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确保大坝渗流安全,从扬压力角度定性分析了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计算了高 水位时段的渗压系数,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扬压力统计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扬 压力受上游水位、降雨、温度和时效的影响,其中时效分量在各分量中占主导因素。扬压力纵向分布除 渗#1测压孔外,总体呈河床坝段低、岸坡坝段高的特点,横向分布为从上游至下游测压孔水位逐渐降低 ,扬压力变化规律正常,对坝基稳定不构成威胁。但渗#1测压孔扬压水位明显异常增大,需进一步分析 论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太平湾大坝坝基扬压力超限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坝基地质构造、地基处理和扬压力观测系统历次改造情况,综合分析了坝基扬压力超限的原因,并对超限坝段坝基抗滑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坝基岩石力学参数不理想所带来的先天性不足是扬压力超限的根本原因,坝基排水不畅和渗漏通道封堵不严是造成扬压力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扬压力在设计工况下大坝偏于安全,但在特殊工况下(如七度地震荷载)坝基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应提高警惕并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扬压力系数,从而确保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池潭大坝6^#~8^#坝段坝基出现扬压力测孔水位较高、6^#坝段坝基渗漏量较大等异常情况,根据坝基渗流实测资料,应用有关的数学模型对异常情况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解析了异常情况的成因,对相应坝段渗流性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存在着变化过程骤升和骤降、部分时期扬压水位明显偏高等异常现象,通过建立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统计模型,分析了扬压水位与上游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6号坝段坝基扬压力横向分布状态,研究了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异常的可能成因,评价了6号坝段坝基防渗帷幕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碾压混凝土坝补强加固前后坝基扬压力变化规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晶  顾冲时  陈龙 《水电能源科学》2006,24(2):37-39,57
为了分析碾压混凝土坝补强加固前后坝基扬压力变化性态,建立了自适应监控模型,以分析补强加固前后各影响因子对坝基扬压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补强加固效果明显,降低了坝基扬压力,改善了坝基渗流性态。  相似文献   

6.
扬压力观测是混凝土坝重要监测项目之一,也是规定的必测项目.在1980年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时认为,主坝的扬压力观测,只设有一个横向断面,偏少.同时在纵向也未设有观测孔.为了进一步掌握主坝Ⅴ~Ⅵ坝段的扬压力情况,从1980年开始,相继增设了纵向扬压孔6个及Ⅵ坝段横向断面的测压孔.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除Z_(6-4)、Z_(7-5)两个纵向孔的测值偏大以外,其他均属于正常.为了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搞清坝基扬压的分布状态,以及两个纵向孔测值偏高的原因,对观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官地水电站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缓倾角错动带和裂隙较发育,分布比较普遍,因此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13坝段作为典型坝段,结合该坝段工程实际和概化的滑移通道,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储备法分析坝基的深层抗滑稳定性、坝体及坝基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以塑性区贯通为失稳判据的情况下,最危险的滑移通道1的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大于3.0,可见#13坝段深层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石门拱坝坝踵裂缝实测资料的分析,证明了坝踵存在裂缝的发展;借助基岩应力和坝基渗漏的变化过程,说明了裂缝局部存在于8~#~11~#坝体混凝土与基岩交界面,裂缝的季节性开合,使得坝基扬压力渗漏随之陡升,构成拱坝稳定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坝基未设帷幕坝段补设帷幕的可能性,加强坝踵裂缝的监测,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措施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渗流动态往往能反映大坝基础运行性态的正常与否。以富春江大坝为例,统计分析了区内渗流宏观及微观动态监测资料,进而评价了坝基的运行性态。结果表明,近年来坝基扬压力总体上保持稳定,排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地下水水质向碱性化和矿化的趋势演变,渗水析出物组成亦无明显异常;但少数坝段(C5、C6、G4、P3、P4坝段)具有较大排水量,且渗漏水的pH值、温度等指标相对接近其补给源。由此认为,大坝运行性态总体“健康”,坝基帷幕体的防渗效果仍显著;但存在局部的防渗缺陷,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以西溪水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针对坝基扬压力突然增大的异常现象,基于扬压力监测资料系统分析扬压力增大的成因,并结合大坝有限元渗流正反分析,提出了加强观测分析、对渗流异常部位采取灌浆、排水等渗流控制工程措施建议,以消除渗流隐患.结果表明,坝基防渗体系防渗功能现阶段总体良好,渗流异常不会对工程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州蓄能水电厂下库坝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坝扬压力纵横段面测点在2004~2006年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利用统计模型分析了扬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坝纵横断面的扬压力分布基本符合客观规律,帷幕及排水措施发挥的效果基本良好;扬压力主要受库水位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大坝安全性态的准确预报,以西南某坝的多年扬压力极值为例,以扬压力实测序列建立GM(1,1)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的残差序列建立马尔科夫残差模型,对比分析GM(1,1)残差预测模型和马尔科夫残差模型;综合GM(1,1)模型和马尔科夫残差模型建立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并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扬压力极大值。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提高了预报的精度并恰当地反映了过程的摆动性。  相似文献   

13.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在大坝扬压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P神经网络的局部极小和收敛慢等问题,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将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大坝扬压力。通过实例应用,将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与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预测相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收敛快且预测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坝基渗流主要受帷幕结构和防渗性能的影响,当其性态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渗流场、化学场等的变化,并通过渗流量、扬压力以及溶液化学组分等反映出来。为定量研究幕后此类环境变量与帷幕性态改变之间的联系,建立了坝基渗流—溶解耦合模型反映幕后渗流场和化学场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局部和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坝基渗流量、幕后扬压力以及Ca2+浓度等环境变量受帷幕性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环境变量主要受帷幕防渗性能的影响,且该影响呈非线性,此特性也造成局部和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略有不同。从性态参数间相互作用来看,无论对渗流场还是化学场,帷幕防渗性能与其他参数间相互作用较大,而帷幕宽度和深度与其他参数的相互作用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大坝防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某水库蓄水之后,通过坝体表面变形测点监测到部分坝体表面持续抬升,造成大坝部分坝段下游坡马道上侧排水沟护砌块石受坝坡变形挤压存在倾斜现象,其中部分坝段倾斜严重。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坝安全监测与检测资料,考虑包括库水位变化、坝体渗流场变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坝基岩体应力等因素,初步认定坝体表面抬升是由于坝基岩体在渗漏条件下吸水膨胀所致。进而通过现场坝基取样试验检测坝基岩体膨胀情况,并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等效热应变模拟坝基岩体膨胀特性,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在修正的材料力学参数基础上,拟合了坝基岩体的膨胀系数,较好地模拟了坝体表面变形,验证了坝基岩体膨胀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中滑动面上扬压力通常出于安全考虑只在排水孔处折减,未考虑防渗帷幕的防渗减压作用对深层抗滑稳定造成的影响,引入当量长度及附加阻抗概念分析了帷幕与排水孔的减压效果,以及二者联合作用下的减压效果,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二者联合作用得出的滑动面上扬压力较防渗帷幕与排水孔单独作用更为精确,更贴近工程实际,较好地反映了深层抗滑稳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坝基渗流观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了两种不同防渗设计之扬压力、渗流量的变化规律,指出加强排水是降低渗透压力,解决扬压值陡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胶凝砂砾石坝的模拟仿真难度大,故限制了其发展应用。为此,以百米级胶凝砂砾石高坝的参数化建模为例,介绍了坝体尺寸与上下游水位的参数化界面定制、坝体与坝基材料属性的参数化界面定制,通过改变界面中参数大小,可随意改变模型中坝体高度、坡率、上下游水位、不同分区材料属性;针对实际建模过程中常遇到的材料分区界线属性划分困难、扬压力施加存在错误的问题,提出了胶结材料边界、坝基面(线)的节点耦合技术,给出了关键点参数化的命令流。研究结果可为胶凝砂砾石高坝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