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梅 《中国科技博览》2012,(29):170-170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成功教育的基础在于用真情感染。情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精神活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化验。“情感的投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学习语文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开始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之间的结合放在首要位垃。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的学习方式是,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来获取知识。将语文教育观念进行更新、为教学过程赋予创造性、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推崇,也为丰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并善于挖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并同时开启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将浅谈自己对创造教学之美的一些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网络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可以拟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它却缺少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间、师生间浓烈的情感交流氛围,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因此,主要探讨如何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把握"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的相互融合,努力使教材中的"情感和知识"教育相互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创新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感性、理性材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对此作出具体体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及其结合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那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能更加贴近学生,效果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朗读教学。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并能更好地调动学习语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教育,因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默 《中国科技博览》2011,(23):116-116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中职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要的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培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艺术的鉴赏水平,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中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注重语文课的重要地位,注重语言训练,语文素质的内化和文道结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效益,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思维和教学效率。合理运用情景教学,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生源的语文素质,下降趋势明显。词不达意、语不成句、语文知识欠缺、错别字满篇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样的局面有如下原因有:学校育人观念的短视;教师观念手段的滞后;学生语文素质普遍偏低。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有: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口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兴趣教学,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如何做到兴趣教学一直是各位教育专家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学生能不能发现“美’:会不会审美,本身就是衡量语文教学优劣的重要标志之…。语文教学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积累。语文教学中的“美”,内涵是很广泛丰富的,若教师能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人格品质,培养完美的审美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林丽萍 《硅谷》2010,(2):198-198
<正>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老师、学生与文本交融的过程。怎么把握"源于文本"的发问,既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是"有效"的体现。我认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就是要对融入文本的提问进行有效的研究,让学生在融入文本中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对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外在的技术动作,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活动,通过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和身体文化的交流,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言代表人的思想、品德、性格和风度,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使用语言,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从而加快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进程: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运用体育教学的语言技巧,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审美教育贯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而朗读教学更应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用声音增强课文感染力量的有效手段,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审美活动。朗读可以赋予课文以新的艺术生命,是对课文中美的鉴赏和再创造。朗读中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分析理解能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科教兴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仪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还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独有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是学校实施紊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同时,体育课教学也是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本人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下面就在如何体育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育部门对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否具备较强的核心素养对其日后成长和发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群文阅读标准化教学中要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核心素养,这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标准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