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食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和菌株的耐药性,发现其流行优势菌。方法致病菌检测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生化筛检和API等方法;细菌分型采用诊断血清和PFGE基因分型;药敏试验采用K-B法,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法。结果 6 812份食品样品中检出目标菌7类12种,共2 331份,检出率为34.22%,致病性弧菌检出数最高,其次为沙门菌和致病性气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与其他致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出10个血清群和29个PFGE型,其中O6、O5血清群和PFGE 1型是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优势流行型。检出的致病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其中3株气单胞菌为带aacc耐药基因的多重耐药菌。结论宁波地区食品中致病菌种类较多,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各类致病菌均有流行优势株,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流行优势株;血清分型和PFGE型能发现优势菌,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食源性致病菌在长春市食品中检出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 按《210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 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程序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3-2014年长春市11类食品433件样本中的食源性致菌的检出率是17.09%,其中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是33.87%、12.81%、2.83%和0.58%。2013年和2014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9,P>0.05)。在乳制品、肉及其制品、婴幼儿食品、水产及其制品、餐饮食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是:73.33%、40%、30.61%、9.52%、7.23%、5%和3.33%。结论 长春市食品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乳制品、肉及其制品和婴幼儿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蜡样芽胞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食品污染较严重,需加强对这几类食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动物性食品作为人类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极易受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给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动物性食品生产环节繁多,使得污染预防困难重重,因此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是预防和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技术特点、适用范围等方面综述了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在对传统方法和新兴技术的比较与分析过程中,结合当前动物性食品问题现状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需求,对相关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通常以食物为载体, 最终导致人体发生急性、慢性中毒, 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本文简述了我国目前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及其来源与危害, 并对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以期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控制、监督和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品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随着食物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和一些地区市场管理的混乱,造成食品污染的因素日益复杂.近年来,湖北省发生了多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保证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2000年~2001年,我们对湖北省市售生肉、熟肉等6类食品作了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区菌进行了污染调查,初步掌握了3种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食源性致病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通过对食品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副溶血弧菌这六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通过食品样品的检测,同时进行了传统方法验证。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能够2d出具检测报告,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快速检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利用固定于可视芯片的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反应加以鉴定。利用可视芯片技术可以准确的检出沙门氏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小肠结核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灵敏度可达8.5×101cfu/mL。利用可视芯片准确灵敏使用便捷的优点,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鉴定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提供了一项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松原市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6年采集全市五个县、市(区)12类食品,依据吉林省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7种致病菌。结果 在采集的12类共205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22株,总检出率为10.7%。在8种致病菌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30%,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11.1%。在12类食品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污染率最高45%,其次为学生餐26.7%。动物性淡水产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鲜榨果蔬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 松原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婴幼儿食品存在受致病菌污染的风险,其食品安全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 的检测技术要求,2011 - 2015 年在延边地区的几个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1069份,对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定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 【结果】 106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5株,总检出率为10.76%.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婴幼儿食品、乳及乳制品、速冻米面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三明治以及流动早餐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7.65%(3/17)、15.79%(3/19)、11.76%(4/34)、34.48%(10/29)、33.80%(24/71)、40.00%(12/30)、6.67%(1/15)、42.86%(6/14)、58.33%(7/12)、10.00%(1/10)和71.43%(10/14);2011-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0.94% 、1.87% 、6.83% 、0.65%、0.19%。 【结论】 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和流动早餐是延边地区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熟肉制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不仅检出速度慢而且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差。现如今随着生物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便是其中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市场的技术。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高效快速实时检测和监控食品中的微生物,从而为建立新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体系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方面的应用进展,对比了各类传感器的优缺点,总结存在阻碍商业化发展的因素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方法 按照2010年度《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1 5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49株,检出率为9.45%,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总检出率为9.50%和8.22%,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2%、1.11%和0.87%.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较大,生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居榜首为49.33%,主要污染菌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7.39%,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食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6.9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孤菌;熟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9.8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中式凉拌菜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8.89%,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榨果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6.67%,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00%,主要污染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婴幼儿配方粉/米粉/谷粉/豆奶粉中阪崎杆菌的检出率为1.11%.结论 山西省多种食品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对散装食品、即食食品和生食水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分析方法。方法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氏菌SipB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单增李斯特菌inlA基因作为目标基因, 设计4对PCR引物, 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 评价该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并对人工污染的熟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人工污染熟肉匀浆中4种致病菌的检出限为103 CFU/mL。结论 构建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 为食源性疾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叶云  容元平 《食品与机械》2007,23(2):98-101,117
介绍了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传统的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主要依赖培养基对存活的细胞进行选择分离和传代,虽然这种方法很有效,但其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检测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不少快速、简便、特异、敏感、低耗的检测技术。本文对应用生物传感器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的发展及其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力度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以及预防食源性疾病至关重要.基于核酸的分子检测技术较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更加快速、灵敏、高效.等温扩增技术以反应条件简单等优点逐渐替代变温扩增技术.该文简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链替代等温扩增、单引物等温扩增、滚环等温扩增以及跨越式...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时有暴发,对致病菌的调查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大范围发生的有效手段。然而菌株的遗传变异给监测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罕见的、未知的菌株信息用传统鉴定方法难以实现。泛基因组学作为新发展的基因组分析方法,提供了更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在分离株鉴别、菌株遗传差异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结合数据库与分析软件,泛基因组分析在揭示致病菌的毒力及耐药基因、寻找新的抑菌靶点、监测基因水平转移情况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泛基因组概念和分析方法,综述了其在致病菌快速检测、风险溯源以及风险预警方面的应用,深入阐述了泛基因组分析在耐药性监测和防控领域的发展状况,以期为基于基因组层面的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燥型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单增李斯特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人工污染样品情况。方法目标菌和非目标菌接种至血平板, 36℃培养过夜,目标菌比浊至0.5 McF(麦氏单位), 10倍连续稀释后提取DNA,进行灵敏度研究;非目标菌直接提取DNA后检测,进行特异性研究;用高、中、低3个浓度目标菌液人工污染食品样品,按国标方法培养后用干燥型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结果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40、380和7900 CFU/mL。3种目标菌人工污染食品样品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2 CFU/25 g、5.1CFU/25 g、10 CFU/25 g。每种试剂盒仅对目标菌株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非目标菌株均呈阴性。结论新型干燥型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特异性,适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Nucleic acid probes are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in the food industry. These can b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but a new technique for amplification of a target sequence of nucleic acid has the potential of being rapid, sensitive and specific. The method, ter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r PCR, utilises a thermostable DNA polymerase from the bacterium Thermus aquaticus. Following thermal denaturation of double stranded DNA, small oligonucleotides, termed primers, are annealed to the single strands of DNA and these determin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replication of the DNA by the polymerase enzyme. Applications for food microbiology are being researched but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 due to the complex nature of many foodstuffs.  相似文献   

19.
进口乳制品中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进口乳制品中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99株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进行药敏性试验,共选择7大类20种抗生素.结果 所测试的100株菌株对美洛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对苯唑西林产生耐药;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四环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65.0%、17.0%、3.0%和2.0%;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四环素中介率分别为25.0%、23.0%、6.0%、2.0%和1.0%;13株对3种抗生素耐药,4株表现多重耐药性.结论 进口乳制品中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对所测试的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但对苯唑西林全部耐药,对部分抗生素出现较高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性,因此克罗诺阪崎肠杆菌的耐药性应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