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气油比、地层温度对比等研究,认为柯19井下侏罗统(J1)气藏和丘东气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凝析气藏、小草湖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三间房组(J2S)凝析气藏是相似的,是长期较高地层温度作用下油气裂解的产物。论证了柯柯亚下休罗统八道湾组(J1b)气层属于后期致密型气藏,即早期油气成藏,形成期为晚侏罗-早白垩纪,油气在古油藏中继续演化为凝析气藏。一定气油比的烃体系、较高的地层温度、压力是形成凝析气藏的必要条件,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满足形成凝析气藏的条件。下侏罗统气藏主要受古构造控制,在丘东和小草湖地区有广阔的分布;在圈阅描述的基础上,指出近期勒东和红旗坎地区是下侏罗统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油气源与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区域盖层的断裂是浅层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不同地区浅层油气运聚时期和来源方式不同,具有"分段捕获"的成藏特征。其中红南—连木沁构造带浅层油气运聚较晚,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已聚集油气的再分配,为次生油气藏;而胜北构造带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油气运聚较早,主要捕获了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早期低熟生烃产物。   相似文献   

3.
民和盆地侏罗系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盆地侏罗系所产生物化石可划分为4个生物化石组合,2个亚组合。它们分别分布于下侏罗统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上侏罗统上部享堂组和大通宵可组下部。2个亚组分布于中侏罗统窑街组一般和窑街组二段。据上述古生物化石的2上分布组合,划发侏罗系下界位于大西沟组与元古界灰绿色千枚岩或白云岩化大理岩之间。  相似文献   

4.
民和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民和盆地是一个油、煤、气共生的盆地,其原油属中等密度、低粘度、低硫高蜡较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60%~80%)和C27甾烷含量低、C29甾烷含量高等特点。指出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暗色泥岩、油页岩、碳质泥岩及煤为主要烃源岩,上侏罗统享堂组及下白垩统河口组砂岩为主要储集岩。通过饱和烃气相色谱、甾烷、霍烷、生物标记化合物等的对比表明,民和盆地原油与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有较明显的亲缘关系,因此认为民和盆地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研究区中生代地层典型剖面或代表性剖面系统考察和综合研究,对上侏罗统及其上覆、下伏岩石地层进行进一步系统清理和修订:(1)将济阳坳陷原上侏罗统蒙阴组划归下白垩统,与之相对应的是鲁西南地区为杨家庄组;将山东地区中—上侏罗统三台组界定为中侏罗统;(2)将皖北地区合肥盆地圆筒山组划入中—上侏罗统;原上侏罗统周公山组认为是跨时代地层单元(J3K1)。(3)大别山北麓北淮阳六安、金寨地区的凤凰台组、三尖铺组定为晚侏罗世早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准确可行的地层对比关系,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表。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晚侏罗世除了在南北缘存在沉积外,整个地区缺失上侏罗统。该现象表明中国东部在晚侏罗世仍为挤压应力环境甚至比早中侏罗世更为强烈,甚至一直维持到早白垩世初。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在侏罗纪主要受伸展构造体制控制,发育一系列规模较小的箕状断陷盆地。断陷中的中、下侏罗统沉积作用明显受断层控制,为断陷盆地。上侏罗统的沉积作用基本不受断层控制,为坳陷盆地。在白垩纪,柴北缘地区主要受挤压构造体制控制,在祁连山山前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沉积作用受挤压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断层传播褶皱控制,为压性盆地。  相似文献   

7.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油源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塘湖盆地主要分布有中、下侏罗统水须沟群,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二叠系上藉藉槽群3套生油岩.目前已在中侏罗统西山密组砂砾岩及下二叠统卡拉岗组火山岩中发现了油气流或油气显示.本文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主要生油岩和二叠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和生油岩总体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油源对比,分析了二叠系原油的主要来源油源.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个老油区,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烃源岩.通过区域研究,将侏罗系划为3统4组,即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上侏罗统红水沟组和采石岭组,其中大煤沟组可细划分7段.对钻遇侏罗系的38口井逐次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总结了下侏罗统、中侏罗统的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和中侏罗统含油气系统,提出冷湖-南八仙弧形构造带、鄂博梁构造带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侏罗系烃源岩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主要的烃源岩 ,主要有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三类 ,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七克台组、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 ,干酪根类型为Ⅲ型 ,有机质丰度高 ,生烃潜力大 ,为好至较好烃源岩 ,已达低成熟演化阶段 ,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在台北凹陷内已发现的 10 0余个构造中 ,有的圈闭已探明油气储量 ,有的圈闭已发现油气显示 ,说明台北凹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对比分析表明,中侏罗统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侏罗统,且水体更深,构成了更大范围的连通湖盆。中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母质中的藻类体丰度较下侏罗统烃源岩的高,而角质体含量相对较低。据此,中侏罗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好于下侏罗统烃源岩。但根据现今残余烃源岩的分布和有机质丰度特征,下侏罗统烃源岩的生烃基础却好于中侏罗统,前者在生烃凹陷区目前已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R o >2.0%),而后者在不同构造单元以差异热演化为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认为,两套烃源岩均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中,应将两套烃源岩置于同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烃源层的沉积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一个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上三叠统在南、北坳陷为次深海盆地相沉积,发育一套黑色页岩烃源层;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下部为半温暖半干热—温暖炎热气候,在南坳陷南部局部地区也发育了浅海—次深海盆地相黑色页岩烃源层;中侏罗统中部和上侏罗统下部海侵规模扩大,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台地凹陷是形成烃源岩的主要场所;中侏罗统上部是一套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泻湖亚相页岩和前三角洲亚相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沉积发育特征与国内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深海—次深海盆地相沉积的黑色页岩、台地凹陷沉积泥灰岩和页岩、泻湖亚相或前三角洲亚相等沉积的页岩(油页岩)和泥岩。   相似文献   

12.
PETROLEUM GEOLOGY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The Permain to Holocene sediments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consist mainly of epeiric shelf carbonates, associated with minor clastics and evaporites, reflecting major cycles of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These were deposited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Arabian Sheild, which lay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ethys Ocean during the Mesozoic-Cenozoic eras. Sedimentation patterns were controlled by prominent regional structural features, epeirogenic movements and/or sea-level fluctuations.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UAE in the Mesozoic-Cenozoic is connected with the opening (Triassic) and closure (Upper Cretaceous-Paleogene) of the southern Neo-Tethys Ocean.
The distinctive structural style, together with the tripartite development of source-reservoir-seal, has produced in the UAE one of the world's richest Jurassic - Cretaceous oil habitats. Significant oil discoverie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Permian; Middle and Upper Jurassic; Lower-Middle-Upper Cretaceous and Oligo-Miocene carbonates.
Two main source rocks have been identified. One is the Upper Jurassic Diyab/Dukhan Formation, which supplies the most prolific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Jurassic (Arab Formation) and Lower Cretaceous (Thamama Group). The other is the Middle Cretaceous Shilaif/Khatiyah Formation, which feeds both Mishrif and Simsima reservoirs. Other minor potential source rock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There are two principal sealing formations - the Hith Anhydrite and the Nahr Umr shale; these are the main seals for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underlying Arab Formation and Thamama Group, respectively. Secondary seals and barriers also exist in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相似文献   

13.
彬县-宜君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伊陕斜坡与渭北隆起的过渡部位。延长组深湖-浅湖亚相暗色泥岩、页岩(油页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高,生油条件好;长2+3油层组及长6油层组上部的河口坝、远砂坝、浊积砂及侏罗系的古河道砂是主要的储层类型;纵向上多套生储盖组合及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本区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十分广阔。认为:东南部为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且为有利储集相带及局部构造发育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部位,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类型。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迄今为止共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液态油苗,多处油页岩,表明盆地具备生烃的物质基础。上侏罗统索瓦组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1%~1.90%,以中等至好烃源岩为主;其次为泥质岩,仅在北羌塘坳陷中、西部有所分布,有机碳含量介于3.71%~28.14%之间,为好烃源岩。根据干酪根显微组分的分析结果认为索瓦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94%~2.7%之间,烃源岩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构造运动造成索瓦组烃源岩抬升剥蚀,综合分析认为该烃源岩总体上对整个盆地的油气远景贡献较差,但在北羌塘坳陷西部和东北部仍可作为重要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发育陆相湖盆页岩,烃源岩品质好、有机质丰度高、页岩油资源丰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其他层位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侏罗系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储集性能、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条件,明确了下侏罗统湖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3套湖相页岩,页岩TOC含量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3套页岩均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Ro值为1.00%~1.82%,热演化程度为中等偏高。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页岩平均孔隙度为4%~9%,页理缝发育。东岳庙段为平缓的广盆静水沉积环境;大安寨段为侏罗系最大湖泛期沉积,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凉高山组为广盆浅水环境。页岩发育纯页岩型、页岩-碳酸盐岩互层型、页岩-砂岩互层型3种组合样式。通过对页岩油富集层段进行评价,明确纵向上划分5个甜点段,平面上划分稀油区、轻质油区和凝析油气区3个区带。特别是平安1井等的重大发现,证实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四棵树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取样,然后对独山子背斜、西湖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主要含油层系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最后对这些原油的成熟度、生油母质和来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如下认识:紫泥泉子组原油和齐古组原油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多数为成熟原油,沙湾组原油与两者存在一定差别,多数为低熟油;沙湾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下伏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少量来自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紫泥泉子组和齐古组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相同,主要来自于下部中下侏罗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中亚地区阿拉伊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是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山间盆地,紧邻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自中生代至新生代经历了陆表海沉积期、类前陆盆地期、山间盆地发育期、拗陷期、定形期5个演化阶段,具有海陆交互、沉积多变、多期叠加、断—拗转换的性质。油气地质条件与相邻的费尔干纳盆地相似,生储盖匹配良好;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石灰岩和泥灰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和砂砾岩储层;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褶皱构造发育,以背斜、断块、断鼻等构造为主。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油源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亚稳态条件下,用GC—MS—MS研究m/z233~262范围内二萜类的分布,发现吐哈盆地存在两种类型原油及相应的源岩.二叠系—三叠系所产原油富含扁枝烷,其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塔尔郎组泥岩;中、下侏罗统原油富含17-阵四环烷,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煤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显示了煤成油特点,在吐哈盆地煤成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平安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其岩石类型为长英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06...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一)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侏罗纪是中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聚煤期。侏罗纪西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繁盛,发育六大原盆地沉降带,形成沼泽、浅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广泛沉积了河流相—沼泽相—湖相煤系地层,普遍发育煤、炭质泥岩(页岩)、油页岩和湖相暗色泥岩这4类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在阿尔金断裂带南、北两侧差异较大:北侧新疆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和煤均很发育;南侧蒙甘青地区早侏罗世沉积范围很小,中侏罗世虽发育泥岩,但一般不发育煤层。侏罗系烃源岩中主要的成烃显微组分是壳质体、藻类体、基质镜质体等,木栓质体和树脂体等早期成烃组分含量很低。煤系泥岩一般为中等到差油源岩,少数为好油源岩,煤一般为差油源岩。新疆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高于中侏罗统烃源岩。图3(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