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弹北调有着浓厚的江苏启海地区的乡土气息,蕴含了一方民众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既有其传统的妙韵幽香,也有着新时代的时尚律动,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长期屹立于国内百花竞放的曲艺园林。然而,与同属江苏曲艺板块、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苏州评弹相比,评弹北调却因地域传承、受众限制等多方面的因素濒临灭绝。如何将评弹北调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成了当代评弹北调传人正在共同探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娜 《中国科技博览》2010,(26):184-18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分析婺剧艺术遗产的生存现状,论述了地方高校参与婺剧艺术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探索参与保护和传承婺剧艺术文化遗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地方曲艺,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成果,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愈来愈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在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的非遗保护名录中,它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浙江省,地方戏曲、曲艺就占其首批名录中的近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盼盼 《上海包装》2023,(10):81-83
徽州三雕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是古代建筑和家具装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阐述了徽州三雕艺术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分析了徽州三雕活态化室内设计的必要性,并运用现代室内设计理论与方法对其活态化传承进行探索,提出了保护传承三雕文化、营造现代室内空间环境的策略,旨在推动徽州三雕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对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活态化传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民居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方法以关中民俗博物院为例,用其以商养博、异地保护的方法研究民俗艺术保护的模式,进而结合我国农村各地特色,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冀望探究出一系列民俗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结论民俗艺术的保护应与更新并重,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既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又离不开每个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可以说,培养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柳青年画民俗艺术的衍变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旭  杨正春 《包装工程》2016,37(18):44-48
目的以杨柳青年画为例,通过杨柳青年画民俗艺术的衍变解析,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民俗艺术保护与传承提供示范意义。方法以杨柳青年画的传统传承、社会传承、数字传承解析传承方式衍变;从杨柳青年画的年俗应用、设计应用、体验应用解析应用衍变。结论通过杨柳青年画民俗艺术的衍变解析,提升公众对民俗艺术的关注与重视,为民俗艺术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巍  窦巍  马驰 《包装工程》2018,39(12):68-74
目的从技术层面和应用方式上提出了图形技术一种新的应用方式,研究图形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作用。方法基于多平台的资源库建设将图形技术从赏析作品、认知技艺和宣传文化的层面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尝试结合二维技术、三维技术、影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表现手段多样化。通过打破应用技术间的界限,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上存在的信息缺失、表现缺失、机制缺失等问题,从原有"文物式"的保护变成对其内容上的保护。结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只有科学与文化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艺术手段并用,才能最大程度地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与机遇交错丛生。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寻辟创新发展新路径。以包装为出发点,分析剪纸艺术在现有设计中的应用,并融合新的元素寻觅新发展思路,将剪纸艺术以更多形式融入大众生活,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从武强年画谈民间传统印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北武强年画为例,分析了武强木版年画这种民间传统印刷艺术的制作工艺和地方特色,并结合民间传统印刷艺术的现代境遇,从培养传承人与多渠道的投资机制相结合、数字化保护与重建传统民间印刷艺术和商品化开发活化遗产3个方面,论述了对民间传统印刷艺术保护和传承的方法。提出了在传承中以活态的形式保留和发展民间印刷艺术,才是实现民间传统印刷艺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湖南包装》2020,(1):123-125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新时代创新传承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对接性,探寻了高校艺术教育对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的方法与策略,认为借助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平台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既彰显了地方高校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又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播和创新发展的意识,是地方优秀文化保护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双赢之道。  相似文献   

11.
扬州漆器技艺的产业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佳鹰  宿子顺 《包装工程》2014,35(24):137-140
目的剖析扬州漆器艺术的现状,探讨传统漆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方法首先,为杭州漆器艺术打造新的发展模式,吸收现代家装、工业设计简约时尚的审美,在原有的艺术底蕴基础上获得更鲜明的时代感;其次,基于不同经济文化层次受众的诉求,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结论要从根本上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就要提升产品自身的品味和档次,唤起民众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2.
民俗艺术元素在非遗景区公共空间中的体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  王柳 《包装工程》2016,37(18):21-25
目的以非遗景区为载体,研究民俗艺术元素在其中的保护传承和再开发。方法从民俗的表现性、体验性、传承性、特征性4个维度,对非遗景区环境中的民俗性表现进行分析,阐述民俗艺术与非遗景区的双重导向性,找到其内在的天然联系。结论以凤凰古城为例对民俗艺术空间进行体验应用设计,总结民俗艺术在非遗景区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表达方式。通过对民俗艺术元素的再设计,探讨民俗艺术元素融入非遗景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构建保护传承民俗艺术的非遗景区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李弢 《湖南包装》2023,(3):96-98
梅山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巫傩面具是梅山傩戏的伴生品和重要载体,也是梅山傩戏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梅山巫傩面具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濒临断代甚至消弭的危险。文章以梅山傩面具的数字化保护为例,阐述了梅山巫傩面具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傩面具进行保护研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传承与发展是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目的在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大众生活,跟上时代步伐,以崭新面貌呈现新的生命,挖掘更大的艺术价值。针对这个目的,现以晋南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为例,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展现晋南木板年画的制作流程以及工作环境的交互平台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数字乡村化的研究,为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带来了技术创新与“活化”手段,给村落保护与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以系统论、虚拟信息技术为基础,从村落保护的数据采集,信息利用,数据思维的提出,数字还原等内容、技术、观念,展开探讨。通过数字乡村等手段,古村落保护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活化村落空间、建筑结构、艺术样式等虚拟空间场景,而且可揭示湮没在历史迷雾中的乡土文明,使其焕发学术价值,从而促进村落景观的科学保护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李兵 《包装工程》2017,38(22):116-119
目的通过创意设计进一步保护与传承南京金箔文化。方法在探究南京金箔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提炼出与之相对应的与阅读文化相融合、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等3个创意设计方向。结论对南京金箔文化最好的保护与传承应是让其真正投入到现代艺术与创意设计的应用领域,走近日常生活,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别从花瑶特色民族艺术的历史、艺术形式、美学价值及传承几个方面,阐述了花瑶特色民族艺术的发展与传播现状。提出要借助政府的支持,结合当下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从数字化的全新视角挖掘花瑶独特的个性化艺术价值,并在现代生活中大力传承与创新,促进花瑶民族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萌 《包装工程》2023,44(10):316-319
目的 探讨数字媒体艺术与蒙古族文化的融合策略,在优化新媒体数字艺术创作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方法 厘清新媒体数字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结合蒙古族文化中的图案、色彩等元素对新媒体数字艺术与蒙古族文化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结论 中国的新媒体数字艺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既要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又要有自己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特色,要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新媒体数字艺术加以融合,才能使数字艺术设计更具生命力,使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  相似文献   

19.
辽绣是东北地区具有特色的刺绣艺术,发展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其刺绣技巧还是整体特征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发成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辽绣的传承也面临巨大的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基于视觉传达视角,分析了辽绣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时期辽绣艺术的创新方式,旨在促进辽绣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赖小静 《包装工程》2017,38(2):201-205
目的研究土家民间工艺——传统西兰卡普的文化和艺术形态,对西兰卡普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创新。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形式进行解读,探讨西兰卡普产生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分析其艺术特征及成因。结论西兰卡普图案造型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既承载文化内涵,同时又结合了实用性与装饰性。将这些元素作为创作和创新的基础,进行探索性实践,一方面可以推动西兰卡普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也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