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多震,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较高。但如同人摆脱不了衰老一样,随着时间推移,建筑的抗震性能会有所下降,所以日本十分注意定期给建筑做“体检”。  相似文献   

2.
易勇 《四川建材》2010,36(3):27-28
受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资助,作者在日本建筑科学研究所(BRI),就工程抗震问题学习研修两个月。作者从日本工程抗震的设防水准、抗震设计方法、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隔震制震建筑、抗震构造做法、建筑科研体系以及抗震科普教育等方面入手,浅谈了对日本工程抗震的初步认识和体会,并就个别问题,对中日的异同作了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3.
王继泽 《建筑》2013,(6):63-64
本文介绍我国建筑抗震结构现状,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筑抗震设计理念,为我国房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阪神大地震后日本RC建筑抗震评估与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995年阪神大地震中 ,1 981年以前设计建造的RC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震后 ,日本根据“日本抗震评估标准”对按早期抗震规范设计的既有建筑进行了抗震评估 ,对不能满足现行规范性能要求的建筑采用直接加固、间接加固多种方案实施抗震加固 ,可供国内在抗震加固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层面比较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发展以及抗震设计和抗震计算方法。两国的抗震设计思路类似,都是采用两阶段的设计,但总体而言,日本的抗震设防标准要高于中国,而且第二阶段的设计易于实现和检查。同时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它是第一个将基于能量的抗震方法写入规范的国家。通过本文的比较与分析,希望对中国的抗震规范编制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平槐 《建筑结构》2012,(8):151-156
日本是个地震频发国家,其抗震设计概念发展迅速。每当建筑规范修订后要执行更严格的标准时,按照旧规范设计的既有建筑,需要通过三级抗震鉴定方法,用以发现哪部分建筑物最有可能遭受破坏。在这种筛选方法中,低等级鉴定方法简单,但结果过于保守;而高等级鉴定方法则需通过更复杂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介绍了三级抗震鉴定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并以一学校建筑为工程实例,进行了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抗震鉴定分析,最终算得结构基本抗震性能指数E0,然后得到结构抗震性能指标Is,与结构抗震安全指标Is0作比较,从而确定结构是否抗震安全。还简单介绍了日本常见抗震加固方法,供国内抗震加固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广大科技人员通过对大量建筑地震震害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在地震区的建筑抗震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贯穿于抗震设计的各个环节,大多数结构是用抗震概念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共同来保证抗震设防第三水准目标(即大震不倒)的。  相似文献   

8.
对日本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柔性抗震技术与抗震加固技术的特点,并对木结构建筑与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措施进行了分析,对建筑物的抗震技术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就其重要性讲概念设计是最重要的,其次为构造设计和计算设计。概念设计可以理解为抗震意识设计,它包括建筑体型,建筑结构体系等于诸多因素,但决定建筑抗震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建筑方案设计时建筑体垢确定,一个好的建筑体型设计可以避免很多抗震不利因素发生。本文着重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方立新  孙逊  李剑 《建筑结构》2023,(2):62-66+41
遗产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需要通过抗震韧性的维系不断延续生命周期,其抗震评估不能沿用传统的建筑抗震评估策略。基于遗产建筑抗震韧性基准周期,探讨了遗产建筑抗震评估的特征性表现:在遗产建筑评估过程中,其韧性基准周期的确定与抗震干预技术的选择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韧性基准周期随着时间的进程允许转换和扩增以获得更强的韧性,而抗震干预技术的可逆性评价在遗产建筑抗震评估体系中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福胜  高琳 《建筑结构》2012,(3):152-157,131
介绍了日本现行抗震标准及其修订背景。1924年世界上最早的建筑抗震标准在日本诞生,规定了至少取建筑物总重量的0.1倍的力作为设计水平地震荷载。日本现行抗震标准中的抗震设计由两次设计构成,即对在建筑使用年限中发生的中等地震进行第一次设计及对在建筑使用年限中可能发生的罕见大地震进行第二次设计。其现行抗震标准有四个基本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汶川大地震造成建筑物的严重倒塌,引发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再思考。结合汶川的地质特征,指出传统结构抗震技术的不足;重点介绍了日本新抗震技术中隔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装置,并介绍了日本建筑应用隔震技术的实例;其次介绍日本“局部浮力”抗震系统,希望为我国以后的结构抗震设计起到借鉴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很多学校建筑的倒塌和师生的伤亡,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长远进步,总是从反思开始的.日本作为一个对防灾和灾后重建有相当经验的国家,对其与学校建筑抗震有关的法律、法规、抗震标准和抗震措施等进行研究,总结其应对地震的经验和特点,可以促进建筑界人士反思,并为完善我国学校建筑标准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5.12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很多学校建筑的倒塌和师生的伤亡,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长远进步,总是从反思开始的。日本作为一个对防灾和灾后重建有相当经验的国家, 对其与学校建筑抗震有关的法律、法规、抗震标准和抗震措施等进行研究, 总结其应对地震的经验和特点,可以促进建筑界人士反思,并为完善我国学校建筑标准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住宅建筑抗震设防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抗震减灾途径;论述了住宅建筑地下室在抗震减灾中积极的辅助作用及其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目前许多国家在抗震设计规范里规定重要建筑物、特种建筑物,尤其是超过45米的高层建筑物须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找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如日本抗震设计规范里规定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物必须采用输入地震波来计算结构地震内力,并进行加速度峰值为400~500gal的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寻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与部位,来判别结构的破坏程度。据此日本东京大学已经开发出三维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程序,并在日本构造计画研究所得到实际应用。我国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5.3…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在日本东北地区造成了超过40万户建筑的部分或完全损坏,其中包括了在震前通过抗震鉴定、具有足够抗震性能的建筑,以及经过抗震加固的部分建筑,这次地震再次暴露出抗震鉴定的可靠性和抗震加固的有效性问题。比较研究了中日两国抗震鉴定的相似及不同点,结合3·11震后调查的实际案例和统计数据,讨论中日两国抗震鉴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总结既有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在此次地震中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影响抗震鉴定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日本历史上有许多次灾难性的地震,每年又受到台风的袭击。这些巨大的自然力使房屋结构遭受到很大的破坏。寻找阻止这种经常性威胁的办法是日本建筑技术界很久以来的一项主要工作。由于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很久以前日本就采用木结构。根据多年积累的抗震技术,房屋由木柱、木梁构成。到了1868年明治时期及随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引进,使建筑技术日趋现代化。1923年关东大地震使东京横滨地区遭到巨大的破坏,显示了现代建筑抗震的迫切性。当时的经验也证明墙体在抗震结构中的重要性。抗震墙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也使得抗震与抗风设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当时依据地震和台风的直接经验仅认为,如果提高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对抗震要求的建筑,住设计中应考虑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抗震能力。目前对丁超规范规定的建筑方案,若结构采用加强构造的方法来解决抗震问题,仍存在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玉菲 《山西建筑》2006,32(6):64-65
介绍了多层砖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重点以及设计步骤,阐述了建筑平面布置合理性的判定方法,提出了抗震构造措施以及抗震计算方法,以达到抗震设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