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帼馨  崔英德 《广州化工》2002,30(4):106-108
角膜接触镜的透氧性及配载角膜接触后角膜的获氧状态,是保证配戴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本文就角膜接触镜的透氧性能及角膜缺氧时可能引起的症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海航 《化工时刊》2007,21(4):5-10
基于硅水凝胶材料的高透氧软性角膜接触镜是最新一代的接触镜,可以满足消费者连续配戴的要求,同时可以消除因配戴接触镜引起的缺氧相关症状。硅水凝胶能很好平衡光学性质、透氧性、含水量和机械强度等本体性质。回顾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从本体材料角度,综述了高透氧软性接触镜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考察和比较了壳聚糖角膜接触镜样品在去离子水和OPTI-FREE杀菌全护理液中的脱水行为和透氧性能,并研究了壳聚糖角膜接触镜的脱水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壳聚糖角膜接触镜的透氧系数和含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壳聚糖角膜接触镜的脱水动力学按一级反应方程进行,其透氧系数符合软性亲水接触镜镜片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国外塑料》2002,20(3):40-4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制得一种亲水性软接触镜新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透氧性好。含水适中、强度较高等特点,透氧系数为4.5×10~(-10)ml(STP) cm/sec·cm~2·mmHg;含水率为50—53%;湿态下的抗张强度达14kg/cm~2;透光率>90%;且吸水后柔软,可连续戴用。  相似文献   

6.
李焕生  卢智雄 《粘接》1991,12(6):16-19
作为光透性胶粘剂,必须均匀,对光具有低的吸收,和被粘接材料的折射率相当。聚氨酯为嵌段共聚物,微晶区尺寸小,不致引起光散射,利用折射度和化学结构相联系的可加和性质,改变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和链段长度,使之成为无定形结构,折光指数和被粘接的材料相当。用在普通玻璃的粘接试验表明,它有高的透光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角膜接触镜对所需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要求;介绍了角膜接触镜材料的研发历程,特别介绍了仿生材料水凝胶、互穿网络水凝胶、NVP-CS-HEMA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等新型角膜接触材料及其性能;在材料制备方面,重点讨论了化学引发和光引发技术;最后对本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赵江 《塑料制造》2005,(8):46-48
本文详述了利用Labthink TOY—C1容器/薄膜透氧仪检测包装物透氧性测试的具体方法,并给出了试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缩甲醛透氧性能与其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在室温下易产生凝胶的缺点,以利于涂覆法高阻隔性能 PP/PVA/PE 或 PVA/PE 复合薄膜的生产操作。本文以聚乙烯醇缩甲醛(PVF)水溶液代替 PVA 水溶液,研究了 PP/PVF/PE 复合薄膜透氧性及其与 PVF结构的关系。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的 PP/PVF/PE 复合薄膜透氧率的结果表明:随 PVF 缩醛度的增加,其复合膜透氧率上升很小,(在缩醛度<40%情况下),仍属高阻隔性能的复合膜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 PVA 水溶液的缩甲醛化几乎仅发生在 PVA 的全同立构单元上、产生顺式缩甲醛结构。而其顺式缩甲醛结构对 PVF 的结晶性影响较小.这些正是 PP/PVF/PE 复合膜仍保持优良的氧气阻隔性能的原因所在。粘度测定实验表明:缩醛度为17%左右时,其 PVF 水溶液粘度值最低,并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金万勤  徐南平 《化工进展》2006,25(10):1143-1151
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在高温下具有氧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性能,在纯氧制备、膜反应器以及固体燃料电池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开发和在甲烷部分氧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在此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水凝胶接触镜材料的溶胀行为与脱水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英德  黎新明 《化工学报》2002,53(10):995-996
INTRODUCTION Most contact lens are made by organic hydrogel, and thepermeability of hydrogel to oxygen is critical because comea requiresoxygen for metabolism of its principal nutrient.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彩色软虹灯用透明PVC材料的组成、性能及生产工艺。列举了五种红色透明材料加速老化和大气老化的实验数据。着重讨论了各种原料对PVC材料透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常规树脂基体、玻纤织物增强材料和蜂窝芯材等主要原材料之间的优化复合设计,开展单板、三夹层结构和五夹层结构各形式复合材料之间的制作、电性测试与分析,优化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兼顾电性、力学性能的功能型五夹层复合结构透波材料,满足了高性能舰载雷达宽频带、高透波等电性指标要求,同时还满足了其高比强、刚度的力学指标要求,解决了传统型设计和材料通常无法满足其电性能、强刚度、低成本制作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无机膜的优缺点及其透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无机膜透氧技术发展中存在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角膜接触镜材料从硅氧烷聚合物、硅氧烷大分子聚合物到硅氧烷水凝胶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几种聚硅氧烷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发展状况,指明了角膜接触镜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水中部件声纳外壳用硬质透声塑料的研制概况.为达到声纳外壳材料的声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等技术要求,从选材、配方及工艺三方面考虑,最后研制成功两种不同材料体系的硬质透声塑料(简多pC塑料).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材料体系的声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纳米SiOx对壳聚糖复合膜透氧和透湿的影响,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纳米SiOx添加量的壳聚糖复合膜,并用红外(IR)和透射电镜(TEM)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考察复合膜中不同添加量的纳米SiOx对猕猴桃呼吸强度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x添加量分别为0.01、0.03、0.05 g·(100 mL)-1时,纳米SiOx/壳聚糖复合膜的O2透过系数分别为32.61、24.89、31.48 mg·cm-2·d-1,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为91.68、73.62、85.35 mg·cm-2·d-1。特别是当纳米SiOx添加量为0.03 g·(100 mL)-1时,纳米SiOx/壳聚糖复合膜的O2透过系数及水蒸气透过系数达到最低,分别较壳聚糖单膜降低了34.40%和22.85%,猕猴桃呼吸高峰延迟了7 d。实验结果证实通过控制纳米SiOx的添加量,可以调节复合膜的透氧量和透水量,并能有效抑制采后呼吸,提高猕猴桃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硅体系透波材料的透波机理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天线罩材料对二氧化硅体系透波材料的性能要求,分析了二氧化硅体系透波材料的透波机理,论述了二氧化硅体系透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钙钛矿型混合导体透氧膜的透氧机理、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范围,对其制备方法及表征进行了阐述,并对此类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Perovskite type SrCo_(0.4)Fe_(o.6)O_(3-δ)(SCF) membrane and a novel perovskite-related ZrO_2 dopedSrCo_(o.4)Fe_(o.6)O_(a-δ)(SCFZ) membrane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isostatic pressing.The sintered membranes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temperature X-ray diffeaction (HTXRD)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Theoxygen permeabilities of membranes have been measur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23 K to 1243K.The oxygenpermeation fiux at 1l23K and activaion energy of SCFZ membrane with the thickness of 2mm are respectively2.68×10~(-7)mol.cm~(-2).min~(-1) and 97.76kJ.mol~(-1).The results of HTXRD in argon atmosphere and the oxygen per-meation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the SCFZ membrane is stabl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low oxygen partial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