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韩国行政中心迁移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首尔同北京一样,既是国家首都,又是人口和功能过度聚集的特大型城市。为了缓解首尔的“大城市病”,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以及基于军事和政治的考虑,2003年12月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决定将韩国行政首都从首尔迁往韩国中部地区(后来具体设在世宗特别自治市,以下简称为“世宗市”)。按照计划,将有36个中央政府机构于2012年9月至2014年底间迂往世宗市,总理室作为首个政府部门已于2012年9月迁入,由此韩国行政中心迁移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
韩国世宗特别市(世宗市)是韩国行政复合中心城市,是一个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全新规划和建设的城市,其城市规划方案从开始至今经历了多达45次修改,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调整和完善。通过介绍世宗市生态用地规划的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并且从整体性和差异化两个方面重点分析其生态用地的布局和分类,总结出世宗市生态用地规划在保证其生态功能和市民服务功能方面的技术措施,对于我国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郑州市郑东新区和韩国世宗市是同时期建设的新都市(区),且都采用了环形城市空间的规划理论。本文以这两个城市(区)为研究对象,从行政干预和自然引导两个侧面出发,从环形城市空间规:划的稳定性以及环形城市空间自然要素的生态性实现等方面,对郑东新区和世宗市的环形城市空间的规划建设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其差异性和实施方法为重点,讨论世宗市的环形城市建设实践对优化我国环形城市规划和建设途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新城是首都发展的希望和后劲所在.奥运会后,全面推动新城建设是首都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要紧紧把握这一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超前谋划、精心研究、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的五大文明建设作为新城建设的新要求,落实奥运三大理念,加快顺义新城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现代国际空港、区域产业引擎,绿色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三问新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年)》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新城发展战略(图1).目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实施建设的总体要求,通州、顺义、亦庄等11个新城建设在首都整体发展中得到了统筹推进,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快促进建设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城,加快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调整,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穆祥纯  杜孝民 《特种结构》2006,23(2):106-110
本文根据作者对韩国首都首尔的考察情况,对首尔在城市规划、体育场馆及城市建筑等方面的特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由此得到相关启示和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鸿飞 《城乡建设》2010,(11):43-45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人口过多、交通拥挤、公共设施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空间布局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加快外围组团和卫星新城建设,已成为缓解城中区人口压力普遍采用的方式。本文结合兰州秦王川新城空间布局和规划体系,重点对新区发展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快兰州新城区建设步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中心城建成区圈层蔓延现象引发了边缘村镇蔓延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地侵蚀等问题。近10年来,随着北京新城建设逐步推进,通州等远郊城镇的城市蔓延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从紧凑城市视角,分析2004~2013年间通州新城与周边村镇的常住人口及建设用地增量变化,证实通州已经出现城市蔓延相关的耕地流失、钟摆交通等问题;进而提出"紧凑新城""发展权移转""区域生态共治"等策略,促进北京周边绿地空间保护与遏制新城边缘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老城发展饱和,城市空间拓展需求日趋突出,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类比法等研究方法,从福州市经济及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国内相关新城建设案例的类比分析,进一步明确福州市城市空间拓展的思路和方向。结合当前马尾新城的建设契机,从行政措施、发展节奏、功能定位、建设重点等方面提出福州市新城建设的可行措施和建议,归纳总结类似单中心城市空间拓展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对同类城市的空间拓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实地考察了世宗市复合社区中心,并结合获取的相关材料,系统介绍了世宗市复合社区中心的建设特色,包括人、教育、艺术融合的建设理念,一站式服务的布局特色,社区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使用模式等。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规划建设家园中心,借鉴世宗社区中心建设经验,建议副中心改革现有社区设施的配置模式,在设施布局、功能安排、规划建设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创新,提供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副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发挥好副中心吸引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助力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骏  王娟 《华中建筑》2011,29(12):116-119
依托嘉兴特钢新城项目,探讨大都市背景下城郊产业新城的总体发展和空间策划,提出产业和城市跨越式发展中的复合目标,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实现新城的准确定位,并落实于土地利用,城市空间、街区空间三个载体层面,从而保证城郊产业新城的活力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岛,早先是一个自然渔村,后因清政府海防建设需要,向"城"发展.由于德国殖民者将城市规划导入,加速了她由"村"至"城"的起步.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及其建设,几多变迁,由中外多个不同行政主体主导,且又在相对独立的情形下进行的.经过近代1891~1949年58年的规划建设,青岛已发展成为具有整体性和海港特色的较大城市.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阐释了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和七个发展阶段,以及各个时期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创意的思维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现代城市是一个多系统、多层次高度复杂的综合体。经济体制的转轨、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 ,使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本文着重讨论了新世纪城市规划的思维观、信息时代下城市规划的新创意及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探索城市规划新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4.
滨海新城的城市风貌与城市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新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风貌建设的问题,笔者从城市风貌的文化特征出发,提出了城市风貌研究文化导入法,包含准确进行城市风貌定位、培育新城的生活情境、创造城市“人本”文化等内容,从而真正塑造滨海新城的城市灵魂.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决策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就是要使决策人的行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领导者的素质是影响城市规划行政决策最主要的因素。服从、服务于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一种集体委员会制的决策模式,可以与行政首长负责制决策模式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优化决策结构、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进行决策体制改革是我国城市规划行政决策体制建设的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129.9平方公里的沪灞生态区总体规划,对区内的发展,建设均有周详的考虑,但对紧邻的纺织城旧城区几乎未涉及。纺织城曾是西北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如今支柱产业衰落,成为日渐凋敝的“旧城”,出现多种急需解决的问艇。由于纺织城与沪灞生态区在西安市发展中均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若将二者建设完全割裂开,将使新区的建设不能促进旧城的更新,对西安市整体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利。虽然学术界关于新旧城发展已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是较多地只是针对旧城和新区出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在互动关系的研究方向,由于各地发展地区,城市的差异甚大,国内的城市规划学科尚未有成系统的理论,也无可直接应用的成熟经验。本论文以西安纺织城和游矗生态区两者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对其互动建设进行了论证及方案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谷孝双 《山西建筑》2011,37(34):19-21
通过分析漫阳新城的规划背景,提出了漫阳新城规划标准及新型模式,详细分析了漫阳新城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丰润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产业要素为主导的新城区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新城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空城"现象,通过对以产业为主导要素的土地利用的分析,试图探讨一种解决"空城"问题的思路,从而可以有效地指导以后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The Korean government, like many in Asia, is actively building green cities from scratch—the most famous being Sejong, Songdo, and Cheongna. All these are considered models of green citie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similar networked smart technological systems. This research builds on recent scholarly discourse by Anthony Townsend on smart technologies and urban planning, and Sofia T. Shwayri and Simon Joss on the “ubiquitous-eco-city” phenomena in Korea. In particular, it aims to extend Shwayri's hypothesis that the model is developed for export by uncovering the goals of the green city model actors. By tracing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economic growth ICT strategy—“IT839”—and its key industry stakeholders, KT Telecommunications, this paper illuminates how Korea's green city model is being driven by an agenda of horizontal technology transfer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has aimed to extend its traditional markets, and create a new paradigm for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