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运  吴玲英  周杰 《酿酒科技》2023,(8):122-127
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宣翻译对文化的传播极为重要。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排头兵和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其外宣英译不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茅台酒的经济效益和世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也十分重要。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分析茅台酒在其文化外宣英译方面的典型案例,探索茅台文化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推动中国白酒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
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作为中国的国酒,已誉满全球。2000多年来形成的酿酒工艺和酒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能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茅台酒起到宣传和保护作用。研究茅台酿酒区域的遗产构成和遗产价值,并根据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标准对茅台区域遗址的综合文化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贵州茅台酒酿造区域遗址文化丰富多彩,探讨其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可主要将酒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正确认识茅台酿酒遗址的文化遗产价值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提,对其发展方向、开发利用、管理经营以及保护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季克良 《中国酒》2001,(5):40-41
茅台酒,产于贵州仁怀市茅台镇,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酒,在中国外交舞台上伴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外交酒、友谊洒的美誉,它是几千年酒文化积淀的结果,更是历代茅台人智慧的结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茅台酒的声誉与日俱增,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茅台酒的文化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台酒酿造技艺"作为酱香型白酒的代表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相依相存,从贵州酒文化博物馆馆藏茅台酒文物为切入点,阐述茅台酒酿酒工艺及包装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由鸟 《中国烹饪》2010,(7):10-11
世博会是展示各国文化、科技和产业等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是世界交流的盛会。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食物,食物也是一种文化。随着世博会的不断演进发展,世博会成了各国美食荟萃的盛地,也为美食文化、美食产业、美食交流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即将开幕的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文化、艺术展示的大舞台,同时它将成为展示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大舞台。最近,镇北堡西部影城篆刻艺人任振斌正在为登上世博会的大舞台做着准备。他将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茅台酒国际市场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到茅台酒国际业务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出口额逐年增加,增长速度也较为可观,成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最为耀眼的明星,占据中国白酒出口的半壁江山。然而,茅台酒出口额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多数年份都在5%以下,国际业务很难成为公司的战略决策。在茅台酒国际市场开拓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国内外酒类管理制度的差异、中外酒类消费与酒文化的差异、国际烈酒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问题。茅台酒要真正实现"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万吨梦圆     
“天香三千年,开国第一酒”。茅台酒经历了岁月长河的陈酿与洗礼,在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使之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和外国人感知中国的联系符号,成为具有“酒旗”意义的民族品牌。茅台人启动万吨工程并最终得以圆梦,不仅实现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遗愿,而且为茅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万吨梦圆》的作者季克良系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9.
茅台酒,被尊称为国酒。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支酿造的琼浆,是人民创造的名牌,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酒文化的卓越典范,也是世界酒坛的一颗灿烂的明殊。作为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茅台酒以自身完善的品质和神奇的魅力征服了世人,名扬四海,香飘五洲,享有友谊酒和外交酒的美誉,成为中国人民传递友情的使者。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非常关心茅台酒的发展,曾多次作过重要指示,要求茅台酒要  相似文献   

10.
《酿酒》2017,(4)
正本刊讯:以"酒文化"展示中国之美,一带一路古井贡中国酒文化全球巡礼再启航——世博会开幕式期间,6月8日,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安徽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应邀作为中国白酒行业唯一代表、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官方合作代表,出席第四届中哈商业企业家理事会,并参加《农业产品加工和出口的新可能性》分组交流。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哈萨克斯坦国家主权基金会主席舒克耶夫吾米扎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投资发展部部长卡塞姆别克任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