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研究pH值对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NM57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NM57原液的pH值分别调节为4.0、5.0、6.0、7.0和8.0,分别置于4和40℃保存,于0、2、4、6周取样,观察其外观的变化,并检测其SDS-PAGE及SEC-HPLC纯度。中试规模制备NM57制剂(200IU/ml,pH6.0),4℃放置3、6、9、12、18和24个月,取样观察其外观的变化,SEC-HPLC检测样品纯度,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样品中和活性。结果在观察期内,所有样品的外观均保持澄清透明。不同pH值的NM57原液4℃放置6周,纯度无明显变化;40℃放置的不同pH值的NM57原液样品纯度变化有明显差异,NM57(5.0)和NM57(6.0)样品相对稳定。中试规模制备的6批NM57制剂4℃放置24个月,其纯度及中和活性均保持稳定。结论NM57原液在甘氨酸-组氨酸缓冲系统中,pH6.0条件下比较稳定,NM57(pH6.0)制剂长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rhRMcAb)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小鼠中和试验(MNT)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分别测定6批rhRMcAb样品的中和活性;还原、非还原SDS-PAGE检测rhRMcAb样品的纯度;还原烷基化胰蛋白酶酶切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rhRMcAb的肽图;焦谷氨酸肽酶去除N-端焦谷氨酸封闭后,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测定rhRMcAb的N-端氨基酸序列;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测定rhRMcAb与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亲和常数;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检测rhRMcAb的各项其他指标,并建立其质量标准。结果采用MNT和RFFIT2种方法检测6批rhRMcAb的中和活性,批间活性基本一致;3批rhRMcAb原液的还原SDS-PAGE纯度大于99.0%,非还原SDS-PAGE除抗体主带外,在高、低相对分子质量处分别存在一些次带;3批原液样品的肽图图谱与理化测定对照品一致;N-端氨基酸序列与理论序列一致;结合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的亲和常数为1.86×108/M;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建立的质量标准中,中和活性应不低于500IU/mg,SDS-PAGE及HPLC纯度应不低于98.0%。结论已建立了rhRMcAb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可用于rhRMcAb产品的检定。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每年全世界约有上百万人暴露于该病。狂犬病严重暴露者应在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的同时,接种马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ERIG)或人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HRIG)进行被动免疫。然而,应用ERIG或HRIG存在引起过敏反应或传播血液性疾病的危险,应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本文就鼠源性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和人源化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及大规模研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筛选。方法以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21份高效价的健康人外周血为原料,提取淋巴细胞总RNA,PCR扩增VH、Vκ、Vλ基因,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scFv基因,克隆入噬菌粒pS100,电转化E.coli TG1,建立scFv初级抗体库,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及鉴定。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为抗原,进行3轮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富集筛选,随机挑取单克隆,制备噬菌体抗体颗粒,并进行ELISA分析,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a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噬菌体抗体颗粒的中和活性。结果获得了库容为1.7×108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该抗体库具有较好的序列正确率和多样性,经3轮筛选后,ELISA分析显示,共获得24个序列各不相同的针对狂犬病病毒的阳性克隆,对其中7个克隆的噬菌体抗体颗粒进行RFFIT检测,均具有中和活性。结论已成功构建了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并建立了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表达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BD06株磷蛋白(phosphoprotein,P)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并进行鉴定。方法质粒p MD18-T-BD06P经双酶切后,获得完整的P蛋白基因,将其克隆至腺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质粒pac Ad5CMVK-Np A,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c Ad5CMV-BD06P,与骨架质粒pac Ad5 9.2-100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后,共转染HEK293AD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表达RABV P蛋白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r Ad5-BP。采用K覿ber法计算r Ad5-BP滴度,RT-PCR、Western blot、直接免疫荧光方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d FA)检测P蛋白基因在HEK-293AD细胞的转录及表达水平。以107 TCID50r Ad5-BP肌肉注射免疫昆明小鼠,14 d后,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IFA法检测抗RABVP蛋白抗体及其反应活性。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重组穿梭质粒pac Ad5CMV-P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r Ad5-BP滴度可达108 TCID50/ml,能够介导P蛋白在HEK293AD细胞中的转录及表达,接种小鼠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RABVP蛋白抗体,且与RABV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RABVBD06株P蛋白重组人5型腺病毒,该病毒能够介导P蛋白在小鼠体内有效表达,刺激机体产生针对RABVP蛋白抗体,且与RABV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为进一步研究RABV P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狂犬病病毒SRV9株糖蛋白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将狂犬病病毒SRV9株糖蛋白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VX-ZsGreen-IRES上,筛选阳性重组克隆。将质粒pLVX-ZsGreen-IRES-SRV9G、包膜质粒pMD2.G和包装质粒psPAX2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系,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收集上清,经浓缩后接种293T细胞,进行重组慢病毒感染细胞的鉴定;用限制性内切酶切除质粒pLVX-ZsGreen-IRES-SRV9G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采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重组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有大量绿色荧光出现,病毒滴度为3×107 IU/ml;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糖蛋白基因在293T细胞内获得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狂犬病病毒SRV9株糖蛋白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为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狂犬病病毒SRV9株糖蛋白(GP)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并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酶切含狂犬病病毒SRV9株GP基因的质粒pVAX-G,将其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LNCX-G,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将病毒颗粒感染BHK细胞,采用PCR和RT-PCR法检测GP基因在细胞中的整合及转录,在NIH3T3细胞上测定病毒滴度。以重组逆转录病毒免疫昆明小鼠,通过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法检测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LNCX-G经酶切鉴定正确;狂犬病病毒GP基因已整合至BHK细胞基因组中并能正常转录;病毒滴度最高可达1.2×104CFU/ml;肌肉和腹腔注射均可使部分小鼠产生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其阳转率分别为6.7%和86.7%,有效保护率分别为0和76.9%。结论已成功构建了狂犬病病毒SRV9株GP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并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中和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3年武汉市新发生的一例疑似狂犬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方法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和ELISA法检测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抗原;提取病毒RNA,设计12对引物,分段扩增全基因组,克隆后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MegAlign模块对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进行对位分析;Clustal X 1.83软件和GENEDOC软件用于序列比对;MEGA 4.1软件以Kimura two-parameter模型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Bootstrap-l000),并与国内外疫苗株及近期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分离的街毒株13WH10的RABV抗原呈阳性;13WH10街毒株基因组全长11 924 bp,属基因Ⅰ型狂犬病病毒;13WH10与湖北省及周边街毒株处于同一亚群,与CTN-1疫苗株及东南亚地区的街毒株同源性较高,高于欧美国家疫苗株。结论成功对武汉市2013年新发生的一例疑似狂犬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及鉴定;CTN-1与RABV国内分离株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关系较近,提示采用CTN-1疫苗株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可有效预防中国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的有效预防是避免狂犬病大规模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针对人群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的监测,酶联免疫法(ELISA)以其特异、快捷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ELISA法检测抗狂犬病病毒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34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单克隆抗体中,挑选23株单克隆抗体(McAb)组成两套试剂盒:一套是具有各型毒株共同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偶联上异硫氰酸荧光素,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病原学诊断;一套是具有不同毒株特异的单克隆抗体,用中和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根据抗体在抗原上识别表位的不同及其表位分布关系,可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毒株问的差异和抗原变异的研究,以及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鉴别。近年来我们收集了286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标本,用上述试剂进行了病原学的诊断及抗原性质方面的分析研究。证明了这些试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快速、简便、敏感地进行病原学诊断。应用单克隆抗体试剂从抗原表位水平来分析研究毒株的性质,鉴别疫苗相关株,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V)抗体,并建立检测RV抗原的ELISA法。方法以RV全病毒免疫2只新西兰家兔,制备抗RV多克隆抗体。以RV全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建立稳定分泌抗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小鼠中和试验(MNT)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ELISA竞争法检测RV抗原。结果2只家兔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分别为1∶6.0×103和1∶1.2×104,纯化的兔抗RVIgG中和活性分别为46.3和29.2IU/ml。获得了9株稳定分泌抗RV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属于IgG1或IgG2b亚型,腹水的抗体ELISA效价为1∶1.0×105~1∶1.0×107。单克隆抗体3E5、4C2和4F8具有中和活性,Westernblot分析提示,单克隆抗体4C2是针对RV糖蛋白线性表位的抗体。以单克隆抗体4C2作为捕捉抗体,兔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V抗原。同时建立了另一种ELISA竞争法,加入固定工作浓度的单克隆抗体4C2,与RV病毒液孵育,以ELISA间接法检测RV病毒抗原。结论所获得的狂犬病毒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活性,可在ELISA中用于检测RV抗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应答。方法选择身体健康、无犬伤史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史的627名观察对象进行免疫原性检测,按生理发育状态分为5组:1~3岁组、4~6岁组、7~16岁组、17~40岁组和≥4l岁组,分别于免疫前、首针免疫后14和45 d,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ce focus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在所有免疫原性受试者中随机抽取225名,进行接种反应观察。结果 225名观察对象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局部总反应率为5.15%,全身总反应率为4.42%,反应程度均为弱、中反应,无高强度及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免疫前所有样本血清抗体GMT均≤0.2 IU/ml,抗体均为阴性;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14 d,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转率均达100%,但抗体GMT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岁组和7~16岁组较高,分别为9.42和9.01 IU/ml,1~3岁组和≥41组较低,分别为6.11和6.35 IU/ml,而4~6岁组与7~16岁组及1~3岁组与≥41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45 d,各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仍为100%,各年龄组平均GMT在14.8~16.40 IU/ml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临床反应轻微,免疫应答良好。但3岁以下婴幼儿及老年人抗体产生的时间有延迟的趋势,建议老年人及婴幼儿在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l、2针时,应适当增加剂量,以提高血清抗体阳转率及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TN-181的免疫原性。方法用不同病毒滴度的CTN-181株病毒对小鼠分别进行口腔或肌肉免疫,14 d后,分别用狂犬病病毒CVS株进行脑内或肌内攻毒,14 d后,计算小鼠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于免疫后14、21和30 d,采用RFFIT法检测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两种途径免疫的小鼠均产生了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口腔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5和1.4×104PFU/ml;肌肉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6和1.4×105PFU/ml。小鼠口腔免疫CTN-181病毒量≥1.4×105PFU/ml 14 d后,即可产生有效的保护,至30 d时,1.4×106和1.4×107PFU/ml剂量组中和抗体水平达20 IU/ml以上;肌内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CTN-181减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较低病毒量免疫小鼠即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安全、快速、经济的新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在狂犬病病毒弱毒株HEP-Flury基因组Ψ区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基因,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重组病毒rHEP-eGFP,分别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及电镜观察等方法对rHEP-eGFP病毒进行鉴定;分别绘制rHEP-eGFP和亲本毒株HEP-Flury的生长动力学曲线;将rHEP-eGFP在BHK-21细胞中连续传代9次,测定各代次rHEP-eGFP的滴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采用TCID50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标准攻击毒株CVS-11和rHEP-eGFP的毒力;以rHEP-eGFP病毒为抗原,建立新型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luorescent antibodyvirus neutralization,FAVN)-eGFP,对25份犬血清的抗体效价进行测定,并与标准FAVN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和电镜观察表明,成功拯救出rHEP-eGFP病毒;重组病毒rHEP-eGFP与亲本病毒HEP-Flury的生长特性相似;rHEP-eGFP连续传代9次,均能稳定表达eGFP;CVS-11的毒力为108TCID50/ml,rHEP-eGFP的毒力为107.3TCID50/ml;FAVN-eGFP与FAVN测定25份犬血清抗体效价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建立的新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FAVN-eGFP)准确度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15.
狂犬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3株狂犬病毒(C_(42)、C_(103)及4aG株)在Vero细胞上的培养条件和方法,并通过连续传代培养,选出1株滴度平均达到7.13LogLD_(50)/ml以上,达到WHO规定的不需浓缩的标准(≥10~(7.0)ICLD_(50)/ml)毒株—C_(42)—V_(170)病毒的增殖高峰由原来的10天左右提前到3~5天。另外2株的病毒滴度也达到了WHO规定的制备人用Vero细胞狂犬疫苗(PVRV)的标准(≥10~(6.0)ICLD_(50)/ml)。3株病毒都能在Vero细胞上产生蚀斑,符合WHO提出的疫苗生产毒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安徽省2011年新分离的19株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的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比较其与代表性RABV街毒株及疫苗株之间的差异。方法采集安徽省淮北地区狗肉市场的犬脑组织121份,伤人犬脑组织10份,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RABV抗原,并通过颅内接种昆明乳鼠进一步鉴定毒株;RT-PCR扩增分离病毒的N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后,与代表性RABV街毒株及疫苗株的N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在送检的131份犬脑组织样品中检出RABV阳性19株,其中伤人犬脑组织阳性率为90%,狗肉市场犬脑组织阳性率为8.26%。19株RABV 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7%~100%;与代表性人用和兽用RABV疫苗株相比,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4%~8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9.1%,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主要为同义突变。分离的19株RABV在系统进化树上高度聚集,与以往国内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系统进化关系较近,在同一个分支(HN10除外)与我国疫苗株CTN-181株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个亚群。结论从安徽省伤人犬和狗肉市场的犬脑组织中成功分离并鉴定了19株RABV,这些病毒株均属于基因I型RABV,且具有地域性特征。本研究对特定区域RABV的流行及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重组猪胰蛋白酶(简称重组猪胰酶)在制备狂犬病疫苗[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分析鉴定重组猪胰酶及猪胰酶;用1.25 mg/mL猪胰酶及1、0.25、0.062 5、0.015 625 mg/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5—2012年广西玉林市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及病毒N基因遗传变异特征,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2年在广西玉林市采集犬脑组织及临床诊断人狂犬病病例的唾液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检测外观健康犬脑组织728份、临床诊断人狂犬病病例唾液33份,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96%(7/728)和51.52%(17/33)。获得5条犬源、6条人源狂犬病病毒株N基因全序列。该11条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7%~100.0%,与广西以往分离株 GX01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5%~98.4%,与疫苗株 CTN 株的同源性为94.6%~99.7%。进化树分析显示,犬源株和人源株病毒N基因亲缘进化关系很近,处于同一分支,都属于基因Ⅰ型狂犬病病毒。结论从病原学和病毒分子水平证实玉林市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及17例临床诊断病例为确诊病例,其病原为狂犬病病毒基因I型,阳性带毒犬的流动是造成本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该地区疫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改良维持液的缓冲体系,改进aG株狂犬病病毒的培养条件,制备高滴度的病毒原液。方法在传统病毒维持液的基础上,补加缓冲盐和碳酸氢钠,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传统维持液和改良维持液培养病毒,收获2次病毒液,混合,经300 KD膜包超滤、Sepharose 4FF纯化后,制成病毒原液,采用ELISA法检测抗原含量,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方法检测病毒滴度、效力、宿主DNA和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用便携式pH计检测pH值。结果改良维持液制备的病毒原液的抗原含量、病毒滴度及效力均高于对照维持液;两种维持液制备的病毒原液的宿主蛋白和宿主细胞DNA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改良维持液的缓冲能力明显增强,对病毒培养过程中pH值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维持液。结论改良维持液培养狂犬病病毒制备的病毒原液滴度较高,可改进传统aG株狂犬病病毒生产的病毒原液滴度较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在体外用狂犬病疫苗诱导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PBL)分泌特异性抗体,并使B淋巴细胞保持良好增殖和分化状态的方法。方法以狂犬病疫苗免疫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并对诱导抗原量、诱导时间及IL-2、IL-6和胞壁酰二肽(MDP)等生物因素对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影响进行检测,并观察PBL的活化与增殖状态。结果在特异抗原及其他生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经免疫的人PBL体外抗原诱导5d后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量达到最大值。MDP、IL-2、IL-6对免疫志愿者的PBL体外特异性抗体的分泌有显著影响,但对未经免疫志愿者无明显影响。显微镜观察显示PBL生长与分化正常。结论已建立了体外诱导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并保持了B淋巴细胞良好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