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为了在极高磁道密度(TPI)的硬盘中快速寻道定位、读取数据,研发了一种新型高带宽驱动器组件.该新型高带宽驱动器的音圈电机(VCM)具有独特的音圈结构和磁极(体)排列.在电磁设计中,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FEA)对一些关键电磁参数及主要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预测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表明,新型音圈电机驱动器产生的电磁力形成了纯力矩,降低了轴承和轴上的反作用力,与传统驱动器相比,更好地抑制了影响伺服带宽的横向准刚性体震动模式(QR模式),使驱动系统能在高TPI下快速跟踪和精确定位.实验测试了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与理论设计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时存在不一致区间判断的复杂评估问题,组建战略联盟决策群并确定着眼于候选伙伴实现机遇的互补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在层次分析法(AHP)框架下,运用有下限和上限的区间数表达候选伙伴之间不一致、不确定的比较比例,获得区间比较矩阵,引入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表示对选择方案的满意程度,构造模糊约束集合,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具有最大满意程度的优先权矢量,计算出候选者的总体优先顺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可行域为空的不一致区间比较矩阵导出模糊优先权矢量.列举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实例验证了应用这个方法从模糊判断矩阵计算出确定的优先权重的有效性,这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复杂且制备成本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无需预先成型基片,且在常压烧结工艺下制备层状陶瓷复合材料的新工艺.采用原位反应法,以纸为原料,通过叠层设计、低温碳化和高温渗硅反应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SiC/Si陶瓷复合材料.并采用XRD、EDS和显微镜对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叠层纸碳化后成为含有层状结构特征的碳骨架,渗硅后得到的SiC层与Si层交替排列的具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的SiC/Si层状陶瓷复合材料.并揭示了叠层纸制备SiC/Si层状陶瓷复合材料中Si/C界面的反应机理,Si/C界面的反应是一个扩散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微驱动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在氧化铟锡(ITO)玻璃上加工高深宽比SU-8微结构的方法.在导电玻璃的ITO层上涂覆一薄层AZ-4620正光胶,用常规的接触式曝光法,将光刻掩模上的二维图形转移到AZ-4620光胶层上,显影后利用ITO玻璃的导电性,在AZ-4620光胶曝光处电沉积镍,原掩膜图形可保真地转移到ITO玻璃表面的镍镀层上,使紫外光透过ITO玻璃基底进行反面曝光,从而保证了光刻掩模与SU-8光胶层间的完全接触,消除了厚光胶层表面不平在曝光时的散射和基片材料的反射影响,成功制备了深宽比为16、侧壁垂直度为89.5°的微结构.本方法使用设备简单,加工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220 t/h水煤浆锅炉NOx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水煤浆锅炉NOx排放规律和降低NOx的排放,对一台220 t/h水煤浆锅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提出了优化浆温和雾化蒸汽压力、适当降低预热空气温度和优化吹灰次数和时间等优化运行方式来实现水煤浆燃烧的低NOx排放.结果显示燃料型NOx是水煤浆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主要来源,锅炉负荷、过量空气系数、温度、吹灰以及水煤浆特性等都对NOx的生成有复杂的影响,在不影响燃烧的情况下,低氧量运行有利于降低NOx排放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在磁场影响下机电设备中径向滑动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提出了在轴承润滑区内三维磁场分布的研究方法.以一套外加磁场滑动轴承实验装置为例,利用磁场有限元方法,计算了1/24和1/4对称结构中空气、铁磁以及油膜区域的磁场分布情况,分析了径向滑动轴承的磁场在润滑油膜区内沿径向、轴向和周向的分布特性,并分别研究了轴承宽度、轴承直径、轴承配合精度等结构因素以及轴承偏心对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轴承油膜区内的磁场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磁场分布随结构和偏心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在轴承端部有端部效应,在轴承偏心时存在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得插值曲线保单调,设计了两类新的平面参数曲线及其保单调插值算法.计算奇异混合函数,把三角/双曲多项式B样条曲线与奇异多边形通过奇异混合函数混合,无需解方程组或繁琐的迭代,得到自动插值给定平面点列且C2(或G1)连续的带形状参数的复合曲线,尤其能得到摆线、螺旋线、双曲线、悬链线等各类超越曲线.通过把插值曲线的导矢分量转化为类Bernstein多项式,并且利用Bernstein多项式非负的充要条件,得到插值曲线单调的充要条件,获得形状参数合适的取值范围. 该方法简单方便,所得参数范围保证了插值曲线保单调.  相似文献   

8.
针对通过噪声的空滤器声学特性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方法分析研究了一种中型乘用车通过噪声的特性,比较该车进、排气两侧通过噪声的声级和频谱特性,确定了进气噪声对车辆进气侧通过噪声的重要影响.为了解决该车进气噪声的问题从而达到整车降噪的目的,应用实验与边界元法计算两种手段,对该车空滤器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空滤器声系统的第一阶声固有频率与进气噪声基频相耦合是造成该车辆进气侧通过噪声高于排气侧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一研究结果,在计算和实验的基础上利用Helmholtz共振腔对空滤器的声学特性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空滤器对降低车辆进气侧通过噪声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连续相位调制信号的同步问题,研究了一种定时-频偏联合估计算法.算法分3步实现:(1)对接收基带信号差分并平方,得到四阶非线性变换值;(2)求其二阶统计量;(3)基于该统计量联合估计定时偏差和载波频偏.通过改变载波频偏值及参与二阶统计量计算的符号数,对定时同步及频偏估计性能进行研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及Rice慢衰落信道下分别进行仿真.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仿真表明,算法在载波频偏达到15%符号率条件下仍有出色同步性能,当参与估计的符号数等于64时,定时偏差和频偏均方误差分别达到10-6及10-5以下;低信噪比不影响算法定时恢复性能.Rice慢衰落信道仿真表明,算法具有一定的抗衰落能力,适当改变Rice信道模型参数能提升其性能.算法采用非数据辅助方式及前馈结构,同步捕获快速,实现简单,适合于突发通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原有的柴油机工作过程计算模型模拟能力,在分析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放物中NOx、HC和CO的预测子模型.在工作过程计算中,燃烧过程采用现象学准维燃烧模型;用广义Zeldowich不平衡原理建立NOx的数学模型;采用化学平衡和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HC和CO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对LD485型直喷柴油机的排放物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3种排放物在缸内的生成过程,分析了不同转速下对这些排放物生成规律的影响.用13工况法进行了实机排放测量.结果表明,排放物的生成量随转速升高而升高,模拟计算结果与采集得到的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卫星ATM传输提出了RS(Reed Solomon)码和Turbo码的级联码.RS码是线性分组码中纠突发错误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编码,广泛地被卫星通信信道采用;而Turbo码是新近提出的,可以接近香农限的卓越编码方案,它使用2个反馈递归系统卷积(Recursive Systematic Convolutional,RSC)码组成的码;校验位删减成要求的码率.卫星ATM的标准[TIA/EIA/IS-787]中规定,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采用动态和适当的RS编码.用RS和Turbo级联码代替了RS码.仿真结果表明,RS和Turbo级联码的性能比同样码率的RS和Convolutional的级联码在一定信噪比下有大约1dB的增益.  相似文献   

12.
传统对扩频通信的分析都是从时域进行分析处理的,且相关的分析研究都是针对伪随机码元波形(PCW)采用二值矩形波的. 为此,从干扰和扩频信号频谱重叠的角度对扩频通信的抗干扰误码率(BER)进行分析,提出了频谱重叠度(SOD)的概念. 从频域的角度对BER公式进行分析,使得理论和直观的物理概念一致;给出了BER和SOD的数学表达式,推导证明了BER为SOD的单调递增函数,为扩频系统提供了一个规避干扰的扩频信号设计准则. 此外,给出了任意伪随机码元波形下扩频通信系统的BER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验证了SOD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健的抗合谋数字指纹编码算法.该算法将Turbo码技术应用于数字指纹系统中,将BIBD抗合谋码和Turbo码纠错编码结合起来,在指纹嵌入之前对指纹进行Turbo编码,然后把指纹嵌入到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小波域中,在接收端采用Turbo码迭代译码算法对指纹序列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抵抗合谋攻击,而且还可以抵抗数字作品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稳健性攻击;同时降低了指纹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并且能够有效跟踪到合谋用户.  相似文献   

14.
纠错编码技术作为改善数字通信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字通信的各个领域中获得极为广泛的应用。Turbo码是并行级联递归系统卷积码。在接近Shannon限的低信噪比下能获得较低的误码率,现已被很多系统所采用。对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纠错编码Turbo码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Turbo码仿真系统构建方案,并给出不同参数下的Turbo码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15.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multiple groups of source nodes communicate with their respective destination nodes with the help of a common relay network. To remove the inter-session interference amo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sessions at each destination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 network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NCDM) scheme is proposed for the parallel session model. The fundamental of the NCDM schem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property of the low-density generator matrix (LDGM) code to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received signal. Then the NCDM scheme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ft processing, a new code design criter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tor matrix is develop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following the proposed code design criterion, the bit error ratio (BER)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the scheme we studied and the serial session scheme can be manage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Forastronglyvaryingtransmissionenviron ment,anadaptivemulti rate(AMR)speechcodec hasbeenadoptedforsourcecodingonVHF mobile radiosystem,justasin3GPPsystem.TheAMRen codedbitsofthespeechcoderarecomposedofbits withvaryingimportanceforthereconstructionof originalspeech.Duetothedifferenceofeachbitson sourcesignificantinformation,unequalerrorprotec tion(UEP)adoptedinthechannelprotectionof speechcoderhasbeenextensivelystudied[1,2].Theapplicationofrate compatiblepunctured convolutional(RCPC)for…  相似文献   

17.
对高速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的补码键控(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CCK)调制在多径衰落
信道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误码字率和误比特率闭合表达式.根据补码的结构和多径信道模型,
得出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表达式;根据补码性质和解调规则,推导出码字相关器输出信号和输出信噪比
,以及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的误码字率和误比特率表达式;再根据IEEE 802.11b标准的11 Mbps DSSS物
理层规范构建链路进行仿真,给出了理论曲线与仿真曲线.两者比较表明导出的公式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SDH系统误码检测原理、SDH系统中误码的相关性能与告警事件,探讨了SDH系统维护中误码的定位分析、误码的处理方法与步骤,最后根据处理步骤进行了误码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高误码等特性,要求信道编码方式有较强的抗误码能力,而且能够自适应无线信道状态的变化。码率匹配删余Turbo码能实现这样的编码要求,并使用tr-s交织器,使其对视频流进行保护。本文介绍了Turbo码在移动通信信道的应用,并讨论了新的自适应调制及不等差错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Optisystem光通信软件设计了DPSK光通信接收端,信号光通过光前置放大器放大、窄带滤波器滤波、马赫哲德干涉仪延迟解调、平衡探测器探测、低通滤波器滤波和数据恢复后分析其误码率;通过该DPSK接收端仿真模型,研究通信速率在10Gb/s、信号光功率为-42dBm时,通过噪声系数为3.2dB的光前置放大器使得信号光增益达到约40dB后,对不同滤波器分别进行带宽与误码率关系的仿真研究,得出了在使用不同滤波器时的最佳带宽,对后续实验中滤波器及其带宽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