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海城市空间存在单中心蔓延的突出特征,是造成交通拥堵、生态恶化、房价上升、经济效率下降等大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未来战略走向应该是在区域范围内构筑多中心的空间体系,其关键是次中心城市的形成。上海目前新城缺乏吸引力,难以发展成为次中心城市,其原因在于新城功能定位偏低、就业吸纳能力不强、与中心城之间缺乏便捷交通联系、公共服务能级不高、社会认知度低以及与中心城住宅发展缺乏协同性,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开发管理体制分散和缺乏立法保障。未来上海的空间体系建设,应尊重个人行为动机和重视体制创新,把多中心体系形成和次中心城市发展列为当前政策的重中之重,优先发展联系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市的大站距快速轨道交通,次中心城市要实现就业、居住以及生活的功能均衡,合理调控中心城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具有独特地位,享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构建了以世界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或者"都市连绵区"等形式的全球战略性空间区域,成为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引擎。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发展经验看,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及其引发的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给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建设支撑世界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北京需要借鉴世界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形态的经验,开拓自身的成长路径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人类城市聚居行为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建设随时间的积淀.本文通过比较北京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在土地利用形态上的差异,试图找出北京成长为世界城市的形态拓展路径,希望能够透过现象,把握城市生长、发展的本质特征.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者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研究,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开端的"田园城市"到"有机疏散""卫星城理论""带型城市""光明城市""紧凑城市"等一系列理论都对城市未来形态的整体或者某一方面做出了明确的理念阐述.相较之下,"世界城市"相关研究中对于土地利用形态的阐述尚不明确.作为"世界城市"概念运用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诗人歌德和1915年将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称为世界城市的苏格兰人类生态学家格迪斯.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研究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手段对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城市的文化空间现状,并基于城市整体发展、文化功能分区、文化基础服务三个层次,从战略引导、功能塑造与集聚、设施均等化和氛围营造等角度,提取国际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经验。在我国大城市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提出规划层面健全文化规划体系、理念层面提升文化供给、空间层面集聚与均等并重、公众参与层面落实城市与公众互动等适用于我国大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策略与手段,以期打造城市特色文化空间,提升城市与社会活力,引领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总被引:51,自引:9,他引:51  
持续增长的CO2的排放已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降低CO2的排放是世界各国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业的CO2的排放.就城市空间规划而言,有关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正面临新的调整,如何建构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结构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基于低碳排放的发展观出发,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次分析了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标准,结合实例指出城市空间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密度控制和功能混合方面提出改进规划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识别特大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编制内容体系上的不足,并结合广州绿地规划编制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创立了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编制框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将绿道规划纳入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绿地系统分层管控体系等,进一步完善了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7.
何梅  汪云  潘聪 《规划师》2011,27(5):16-20
高度聚集的城镇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急剧拓展的城镇空间使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高碳"瓶颈.特大城市的城乡规划亟待充分融入低碳理念,以"低碳"城乡规划构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并辅以相应的"低碳"技术方法作为支撑.武汉都市发展区的"低碳"城乡规划采用了逾渗理论、CA模型、碳氧平衡分析、GIS用地适宜性分析等相...  相似文献   

8.
于亚滨  刘伟 《规划师》2011,27(6):29-33
在世界建设低碳城市的热潮中,各城市针对自身特点进行的低碳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而生态敏感度高、气候条件恶劣的城市地区的低碳城市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哈尔滨市根据自身条件,在分析其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寒地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提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提升经济实力等对策,以期为寒地城...  相似文献   

9.
王昆 《规划师》2022,(12):100-104
近郊城镇组团由于城乡功能叠加、空间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元,探索其绿色低碳的空间规划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南地区的近郊城镇组团N组团为例,探讨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不同情境下的减碳潜力,根据基准场景、强化场景和超强化场景下N组团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潜力测算结果,从区域、组团、单元三个层面着手,提出绿色低碳导向下的空间规划策略,包括构建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打造组团状整体空间模式、创建“近零碳”单元。  相似文献   

10.
在特大城市“一极化”趋势加强背景下,外围城镇发展面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空间无序蔓延、对中心城市依赖性强等诸多问题.一方面郊区化完全由中心城市所主导,对圈层结构存在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单个城镇陷入“囚徒困惑”,区域单中心结构不断被强化.借鉴东京、首尔等大都市圈在“一极集中”背景下的规划建设经验,以北京东部地区为案例,提出形成具有“多级构造”地区城市的发展思路,并进一步从支撑体系、约束系统和管理体制三方面提出地区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低碳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厦门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目标,并就建筑、交通、工业生产三大领域的CO2减排量提出控制要求。结合厦门市空间形态、气候特征、人口分布等特点,就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不同区域的规划策略。从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低碳交通、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多中心”空间结构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及应对规模增长带来的“大城市病”的战略共识研究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本质涵义,探讨“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及实现“空间绩效”的路径;具体以厦门为研究案例,基于“职住平衡度”、“交通模式”两大要素确定多种规划情景,构建交通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城市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和解释“空间结构”与“交通模式”的动态关联性与空间绩效.这一方法的应用,可使规划决策的效果可视化,从而有助于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低碳城市建设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还处于孕育阶段,理论与方法都亟待充实和完善.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进行了展望,从碳源—碳流—碳汇角度提出了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碳汇等重点领域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思路.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发展规划、政府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低碳城市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世界关注"低碳"经济、生活的时候,规划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将"低碳"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入手,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低碳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航空城的功能组织和发展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在与周边城区的空间结构上表现出尽端式、组团式和平行式三种类型;在内部结构上呈现圈层放射的空间特征.航空城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设施要素、发展要素和制约要素三种类型.通过对航空城空间结构和要素的研究,提出了区位选择、规划布局、生态保育、产业发展和城市安全五个方面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亚运城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赛时需求,还应充分考虑赛后使用问题,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亚运城的低碳生态规划设计不仅能体现和践行"绿色亚运"的理念,更是一个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可持续城市化的窗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研究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规划区关键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此为基础,从绿色基础设施、交通、市政、建筑以及赛后利用等方面,对亚运城社区低碳生态规划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类似地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则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笔者论述了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的关系,从理论研究、行动计划两方面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翅 《风景园林》2020,27(8):114-11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重要问题,引发了对如何提升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思考。回顾公共健康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密切关系,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提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四大空间规划策略:1)以城市与区域的国土整体空间评价为基础,构建区域冗余空间与韧性应对;2)建立以城市公园绿地、通风廊道、社区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开放空间体系;3)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卫生的应急准备和规划;4)完善信息数据交互平台,构建基于社区的应急管理模式。从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级提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策略体系,并提出重视社区层面的规划与管理,加强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居民共同塑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空间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每层次规划的主要目标功能,以及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出应借鉴德国经验,从整合规划、完善法律、转变观念、改革机构、强化区域规划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反思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普遍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可实施性规划途径:首先,重视定量化手段的应用,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并面向城市规划建设进行时空解析;其次,基于城市的地域性特点和城市建设基础条件,提出面向实施的规划策略与行动方案;最后,尊重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展多情景的弹性目标设计和行动方案的时序安排.其后,结合广州的规划探索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城市编制低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