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其对于空间的处理具有许多值得现代景观设计借鉴的手法。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以及现代休闲游园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研究了其空间布局、动线、对比以及借景手法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继承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鹭 《中国园林》2010,26(1):41-44
中国古代园林研究渐入佳境。其优点与成就的研究必不可少,缺点与不足亦当重视。肯定成就是主流与完整总结正反经验,皆影响中国园林健康发展。提出:辨析"自然"的不同含义,使形式差异与水平高下相别;科学评价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学的关系,避免对其简单、表面理解;科学评价西方园林美学成就及中西园林异同,肯定"意境"这一中国园林美学核心范畴的同时,对中西园林审美的相同和相似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鑫  张琦  吴正旺 《风景园林》2012,(2):109-117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对古典主义园林优秀设计手法的传承与发展涉及到诸多的层面。以"轴线"这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最典型的设计语言作为主题,从集中性空间、整体性设计以及透视学原理三个层面简要分析古典主义园林轴线景观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阐释法国现代园林景观对"轴线"这一设计手法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空间结构的延续、空间拓展的意识转变还是集中性空间的重组,"轴线"仅仅是一种媒介,旨在引出对地域性景观更深层次的精神传承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当代建筑与环境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营造足够的空间和绿化。同时,园林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园林空间是包括对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便有了更可深入探讨的空间联系。从中国古典风景园林空间营造入手,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研究,论述了传统园林思想在当代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引用。  相似文献   

5.
园林是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多种空间营造手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文章在概括空间与园林空间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空间特征,并从其对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影响的角度探索了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的现代化表现,从中感受其空间设计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朱建宁 《风景园林》2014,(3):107-111
几何学作为经典的思维论证方法,对西方的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都具深远影响。由几何学演绎出的“公理化方法”更加强调元素结构和逻辑推理,从而形成西方人注重理性的设计思维和园林风格。研究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例,从建筑与园林的布局、园林要素的形体处理、几何学透视及空间的透视校正等方面,论述了几何学对规则式园林造园法则的具体影响,提出了西方规则式园林中蕴含的理性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静 《城市建筑》2013,(8):20-21
本文通过泰州光孝寺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阐述传统寺庙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针对宗教空间建设的需要,以佛学思想及美学为指导思想,将建筑的"人工"与自然的"天趣"巧妙融合,营造蕴含禅意之德、浓缩自然之美的寺庙园林,为人们创造出一处参佛悟道,淡然恬静的"净土"。  相似文献   

8.
周鸣浩 《建筑师》2014,(5):79-8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园林被理想化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获得广泛认同。本文致力于梳理和阐明这一转变的思想背景,着重论述围绕"园林"主题展开的三个本土实践案例——现代岭南庭园建筑、"亭的继承"和松江方塔园,分别以"模式"、"片断"和"移情"三个概念来揭示其不同的设计策略,指出这些策略背后所隐含的"创作中介"与"审美体验"这两种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并以此为基础对王澍的"造园建筑学"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构成空间的点、线、面入手,分析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园林空间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西方古典规则式园林由简单线、简单形、简单空间构成,其空间特性为静止的三维空间,是科学的理性思维的产物;中国传统园林由复合线、复合形、复合空间构成,其空间特性为动态的融入时间要素的四维空间,是艺术的诗性思维的结果;英国自然式园林介于二者之间。与中国传统园林相似,现代园林也运用了复合线构成的复合形来塑造复合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传统园林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了传统园林材料和现代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传统园林材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以充分利用传统园林材料,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相融合,实现经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从而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科学发展,提高现代景观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明贤 《新建筑》2009,(6):44-46
总结了冯纪忠的学术人生。他早年到奥地利留学,怀着报国热忱,回国探索一条现代设计之路。他设计的方塔园是东西方融合的完美范例。在教学上,他提出了创新性的空间组合原理教学体系,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他与大画家林风眠交往并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晚年,他提出了新的意境生成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2.
韩谦  范文兵 《华中建筑》2010,28(11):33-36
方塔园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无论是从园林层面还是从建筑层面都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学习。该文以建筑师冯纪忠先生的创造过程为基础,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以"消解"为关键词,从空间组织策略、屋顶和构造节点的策略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试图揭示出方塔园深层的设计理念和对东方传统空间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爸爸冯纪忠     
冯叶 《新建筑》2009,(6):54-55
回忆冯纪忠历尽艰辛追求学术的过程。冯纪忠在文革中遭遇批斗、下放,甚至80年代初仍然被批斗,但他始终不懈地坚持信念。记叙了他构思空间原理的艰苦过程,设计方塔园的遭遇,以及他和林风眠交往的经历。并指出他有一种意志力和对专业的执着,他认为对的就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4.
赵冰  冯叶  刘小虎 《华中建筑》2010,28(11):1-4
本文是冯纪忠先生作品研讨系列之八,对冯先生规划设计的方塔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到方塔园去     
刘东洋 《时代建筑》2011,(1):140-147
文章介绍了作者时隔26年两次造访松江方塔园的个人感悟。旨在通过不断询问方塔园细部设计的用意,勾勒冯纪忠先生笔下现代性的特点。值先生故去周年之际,以表敬意。  相似文献   

16.
周榕 《时代建筑》2009,(3):24-27
分析上海松江方塔园在时间中幸存的秘密,可以得到三组概念密码,用之比照中国建筑近30年来的乱象,足以揭示其三重迷失,并探询未来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胡晓青 《华中建筑》2010,28(9):174-176
松江方塔园是冯纪忠先生的代表作,达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最高水准。文章从高潮空间的画面经营,系列空间的组织安排,"与古"之宋塔与"为新"之何陋轩的意境相通等方面品读方塔园,试图回答环境如何生成意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郑曦 《风景园林》2021,28(2):6-7
苏州古城东南城门称葑门,古时候葑门外是大片葑田和圩田,密布的水网交织穿城而过,出城的西北城门阊门经上塘河到大运河枫桥码头,再向西望是浅丘环绕,浅丘以西是太湖之滨.古城处在圩田水网系统之上,适应了农业生产、漕运和泄洪的需求.同时,遍布城内外的寺观宝塔、园林和名胜锚固于圩田水网浅丘之上,形成山水人文意境与诗意城市.从拙政园...  相似文献   

19.
黄一如 《时代建筑》2011,(1):133-135
文章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对冯纪忠先生的园林史观要义所作的简略读解。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广场热环境质量,提高人的热舒适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西安典型城市广场——大雁塔北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夏季的热舒适性及影响因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生态设计要点,以期得到舒适的城市广场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