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丙烯(PP)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热塑性塑料,对其增韧改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共混改性作为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之一,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从与塑料共混增韧、与橡胶或弹性体共混增韧、与无机纳米粒子共混增韧、与有机/无机纳米材料共混增韧以及与其他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烯、竹粉)共混增韧5个方面综述了近3年PP共混增韧改性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共混组分体系、共混工艺方式及其条件、纤维、微粒改性对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性能影响等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共混组分体系、共混工艺方式及其条件、纤维、微粒改性对三元乙丙橡胶 聚丙烯 (EPDM PP)共混型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性能影响等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军 《化工时刊》2006,20(6):52-54
聚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通用塑料,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低,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聚丙烯的改性已成为使其工程化、功能化的重要手段。综述了聚丙烯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并介绍了共混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王慧卉  梁国正 《广东化工》2014,41(23):73-74
介绍了聚丙烯共混改性方法,重点阐述了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对聚丙烯的增韧改性,分析了聚丙烯共混改性影响因素,并对聚丙烯共混改性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目前广泛采用的聚丙烯塑料的改性方法研究,包括聚丙烯塑料的共聚、接枝、交联等化学改性以及共混、增强、填充等物理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由于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聚丙烯的增强增韧改性已成为使其工程化、功能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聚丙烯共混增强增韧改性的研究,介绍了聚丙烯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多元共混改性聚丙烯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董擎之 《中国塑料》2004,18(7):50-53
采用熔融共混法在PP中引入聚酰胺(PA6)、改性共聚酯(HCDP)、苯乙烯辅助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co-St)]制备改性聚丙烯,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改性聚丙烯的流变行为,发现共混改性聚丙烯熔体属于切力变稀流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改性聚丙烯熔体表观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当共混体系中PP-g-(MAH-co-St)含量为1%~4%时,改性聚丙烯熔体粘流活化能变化不大.通过对各共混组分流变行为的研究,确定该共混体系最佳成型温度为240~245℃.多元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通过对流变性能的分析,为该共混体系的成型加工提供了流变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SIS/SBS/PP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苗青  陈桂兰 《塑料工业》2006,34(Z1):124-126
研究了新型聚丙烯(PP)合金材料的配方、制备、工艺及性能。分别讨论了不同用量的三元乙丙橡胶 (EPDM)、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及苯乙烯与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与PP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S为PP较好的增韧剂,PP/SIS/SBS三元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EPDM改性PP,共混改性后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等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PP/POE/nano-CaCO3三元复合体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王勇  邱桂学  段予忠 《塑料助剂》2007,(2):28-31,39
用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填充改性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共混体系,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随nano-CaCO3用量变化的规律,发现nano-CaCO3的添加量存在最佳值,加入适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能提高接枝共聚物三元复合体系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由于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聚丙烯共混增强增韧改性的研究。另外,还介绍了聚丙烯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PP改性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聚丙烯改性的方法及加工工艺。介绍了通过共聚、接枝、交联、填充母料、填充或增强改性、共混改性或其他方法(加入成核剂等)对聚丙烯进行的改性,其中,共混改性是聚丙烯改性应用最广的技术。另外,还重点阐述了聚丙烯共混改性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塑料合金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使用热塑性弹性体(SBS),高密度取乙烯对聚丙烯进行共混挤出改性,得到性能优异的聚丙烯塑料合金,探讨了共混改性工艺及SBS用量对聚丙烯塑料合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本体聚丙烯增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机械共混方法对小本体聚丙烯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探讨了增韧剂种类、含量以及有少量聚乙烯存在下对聚丙烯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连续法聚丙烯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增韧剂/聚乙烯三元共混体系可以获得理想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5.
PBt-TPE、EPDM、POE等弹性体改性PP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永仙  毕福勇  黄宝琛  姚薇 《塑料》2006,35(3):13-15
研究了自制的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PBt-TPE)及市售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3种弹性体改性聚丙烯(PP)共混物的性能,比较了3种改性体(PBr-TPE、EPDM、POE)对PP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弹性体对PP具有相似的改性效果,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等韧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Bt-TPE在某些方面可替代EPDM作为PP的改性剂,其工业化产品将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6.
高抗冲高刚性EPDM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超细改性无机刚性粒子提高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硬度,再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研究了超细改性无机刚性粒子用量对EPDM硬度及流动性的影响,比较了PP与不同硬度EPDM的共混物在力学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EPDM硬度的增加,共混物不仅韧性提高,弯曲模量也大幅度上升。选择合适的硬度,可制得高抗冲高刚性的EPDM改性PP共混材料。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共混改性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别采用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有机改性的天然累托石粘土(OREC)与经过表面处理的两种晶须:硼酸铝、钛酸钾与均聚聚丙烯(PP)进行二元熔融共混改性,其次采用两种改性剂对PP进行三元共混改性。结果表明:弹性体虽能增加聚丙烯的韧性,但是其拉伸强度有相当大下降,粘土虽能同时提高聚丙烯的韧性与强度,但是增韧的幅度有限,晶须增强、增韧效果较差。POE与OREC对PP有协同增强增韧作用,三元共混体系POE/OREC/PP在适当配比时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其冲击性能比纯PP提高204.%,比二元体系POE/PP提高15.6%,拉伸强度比纯PP下降15.6%,比二元体系POE/PP提高22.6%。  相似文献   

18.
聚烯烃弹性体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燕 《山东化工》2007,36(6):14-16
介绍了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的优异特性,综述了POE与通用塑料聚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POE既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和良好的低温性能,又有优异的耐热老化和抗紫外性能。无论是均聚、共聚还是高流动性聚丙烯,POE的增韧效果都优于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乙丙橡胶(EPM)。与EPDM等改性剂相比,POE能在较低含量下实现材料的脆-韧转变,减少因加入弹性体造成的材料强度和模量的损失。作为聚丙烯改性剂可在改善聚丙烯冲击强度的同时适当保持其刚性和光学透明性。  相似文献   

19.
李红元  李江宁 《辽宁化工》1997,26(3):133-135
以聚丙烯为基料,借助热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入乙丙橡胶进行共混改性生产改性聚丙烯共混热塑性弹性材料,使其兼具塑料和橡胶的双重性能,大幅度改善了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用其制作保险杠具有抗冲击性能好,耐候性优良,外表美观,成型加工较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共混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专心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使用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可均衡改善力学性能及降低成本。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