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材料与仪器1.1 培养基国家标准中规定使用的培养基。1.2 微孔滤膜混合纤维酯微孔滤膜(浙江海宁产)。1.3 过滤器砂芯过滤活动装置(上海产)。1.4 培养皿1.5 高压灭菌锅1.6 真空泵1.7 真空抽滤瓶1.8 检压计1.9 恒温箱2 方法与步骤2.1 微孔滤膜的处理:将滤膜用70℃蒸馏水浸泡4h,倾去水,再用蒸馏水浸泡过夜,高压锅灭菌。2.2 砂芯过滤活动装置的处理:将各部件用蒸馏水清洗,高压锅灭菌。2.3 培养基用高压锅灭菌。2.4 培养皿干热灭菌。2.5 在无菌室内,把滤膜夹在过滤装置中放在滤瓶上,用胶管连接好滤瓶和真空泵,在滤瓶与真空泵之间安装…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传感仪法测定谷氨酸发酵液含量,由于此法反应产物有铵根离子(NH4+),而发酵后期样品中NH4+浓度高达20g/L,产生逆反应,使发酵液检测结果偏低,导致提取出现收率超百现象.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一种除NH4+法检测谷氨酸发酵液中谷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并对仪器进行线性校正,将发酵液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使NH4+祛除...  相似文献   

3.
用陶瓷膜过滤谷氨酸发酵液以除去其中的细菌等悬浮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陶瓷膜的污染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现场的实验发现,膜污染与发酵液的性质有很大关系,也与过滤过程的操作和膜清洗紧密相关。在研究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膜污染问题,使陶瓷膜过滤谷氨酸发酵液的操作可以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陶瓷膜过滤谷氨酸发酵液以除去其中的细菌等悬浮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陶瓷膜的污染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现场的实验发现,膜污染与发酵液的性质有很大关系,也与过滤过程的操作和膜清洗紧密相关。在研究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膜污染问题,使陶瓷膜过滤谷氨酸发酵液的操作可以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针对由于谷氨酸提取工艺由原先的等电离交工艺向连续等电工艺转变,如何更好利用原有离交高流的问题。将离交高流与发酵液混合后,用此混合液进行连续等电试验,与使用谷氨酸发酵液进行等电法提取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此混合液适用于连续等电工艺。因此采用此方法能够将剩余离交高流最大程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生产中聚谷氨酸的发酵液非常黏稠(粘度达1.71Pa.s),这使除菌体提取聚谷氨酸非常困难。通过加酸或碱调节发酵液pH<5或pH>8可明显降低发酵液的粘度(其中pH3.5时粘度仅为pH6.5时的1/50左右)。将pH3.5的发酵液离心除菌(10 000×g,10 min)后超滤浓缩(滤膜孔径0.45μm,平均压力0.08 Mpa)1倍,再加入95%乙醇提取-γPGA,与pH中性时相比,可减少50%以上的能量消耗及40%的溶剂,但聚谷氨酸损失约10%。加酸或加碱处理可使发酵液中-γPG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分子质量降低,这对生产高分子质量的聚谷氨酸不利,但对生产低分子质量产物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织物透气性与压差的关系,对仪器的结构原理与流量标定作了介绍。实验结果与生产使用证明,该仪器具有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噪声小以及中、低压通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酱油鲜味主要来源于氨基酸中的谷氨酸,谷氨酸含量越高,酱油的鲜味也越好,但过去只测定总氨基酸,它不能真正反映出酱油的鲜味,因此,测定酱油谷氨酸含量是十分必要的。现将使用微量呼吸检压仪(华勃呼吸仪)测定酱油中谷氨酸的方法介绍于下: (一) 测定的原理利用大肠杆菌脱羧酶对L—谷氨酸脱羧所具有的专一性来进行测定。即在一定温度  相似文献   

9.
细麸酸一般都夹带大量的菌体,蛋白质等杂质,如果不经处理,直接用于精制,将严重影响过滤速度和味精质量。一般的处理方法有:1将细谷氨酸加适量水,用盐酸调至pH1.0左右,使谷氨酸全部溶解,然后将其代替盐酸;用于发酵液等电点提取谷氨酸调pH用。  相似文献   

10.
从商品纳豆及中国豆豉中分离到了一株产MK-7的芽孢杆菌Y-2。利用豆浆培养基摇瓶发酵,在未优化的情况下,24 h后MK-7产量达到1 178μg/L。发酵液经萃取液萃取,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后再用另一种萃取液萃取,上清液用N2吹干,得到黄色油状物,加1 mL溶剂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并检测发酵液中的MK-7,方法的回收率为95%~10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米曲霉和乳酸菌混合制曲(KR)及米曲霉单独制曲(KP)条件下,小麦大曲中菌落总数、中性蛋白酶活力、酸性蛋白酶活力、总酸以及发酵液品质,探讨了多菌种制曲的可行性,以期为高品质小麦基调味料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KR工艺中小麦大曲的乳酸菌和霉菌均繁殖良好,12 h时乳酸菌达到了4.15×108 cfu/g,乳酸菌的繁殖对霉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米曲霉和乳酸菌混合制曲比米曲霉单独接种制曲效果好,制曲48 h时,KR工艺所得到的大曲中性和酸性蛋白酶与米曲霉纯种制曲相比,分别提高了22.79%和22.26%;KR大曲发酵液的全氮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高于KP工艺,发酵60 d时KR发酵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KP,其中谷氨酸含量明显提高,对比KP工艺提高了24.21%,具有更明显的鲜味口感。  相似文献   

12.
从发酵罐和发酵池中选取发酵过程中的酱油进行中性蛋白酶活力、氨基酸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H值、总酸含量、有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酶活力和食盐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池式发酵酱油的中性蛋白酶活力、氨基酸态氮含量、氨基酸总量、有机酸总量、淀粉酶活力、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和pH值都高于罐式发酵酱油;食盐含量则是罐式酱油更多;其中鲜味氨基酸在发酵12 d后池式酱油的含量就高于罐式酱油的含量,尤其是池式酱油的谷氨酸在发酵45 d时已达到10.42 g/kg,而罐式酱油的谷氨酸含量仅7.91 g/kg;两种方式发酵的酱油都能检测出7种有机酸,且含量较高的两种有机酸分别是乳酸和乙酸;在发酵结束时池式酱油的还原糖含量比罐式酱油的还原糖含量高1.01 g/100 g;池式酱油的食盐含量比罐式酱油的食盐含量低0.90 g/100 g,说明在关键呈味物质上池式发酵酱油优于罐式发酵酱油。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以面粉和小麦粉混合发酵酱油(FWSS)和纯小麦粉发酵酱油(WS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分析两类酱油风味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除总酸外,其他理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FWSS酱油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高于WSS酱油,差异较大的为谷氨酸含量(FWSS=21.11%,WSS=20.35%)。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结果显示FWSS酱油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其中酱油中常见的香气活性物质4-羟基-5-乙基-2-甲基-3(2H)-呋喃酮(HEMF,焦糖香),4-乙基愈创木酚(4-EG,烟熏香)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与感官评价结果中FWSS酱油其烟熏香味、焦糖香味更加丰富的结果一致。表明在工业生产中,加入40%的面粉替代小麦粉发酵酱油(FWSS),可明显降低酱油中总酸含量(FWSS的总酸含量为1.15 g/100 g,WSS的总酸含量为1.24 g/100 g),提高酱油的香气饱满度和滋味特征。本研究可为高盐稀态酱油的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甜酒酿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检测分析了用纯根霉酒曲发酵而成的甜酒酿的主要营养成分,着重分析了其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其食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甜酒酿的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氨基酸、总酸和酒精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甜酒酿含有19种氨基酸,总量为1100mg/100mL~1700mg/100mL,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190mg/100mL~320mg/100mL;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90mg/100mL~580mg/100mL,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为32.00%~35.45%.甜酒酿还原糖35.76g/100mL~37.34g/100mL;总酸0.34g/100mL~0.46g/100mL.甜酒酿含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而且糖度和酸度适中,酒精度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4种代表性的鱼酱酸为研究对象,以糟辣椒为对照,对基础营养成分、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鱼酱酸与糟辣椒的固形物、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游离氨基酸、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鱼酱酸中游离氨基酸高于糟辣椒,且绿之宝鱼酱酸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是糟辣椒的2.62倍,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0.30~0.51g/100g),表明鱼酱酸的鲜味比糟辣椒(0.18g/100g)更为浓郁。鱼酱酸中钙和磷高于糟辣椒,绿之宝鱼酱酸中钙含量最高(1927.27mg/kg),是糟辣椒的10.58倍。鱼酱酸和糟辣椒中辣椒碱含量为8.84~15.64μg/g,且主要有机酸均为乳酸、柠檬酸和乙酸。  相似文献   

16.
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发酵鱿鱼碎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碎肉的利用价值,本实验以鱿鱼碎肉作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基质,研究料液比、葡萄糖添加量、发酵pH值、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鱿鱼碎肉发酵效果的影响。在以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时间72 h和发酵温度37 ℃的条件后,再对料液比、发酵pH值和加糖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以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含量为响应值,得到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鱿鱼碎肉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2(m/V)、发酵pH 8.8和加糖量3.13%。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鱿鱼碎肉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实际含量达到2.457 mg/mL。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鱿鱼碎肉发酵液富含具有鲜味和甜味特征的谷氨酸(84.141 mg/g)、天冬氨酸(49.480 mg/g)和甘氨酸(49.425 mg/g),达到氨基酸总量的39.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49.320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1.86%。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显示鱿鱼碎肉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由多肽、小肽及游离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苗族发酵型酸汤中特征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贵州省苗族地区6种不同风味的发酵型酸汤中有机酸的含量,另外测定了酸汤中Ca、p、Fe、Zn、Se等矿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苗族酸汤中的有机酸主要是乳酸、乙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其中以乳酸含量最高。苗族酸汤中的乳酸、Ca、P等成分是酸汤的特征性成分。本研究为挖掘和认识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发酵型风味营养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龙  周池虹伶  赵谋明  崔春  王炜 《食品科学》2017,38(22):125-130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SWJS22和米曲霉为发酵菌株,考察米曲霉单独制曲发酵、米曲酶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曲料混合发酵以及双菌种混合制曲发酵对酱油理化指标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曲料混合发酵的酱油氨基酸转化率有较大提高,色率和色深物质均低于米曲霉单独制曲发酵的酱油和双菌种混合制曲发酵的酱油,曲料混合发酵酱油和双菌种混合制曲发酵的酱油谷氨酸含量有明显提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比分析3种不同曲料发酵酱油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3种酱油的风味物质种类差别不明显,重要风味成分在3种酱油中均有检出,曲料混合发酵的酱油酸类物质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赵国忠  姚云平  曹小红  陈卫 《食品科学》2014,35(24):249-253
为进一步比较传统菌株米曲霉沪酿3.042和前期实验诱变菌株米曲霉100-8酿造酱油的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酱油中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成分的差异。通过发酵终期酱油有机酸的结果比较发现: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苹果酸含量增加,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通过酱油发酵在大曲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氨基酸比较发现,使用米曲霉100-8菌株发酵的酱油大曲及其后期发酵为酱油阶段,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这3 种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升高。这些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之间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对风味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醇、醛、酸和吡嗪类物质都有所增加,其中风味物质增多最明显的是吡嗪类。通过米曲霉100-8酿造的酱油与传统米曲霉沪酿3.042比较,其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都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发酵香肠的营养价值,对发酵猪肉香肠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酵猪肉香肠蛋白质含量高达34.3%,显著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脂肪及钠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NEAA)含量之比为0.76,第一、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苏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