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本文主要研究下一代网络的互联互通监测系统,首先叙述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以及目前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然后提出NGN的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结构,并对该NGN的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网络正向以软交换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NGN)不断演进。文中介绍了NGN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NGN与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NGN软交换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对NGN软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应用于汇接局的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9.
10.
11.
主要从网络分层的角度探讨了NGN和各种网络之间互通的实现方法。首先给出了NGN的互通功能模型,然后重点探讨了NGN与PSTN、H.323 VoIP网络以及IN网络的互通模型,分析了NGN和上述各种网络在传输层、交抛佳路层、应用层和网络资源4个层面上实现互通的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智能网业务因业务本身性质的不同,要求应用的范围也不相同。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对于业务的生存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智能网的基本思想以及智能网的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对业务的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智能网业务网间互通的前提条件,并以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为例对实现智能网业务网间互通的方式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NGN中SIP与MGCP的互通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网络(NGN)体系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和会话起始协议(SIP)作为NGN的关键协议,在其体系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两均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实现语音、多媒体等通信业务,因此研究两间的互通对于实现在NGN中更方便地提供多媒体业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分别从基于MGCP和SIP的呼叫分析出发,对MGCP和SIP互通中需解决的协议映射、寻址、能力协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MGCP侧发起呼叫为例模拟了MGCP与SIP的互通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开放非点对点消息网间互联互通的背景,并分阶段对我国实现非点对点消息网间互联互通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在讨论MPT1327信令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与国内No.7信令的PSTN网间互连,帝现两种信令配合中,研究了集群系统的仿真模型和模拟算法,同时模拟出整个集群系统的工作情况,运行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以IP为基础的因特网的出现对传统的电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的开放性和业务的灵活性为电信网进一步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但是,由于IP在提供具有质量保证的等级业务方面缺乏技术的保障;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被认为功能简单的第二层传输网络具有越来越强的业务能力,例如QoS、多播、VPN以及安全管理能力,将导致多接入、多业务的下一代网络端到端业务控制和业务集成越来越复杂,使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网络互连和业务集成的基本思路,建立下一代网络的新的业务概念.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论是:下一代网络具有新的集成业务体系结构,其中的关键是业务互通问题;其中IP用于网络互联,SIP用于建立终端和服务器间的业务会话,提供业务之间的互作用,实现端到端业务能力的集成和最终应用的集成需要新的网格业务技术;下一代网络除要有分别支持网络互联、会话建立和业务集成的能力以外,还必须建立网络、会话和业务之间的新的互作用关系,使得下一代网络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网间互通能力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然后阐述了网间互通能力的需求和各种可能的网间互通方案。最后,本文介绍了网间互通功能在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网产品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非ISDN网与ISDN互连是向ISDN过渡的策略之一,其中PSDN与ISDN的互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研究PSDN与ISDN互连的技术问题,在对两种网比较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几种可能的互连方案,并讨论了互连层选择、号码制度互通、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信令转换、信关结构等技术问题和性能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