、工业开发下限难以确定。目前,主要通过储层"甜点"的开发带动低渗透油田的建产,因此,海上低渗透油田储层"甜点"的识别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南海西部北部湾油田大量室内实验和生产测试资料,明确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差异是影响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表征低渗透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建立储层品质指数与储层微观参数和渗流能力的关系,量化5类低渗透储层的分类界限,进而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北部湾油田低渗透区块的储层品质,并根据北部湾低渗透油田产能评价方法和产量递减规律,结合区域经济评价参数与开发模式建立合理的经济评价模型。通过引入储层价值因子绘制海上储层"甜点"工业开发评价图版,确定北部湾油田能够实现工业开发的储层"甜点"下限为Ⅲ类储层,评价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情况匹配。同时,根据北部湾油田低渗透区块的区域规律,确定储层"甜点"工业开发的有效渗透率下限为1.1~1.6 mD。  相似文献   

12.
����͸���������͵IJ⾮ʶ��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结果与试油效益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是低渗透储集层类型的差异导致其导电性和测井响应特征不同,而测井解释大多数还是沿用中高孔渗油气藏的解释方法。因此,低渗透储集层的测井解释模型要针对不同的储集层类型建立模型,其核心问题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低渗透储集层类型的识别。文章首先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岩电实验数据、物性分析数据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等实验资料,结合实际测井和测试资料,采用地质储层分类标准和储层的分形特征对塔中志留系储层进行分类研究,建立了适应井区的测井分类标准;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识别储层类型的测井分类模型;最后应用该方法处理该层系低孔低渗储层的实际测井资料。其处理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结论比较,符合率高达91.89%,试油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李新文  吴华 《特种油气藏》2022,29(2):128-134
针对强非均质性储层精细开发的难题,以江汉盆地潜江组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基础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并将油层有效厚度与测井曲线有机结合,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簇归一化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渗透率、起点压力、转折压力、中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类指导超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开发,提高超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综合考虑超低渗透油藏的地质与开发特点,对油藏参数开展相关性分析,优选出7项参数作为油藏分类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长庆油田90个超低渗透区块进行分析,提取出4个主因子,进而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并根据判别分析法获得各类油藏的判别公式,最终将90个油藏区块划分为3类,对其进行评价。实例应用表明,该分类方法能有效区分各类超低渗透油藏区块的开发特征,分类结果与实际开发特征相吻合。该研究能够为超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分类依据,正确指导超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15.
平湖油气田P11储层开发是平湖油气田增储提产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平湖油气田开发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埋藏深,储层物性条件差,试油自然产能低下,储层流体性质复杂,气油比低,凝析油含量高,密度大,储层温度高,压力系数高,给测井解释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对开发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挑战。根据岩心分析资料,从成岩作用、沉积作用等方面对平湖组放鹤亭P11储层低渗原因进行了分析;对P11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总结,对P11储层"四性"关系、孔隙度结构进行剖析,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一套适合P11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的方法,为P11储层的开发提供参数依据和测井解释服务。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低渗透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剖面上物性差异大。基于物性、压汞、铸体薄片等资料,从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出发,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优选多项参数将储集层分为4类。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以Ⅱ类和Ⅲ类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受泥质含量影响大,泥质含量增加,孔隙结构变差,渗透率降低。由于采用常规模型解释含泥质砂岩储集层渗透率误差较大,按泥质含量结合储集层分类,对4类储集层分别建立了渗透率解释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所建模型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数据吻合度较高,比常规测井参数模型解释精度提高了7.8个百分点,效果较好,可推广运用到其他含泥质的低渗透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7.
储层四性关系是用来进行油水层解释和评价储层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基本沉积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录井、试油等资料,研究储层四性特征。结果表明:靖边油田韩家沟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细砂岩,砂岩内长石含量平均为49.4%,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2%,平均渗透率为1.10 mD,属于低孔特低渗至低孔超低渗储层;录井中岩心以油迹、油斑含油级别为主。结合岩心测试资料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最终确定有效储层电阻率下限为18.5Ω·m,声波时差下限为213μs/m。研究区储层的四性关系分析,对科学有效的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技术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泥质砂岩储层岩电实验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某油田中、低孔隙度及渗透率储层岩心在不同溶液矿化度条件下的岩电参数实验结果研究可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岩电参数明显不同于中、高孔隙度储层,中、高孔隙度储层的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基本不随溶液矿化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分别随溶液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岩电实验结果,分别建立了孔隙度指数、饱和度指数随不同孔隙度和溶液电阻率变化的方程,改进了常用的计算含水饱和度的Archie模型.通过所建模型在某气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测井解释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表明开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岩石物理实验,对于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进而评价该类储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大港油田乌马营地区YGXX井为代表的二叠系石盒子组深层低孔特低渗致密储集层目前勘探程度较低,没有形成配套的测井评价方法.针对乌马营二叠系致密砂岩含气储集层,利用岩心常规分析数据与测井曲线敏感参数相结合,优化储集层参数计算模型,并引入流动单元概念开展储集层有效性评价,建立了储集层有效性评价图板及重新计算渗透率、孔隙度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