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较系统地研究了影响黄原胶溶解性能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通过化学反应改变黄原胶分子结构,减弱分子间作用力,制备得到了速溶型黄原胶;确定了测定黄原胶的溶解速度的科学方法并用FT-IR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速溶型黄原胶进行了微观表征,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速溶型黄原胶溶解速度加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黄原胶溶解速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黄原胶的溶解速度,并用C语言程序在PC机上对众多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并且进而得出了黄原胶溶液粘度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粉末黄原胶通过造粒技术制备颗粒型黄原胶,该产品具有疏松多孔的颗粒结构,提高了黄原胶的分散性和溶解速度,解决了其在食品中应用时的结团问题。对比了快速分散颗粒型黄原胶与普通粉末黄原胶和速溶型黄原胶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颗粒型黄原胶在水、10%蔗糖和2.5%盐溶液中的粘度释放速度显著快于粉末黄原胶,与速溶型产品相当,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尤其适用于速溶食品。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集中屠宰副产物鸡血的凝胶品质,以保水性、质构、流变特性为评价指标,结合分子作用力和感官评分,研究黄原胶(Xanthan gum,XG)和瓜尔豆胶(Guar gum,GG)的添加量和复配比对鸡血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黄原胶或瓜尔豆胶均能提高鸡血凝胶保水性,黄原胶改善凝胶保水效果更佳,添加4.0 g/L XG的鸡血凝胶蒸煮损失率10.02%、离心损失率12.73%、48 h析水率10.96%,但降低凝胶硬度、黏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回复性。瓜尔豆胶能显著改善凝胶质构特性,添加6.0 g/L GG时可使凝胶达到硬度366.95 N、弹性0.94 mm、黏聚性0.77、胶着性281.94、咀嚼性263.72 mJ、回复性0.25;通过动态流变和分子间作用力分析,鸡血凝胶体系是以弹性响应为主向凝胶化转化;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对鸡血凝胶具有协同稳定作用,通过增强离子键(从29.18%到32.62%)和氢键(从2.48%到6.43%),减少疏水作用力(从22.68%到16.28%),增加鸡血凝胶的保水性和增强凝胶稳定性。鸡血中添加4.0 g/L的复配胶(黄原胶和瓜尔豆胶配比为7:3...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的干热改性及复配增稠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黄原胶进行干热改性,提高了黄原胶的速溶性和黏度,并进行红外光谱、粒度、分子质量和X-射线衍射等结构表征,最后将改性黄原胶与预糊化淀粉和麦芽糊精复配,应用于吞咽造影。结果表明,改性黄原胶分子间发生了交联,结晶区减少,改性黄原胶的速溶性和黏度明显提高,复配增稠剂的速溶性大幅提高,吞咽造影结果证明减少了吞咽障碍引起的误吸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别将黄原胶和魔芋胶添加至鸭蛋清中制备碱诱导凝胶,以探究亲水胶体对凝胶高温液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亲水胶后的蛋清凝胶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大明显(p<0.05),褐变强度增加了7.99%和33.21%;当黄原胶和魔芋胶的浓度由0.50%增加至1.50%,凝胶硬度值提高49.60%和119.56%,穿刺强度提高20.59%和78.42%,持水性提高1.02%和9.47%,且添加黄原胶的蛋清凝胶硬度、穿刺强度和持水性均显著大于魔芋胶(p<0.05)。两种胶的浓度均为1.00%时,蛋清凝胶的感官评分最高。两种亲水胶的加入会改变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凝胶内部的分子间作用力:黄原胶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离子相互作用(p<0.05),无规则卷曲减少了41.23%,α-螺旋增加了81.29%;魔芋胶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疏水相互作用(p<0.05),β-折叠减少了34.97%,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分别增加了68.97%和70.37%;氢键和二硫键均随两种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综上所述,添加黄原胶和魔芋胶均能抑制碱诱导蛋清凝胶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的液化现象,且加入黄原胶所形成的凝胶质构特性和持水性优于魔芋胶,而魔芋胶对于凝胶褐变强度的影响大于黄原胶。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质量黄原胶具有抑菌、益生及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通过水解制备低分子质量黄原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该研究将来源于绵羊瘤胃元基因组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首次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其在pH 7.0和75℃下发挥最佳作用,并有较高的pH和温度稳定性。此后,建立了毕赤酵母和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共培养体系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其中野油菜黄单胞菌生成的黄原胶可以被毕赤酵母分泌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直接降解产生低分子质量黄原胶。摇瓶水平下,共培养体系中总糖最高为11.4 g/L,水解产物中重均分子质量为2 500 Da的低分子质量黄原胶达到93.79%。该研究为功能性低分子质量黄原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游离丙酮酸可以比较明显地提高所产黄原胶分子中丙酮酸功能基团的含量,实验研究表明,添加3.0g/L的游离丙酮酸可以使黄原胶分子中丙酮酸功能基团的含量由4.74%提高到5.29%,提高11,6%,且不影响黄原胶的产胶率,达到33.9g/L。同时通过实验得到游离丙酮酸的最佳添加时间为发酵开始后24h。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2 0 %油 /水乳浊液分层特性的测定 ,讨论了加热处理对黄原胶稳定乳浊液的性能的影响 .黄原胶水溶液预先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然后再加入到乳浊液体系 ,结果发现 ,加热后的黄原胶能在更宽的浓度范围内引起乳浊液分层 .加热到 90℃的样品 ,欲实现完全的稳定效果 ,黄原胶的用量相对于未经加热的样品要加倍 ;即使在 90℃下只热了 7min ,0 .3 %的黄原胶也会导致体系发生分层 ,而且受热时间越长 ,引起的分层越严重 .黄原胶的这种性质被归结为在热处理中分子的构象从有序的螺旋状缔合态转变成了无序的、依据受热时间不同而解聚程度不同的线团状 ,因而改变了体系的流变学性质和黄原胶导致的‘排除’作用力的大小 ,结果改变了乳浊液的分层性质 .  相似文献   

10.
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为试材,研究两者之间的复合增稠性、乳化性及胶凝性,并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稠作用;魔芋胶对低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具有较好的胶凝作用。显微结构观察表明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后两者胶束间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配后两者分子上的化学基团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但氢键作用增强;复配凝胶体系中作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作用,从而说明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主要是通过分子间氢键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魔芋水晶软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一种以魔芋精粉及卡拉胶、黄原胶复配生产水晶软糖的方法。由于复配胶中分子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使得凝胶软糖的制备更为方便、廉价。  相似文献   

12.
黄原胶对大米淀粉长期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原胶(Xan)对大米淀粉(RS)长期回生的影响,黄原胶和大米淀粉可以形成质地更为柔软的凝胶,黏着性升高,内聚性下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黄原胶能降低淀粉的重结晶度,用Avrami方程拟合结晶动力学,大米淀粉/黄原胶体系支链淀粉的重结晶生长为一次成核(n<1),添加黄原胶后,结晶速率常数k降低,表明大米淀粉的成核速度和重结晶增长速度都降低,支链淀粉回生受到较大抑制。扫描电镜(SEM)显示黄原胶能填充于淀粉颗粒片段间,体系表面孔洞缩小,表面更加光滑,形成的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3.
张建国  黄勋娟 《食品科学》2014,35(23):29-32
通过发酵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得到黄原胶,进而测定该黄原胶在不同质量浓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下黏度变化,分析黄原胶流变特性、丙酮酸质量分数和黏均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本实验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8.4 g/L,黄原胶黏度在质量浓度高于4.0 g/L时迅速升高,黄原胶黏度在pH 3.0~10.0之间稳定。氯化钠质量浓度由10 g/L增加到70 g/L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提高20%,而温度高于35 ℃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降低。黄原胶的丙酮酸质量分数达到6.35%,黏均分子质量为5.7×106 D。1.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26.94和0.765 5,5.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489.65和0.328 1。研究表明该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低浓度黄原胶冷水溶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黄原胶在冷水和热水中溶解,其流变性有所不同。考察了浓度、温度、剪切力、pH值、冻融变化等参数对黄原胶溶液的黏度的影响。黄原胶与魔芋胶具有明显的协效性,与卡拉胶、CMC-Na无协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低浓度黄原胶冷水溶部分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浓度黄原胶冷水溶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黄原胶在冷水和热水中溶解,其流变性有所不同。考察了浓度、温度、剪切力、pH值、冻融变化等参数对黄原胶溶液的黏度的影响,对黄原胶与魔芋胶、卡拉胶、CMC-Na的协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将马铃薯淀粉与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混合后进行干热处理,制得热改性马铃薯淀粉。研究干热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分别与3种离子胶混合制成的混合物的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干热处理后,马铃薯淀粉—CMC和马铃薯淀粉—黄原胶混合物的凝胶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显著增加,热稳定性显著增强。而马铃薯淀粉—海藻酸钠混合物凝胶的质构特性和热稳定性没有显著变化。红外测定结果表明,与离子胶混合,再经干热处理后后,马铃薯淀粉的红外特征峰向低波长移动,分子间的氢键增强,表明了淀粉与离子胶在干热过程中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各种西式火腿、香肠,和鱼糜制品,为防止产品中处于乳化状态的油和水的分离,并使其具有保形性,常采取添加黄原胶粉末的方法。此类肉制品中的含盐量较高,约为5~15%(对水且言),黄原胶粉末在这样的高盐食品中不能完全溶解,影响其乳化稳定功能的充分发挥。经实验证明,将黄原胶经过适当的物理性处理,使其变性,其粘度和流动性指数改变至特定的数值,就极容易溶解于上述的肉制品和鱼制品中,并可及早显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质量黄原胶具有抗氧化、抑菌等特殊生物活性,在食品、农业等领域都有所应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黄原胶内切酶的高效表达是酶法水解生产低分子质量黄原胶的关键因素.该研究首次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来自Microbacterium sp.XT11的黄原胶内切酶,随后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重组黄原胶内切酶的酶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分散速溶型黄原胶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黄原胶颗粒表面喷洒吐温80可以改善黄原胶的分散性,改性后的黄原胶结合麦芽糊精进行一步式蒸汽造粒得到分散速溶型黄原胶,其中吐温80用量为0.2%,黄原胶与麦芽糊精质量配比8∶2,造粒最优条件为进风温度70℃,雾化压力0.3 MPa,雾化速度25 mL/min。此产品遇水能快速均匀分散,不产生抱团结块,且黏度释放快,给黄原胶在大批量车间生产应用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0.
黄原胶和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的增粘协效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正> 黄原胶(Xanthan gum)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多糖产品。而槐豆胶(locust bean gum)和瓜尔胶(guar gum)则是从槐豆和瓜豆中提取的半乳甘露聚糖。 黄原胶和槐豆胶或瓜尔胶等半乳甘露聚糖分子在溶液中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其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