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主要目标多是埋深大于1000m的中深层油气藏,而针对埋深小于1000m的勘探目标(如煤层)所做的研究工作很少。为此,针对目标煤层埋藏浅,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大,野外采集资料品质变化大,检波器漂移,变周期海底鸣震发育等特点,采用了检波器二次定位、激发接收差异校正、变周期海底鸣震压制、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获得的成果剖面保真度高,反射波目的层齐全,波的动力学特征明显,层位关系清楚。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底电缆勘探资料因鸣震干扰产生的陷频问题,采用了双检合并处理技术.由于压力、速度检波器的物理机制不同,在同一位置接收的鸣震干扰极性相反.在对两种资料进行一致性处理、提高信噪比处理、反褶积处理以及选择合适的合并方法等关键性处理后,鸣震干扰得到了有效压制,提高了海底电缆勘探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过渡带地区勘探技术难题表现在不能有效地压制水层混响、鸣震等多次波,而OBC双检检波器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地震资料的采集优良品率,较好地压制虚反射和海水鸣震,从而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精度.新型双检检波器内部旋转连接器的独特设计使双检结构更加合理,并在野外试验中取得了很好的地震采集资料.  相似文献   

4.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5.
双检波器压制海上鸣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上地震勘探得到的记录上会见到很强的鸣震现象,海上纵波地震勘探难以将鸣震压制干扰,海上多波地震勘探采集了4个分量的数据,可利用其中的P、Z分量压制海上鸣震,在研究了前人关于双检波器压制海上鸣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实际生产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门场构造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主要的含气构造之一,其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四川盆地东部高陡复杂区的共同特点,即地形起伏大、普遍出露石灰岩、地下构造复杂。地震勘探的难点是构造主体部位的清晰成像。为解决成像问题,进行了以提高资料信噪比与叠加成像质量为目标的采集处理技术联合攻关。攻关中,采用正演技术进行灵活的观测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激发炸药类型、接收检波器与岩层的耦合匹配问题、运用潜行波层析反演解决复杂近地表的静校正、使用叠前部分偏移优选CMP道集等方法来提高采集处理质量。经过攻关,该区的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较攻关前有明显的提高,基本上解决了该区高陡构造成像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估算标定因子、海水深度和海底反射系数三个参数是OBC水陆检数据合并处理技术的关键步骤。针对常规方法确定这三个参数费时和精度低的缺陷,本文采用相关特征匹配法匹配水陆检数据、相关函数特征法直接计算标定因子、波场延迟特征法直接计算海底反射系数、分段归一化相关谱法直接计算海水深度和海水双程旅行时,对水中检波器数据和陆地检波器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后数据不但消除了海水鸣震多次波干扰,而且保留了陆检数据的低频成分和水检数据的高频成分,有效拓宽了海底电缆数据的有效频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实例处理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LK地区滩海三维Ⅰ区主要为环渤海湾的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为第三系煤层,埋藏浅、勘探难度大。海底采煤风险程度高,因此要求地震资料具有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根据地表条件和浅层勘探特点,在两栖区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确保了浅层资料的分辨率;在浅海水域采用优选的最佳气枪阵列似"点震源"激发,消除了气泡效应,同时采用实时定位和二次定位技术,确保了海上检波器的定位精度。实践表明,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滩海地区的浅层地震资料采集。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苏丹沼泽地区的地震资料采集特点,利用BGP苏丹地震资料处理中心现有的处理系统。通过水中检波器与陆上检波器地震数据的匹配、可控震源资料的最小相位化处理、不同类型震源所获地震数据的匹配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试验处理,确定了有效而实用的处理流程:①对可控震源资料进行最小相位化处理。以炸药震源激发的数据为标准对其做匹配滤波处理,使得可控震源资料与炸药激发的资料获得最佳匹配;②将两种震源激发的数据做CMP道集分选。再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利用上述处理流程最终获得了用户满意的偏移剖面。  相似文献   

10.
双检波器压制海上鸣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海上地震勘探得到的记录上会见到很强的鸣震现象,海上纵波地震勘探难以将鸣震压制干净.海上多波地震勘探采集了4个分量的数据,可利用其中的P、Z分量压制海上鸣震.在研究了前人关于双检波器压制海上鸣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实际生产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滩浅海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具有陆地勘探和海上勘探两重性,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和相位上存在较大差异。以LK工区为例,分析了滩浅海地区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难点,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在勘探采集阶段,通过声纳二次定位、点震源激发、合理变观等措施保证了原始资料采集的质量;在资料处理阶段,应用SLS初至波二次定位和子波匹配等技术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区块间能量不均、子波差异、空面元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覆盖次数的能量优化调整技术、时差计算和调整技术、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加剩余静校正技术以及叠后插值、叠后时间偏移技术等,来确保区块间振幅能量分布和子波特征分布均匀,无闭合差存在。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技术在深、浅层均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偏移剖面无空间假频存在,且信噪比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滩浅海地区特殊的地表条件使地震勘探方法变得复杂。其陆地和海洋两种不同特点的地震勘探方法同时存在、混合使用,造成了观测方式的变化、地震资料的差异以及浅海特有的检波器位置移动和海底鸣震等干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集和处理方法研究,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试验和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海底电缆双检接收技术压制水柱混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电缆双检接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勘探新技术,主要用于压制在海底和海面之间存在的“水柱混响”干扰,能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此法的关键在于将海底电缆沉放到海底或水下一定深度,然后在同一观测点上同时利用压电检波器和垂直速度检波器接收地震记录,由于这两种检波器对水柱混响具有相反的响应,据此即可对两类检波器接收的地震记录分别处理,再将两者相加,即可达到有效信号增强、水柱混响去除的效果,该技术已经成为海底电缆勘探的标准。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该项技术,但由于受到处理技术的限制,一直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在深入研究该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料的特点,提出一整套数据处理思路,着重强调做好双检记录的频率匹配,以便获得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渤海CF过渡带勘探区块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了资料处理中存在的双检合并、静校正、子波一致性和复杂断裂系统准确成像等难点,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处理关键技术对策。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利用交叉鬼波化双检合并技术可以解决复杂过渡带水检与陆检地震资料的合并问题,较好地消除鬼波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运用野外静校正、中波长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可以增强复杂过渡带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和信噪比;利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串联反褶积和相位一致性处理技术可以消除复杂过渡带地震子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差别;运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可以解决复杂断裂系统的成像问题,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匹配滤波与子波整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不同震源和仪器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激发震源、检波器以及表层岩性的不同造成较大的子波差异,从而使采集到的地震反射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和相位等特征差别较大。鉴于子波整形处理技术存在缺陷,本文采用匹配滤波技术代替子波整形来消除反射时差、整形地震子波。实现过程为:通过反褶积方法求取同一位置的两个记录A和B的匹配滤波算子;再把匹配滤波算子作用于A(或B),使A (或B)经匹配滤波后逼近B(或A)。笔者利用根据匹配滤波原理开发出的交互匹配滤波软件包对滩浅海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后资料的地震子波得到整形,消除了炮点、检波点的差异及同相轴间的时差, 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使剖面信噪比提高,在不同震源所采集数据的衔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都能得到较好的匹配,深浅层的地震反射叠加剖面都能较好地拼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资料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同一勘探区块(综合)数据的补全以及油藏勘探目标的变更都需要对地震资料进行重处理。此外,油价下跌导致采集投入削减,也是促进地震资料重处理的重要因素。地震资料重处理是油气勘探开发企业挖潜增效、储量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地震数据重处理的关键是将新技术、新流程应用于综合信息补充后的数据处理,通过进一步提高构造成像精度、成像保真度、成像分辨率,达到油藏精细刻画的目的,最终提高勘探成功率和勘探效益。提高振幅保真度的重处理对策主要包括:剩余振幅补偿处理、保幅偏移处理和强化保幅量化质量控制。提高信噪比的重处理对策主要包括:保幅去噪、多次波压制、规则化和特殊叠加成像处理。提高分辨率的重处理对策主要包括:子波处理、Q补偿和一致性处理。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的重处理对策主要包括:近地表静校正处理、建立高精度速度模型、偏移成像处理和OVT域处理。多期采集资料融合处理的对策主要包括:统一处理网格、面元均化、统一静校正、一致性处理、匹配滤波、规则化处理、统一速度及成像处理。两个地震资料重处理的成果展示了地震资料重处理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和地震资料重处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亚斌 《石油物探》2004,43(2):185-187
焉耆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不能很好的用于地质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交互迭代静校正、干扰波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子波归一化、优化迭代叠加及叠后f-x域预测去噪技术等处理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该地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处理流程。将此流程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信噪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鉴于浅层地震资料的有效覆盖次数少、受近地表变化影响大、采集变观造成局部数据缺失等原因,应用常规针对中深层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不能满足浅层气藏识别与描述的要求。本文基于大庆长垣构造多个三维地震区块浅层气地震资料处理实践,应用了四项针对性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叠前数据规则化、振幅属性约束空变切除、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CRP道集四维噪声压制。与常规处理成果相比,浅层气目标处理成果的品质得到提高,表现在资料的频带展宽、信噪比提高、断层清晰,采集变观区域资料缺口变小,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增强,且浅层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明显,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江陵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成熟技术。目前国外利用该技术已经进行了二维、三维甚至四维采集和处理,并见到了很好的效果。江陵凹陷构造复杂、破碎,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程和发展。为此,我们首次在江陵凹陷进行了二维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野外现场采用单点单检波器高密度观测系统,成功实现了不同震源激发、不同覆盖次数的采集试验。室内处理采用层析静校正,数字组合(线型组合、面积组合),变面元优化叠加和偏移成像等技术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得到提高,八岭山构造内部的反射层次较清楚,完成了各项地质任务,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