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录井综合识别与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岩性复杂、气水层识别及评价难题,大庆油田加大了综合录井资料的开发应用力度,通过对储层物性好差程度的快速判断、储层评价参数的求取和气水层评价图版的建立,提出了深层气水层识别与评价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及时准确地评价了徐深1、卫深5、徐深6、徐深601等井的高产气层,为大庆深层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适应了复杂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亮点识别、AVO分析为核心的烃类识别技术在莺歌海盆地浅层常压带的天然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深层超压带低含气饱和度的含水层容易产生"假亮点",直接利用这一油气识别技术已经难以预测该区的复杂地质情况。对莺歌海盆地浅层常压带及中深层超压带气水界面岩石物理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了中深层超压带气水界面在地震响应上可以形成平点反射;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对该盆地浅层常压带及中深层超压带气水界面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浅层常压带及中深层超压带气水界面平点特征的差异,有效指导了东方13区中深层大型超压气田的勘探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3.
冉飞 《录井工程》2008,19(4):50-53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属于非常规致密砂岩气藏,其勘探难度极大。由于气藏无明显的底水和边水,特殊而复杂的气水关系一直困扰着录井和测井储集层气水识别与评价。通过研究提取综合录井气测烃类分析参数和识别指标,分别建立了气测轻、重烃系数动态识别模式和干燥与湿度系数识别模式,经已知井储集层回判验证和新井应用评价,含气性识别与测井解释相互映衬性较好,与测试结果吻合率达100%;含水性的识别与测试出水相吻合,表明气测烃类相对系数识别气水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在随钻储集层气水识别与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展示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川西海相雷四上亚段溶蚀储集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但因储集层特征复杂,主要依靠钻后测井或实验分析获取孔渗性,难以随钻准确识别并评价储集层。为此,通过优选工程和录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元素识别方法,在快速识别储集层的基础上,针对工区特点改进了机械比能指数计算模型,建立了随钻评价方法与随钻评价标准。井场试验表明,新的录井随钻评价方法与钻后的测井解释结论、测试结果较为吻合,可为该气藏的取心卡层完井作业与测试选层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气水层的识别与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勘探的逐步深入,勘探对象更加多样,勘探区块的油气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对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依靠以往常规单项录井技术对油气层的定性解释,已经不能满足精细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总结、深化研究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数十年油气勘探经验、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技术系列,包括气藏地质综合评价技术、构造圈闭识别技术,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储层增产改造技术、地质随钻跟踪技术等,在莲花山—张家坪、灌口地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新区新层的发现和提高气井成功率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些技术系列的形成,与勘探战略、勘探思路的创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气体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 2005年初大庆徐家围子地区提交了1 018.68×108m3天然气探明储量,中石油公司提出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要成为重点,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尽快探明第2个、第3个1 000×108m3天然气"的要求.但是,大庆油田泉二段以下岩石可钻性差、硬度高、钻速慢,常规的钻井液钻井技术不能满足大庆气田快速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试验、推广了气体钻井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与常规钻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4~6倍,单井钻进周期缩短11 d以上,并成功试验了储层氮气钻井,发现和保护储层效果显著.形成了7项气体钻井关键技术,试验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指出了气体钻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钻井下气体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卫 《录井工程》2010,21(2):51-54
传统的钻井液脱气检测均在地面进行,信息滞后、气体组成变化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实时准确分析钻井液中轻烃气体含量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并尝试了将钻井液气体分离检测由地面向地下发展。目前与钻具结合的随钻气体分离检测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随钻气体分离检测技术中采用的脱气方法主要是膜分离,采用的气体检测方法是光电技术、微型色谱技术,地下随钻气体检测技术正朝着检测实时化、快速化、连续化和井下随钻气液分离、检测的方向发展。对国外有关专利成果和技术进行了归纳介绍。  相似文献   

9.
��������꾮���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顺云 《天然气工业》2004,24(10):65-67
完井工程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衔接钻井和采输石油天然气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川西深层(三叠系须家河组) 下步勘探开发的要点 ,以及近几年完成的9口井在完井工艺技术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直接影响了川西深层气藏的储层评价和开采。为此,文章参阅国际国内完井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较系统地收集了川西近几年完钻井的资料,结合川西深层钻探实际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川西深层不确定因素较多、油气水关系复杂,选择合理的完井技术显得更重要,并认为川西深层不宜采取先期裸眼衬管完井方式,建议川西深层钻井应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宜采用后期(尾管悬挂固井)射孔完井方式,应考虑对Φ149.2 mm小井眼采取随钻扩孔措施,提高固井质量,以实现后期分层射孔测试和储层改善,获得较好的油气成果。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可为水合物成藏提供充足的气源条件,并且油气运移条件良好,可提供流体的疏导通道,此外,深水区海底沉积层的温度和压力满足水合物的形成要求,具备了水合物聚集成藏的条件,成为近年来水合物勘查的重要靶区.为了表征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水合物成藏特征及明确水合物的勘探方向,首次将随钻测井技术尤其是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引入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赋存状态、成藏序列及勘探潜力的研究中,并首次采用了密度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结果 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水合物层段具有电阻率高及声波速度快的特征,在纵向上识别出了浅层分散状和深层薄层状2个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层段.分散状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分选较差、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薄层状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较低、分选差、非均质性强;由于不同赋存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均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因此,利用密度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不确定性较低,更加贴近地下的真实状态.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显示较好的井位,均位于研究区的东南方向,且研究区东南方向存在气烟囱,因此,松南低凸起东南方向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勘探目的 区域.随钻测井数据的综合应用,达到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表征的目的 ,为琼东南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整体评价、目标优选和井位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洋石油》2013,(2):53
<正>5月6日,在南海西部油田,飞旋的钻头强势挺进东方13-1高压目的层。莺琼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异常高压,钻井风险高,严重阻碍勘探进程。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历经10余年攻坚,自主研发了一套精准的地层压力预监测技术,钻前压力预测误差小于8%,随钻监测误差小于3%,预监测精度国际领先。得益于该技术,莺琼盆地中深层勘探提速,目前已安全高效完钻20余口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成熟发展和三维地震技术及油气层保护、识别、改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松辽盆地深层及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02年,徐家围子断陷发现了大型天然气藏,徐深1井无阻流量日产天然气108×10~4m~3,估算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300×10~8m~3,是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最大发现。卫深5井无阻流量日产天然气102×10~4m~3,在深层砂砾岩储层中取得重大突破。这两口井预示着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具有非  相似文献   

13.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尚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基于“十三五”勘探进展和攻关认识,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两源、三高、三气”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种岩性/岩性组合类型,其中富煤岩性组合和富有机质页岩岩性组合(“两源”)是勘探潜力比较大的主体类型,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储集空间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和高含气量的“三高”特点;气体赋存状态深、浅层分异明显,浅层煤层以吸附气为主,深层煤层存在游离气,形成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三气”共存的多种组合类型。聚焦煤系储层致密、甜点识别难度大、应力大等挑战,初步形成了“长水平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钻完井工艺,有效支撑了深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煤系烃源岩及岩性组合综合研究,建立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形成立体勘探开发与工程配套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CO2气层录井识别影响因素分析与解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储集层富含CO2,随着勘探的深入进行,CO2气层的录井识别与评价难题已突显,主要表现为异常发现和分层困难,无法定量评价。从CO2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入手,通过实验分析,确认了CO2气层录井出现分层和评价困难的主要原因是CO2在水中的高溶解度、高扩散性和溶于水后产生的弱酸性。进一步通过研究CO2与甲烷录井密切的伴生关系以及甲烷气的录井显示灵敏性,结合钻时、CO2与甲烷的相对含量高低等录井参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初步建立了CO2气层的录井识别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升平地区深层气水层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增大深层气藏勘探开发力度,改变以往沿袭油的参数解释方法解释深层气藏导致的气水层解释符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依靠多种测井信息,直接计算含气饱和度,同时计算含水饱和度的综合气水层解释方法,这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使升平气田气水层解释符合率由65%提高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区存在着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高,部分天然气探明、控制地质储量难以动用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推动该区深水气田的有效勘探开发,基于气藏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该区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目标评价和目标钻探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目标搜索技术不仅包括区域规律指导的“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技术”,而且还在目标评价、随钻跟踪过程中形成了“目标评价过程搜索技术”和“随钻跟踪过程搜索技术”,共搜索优选出潜力目标17个,落实潜在天然气资源量近1 600×108 m3;②目标评价技术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对选出的潜力目标开展了圈闭、沉积储层、成藏条件、资源量预测、开发方案和井位部署等研究,优选出L17气田块4、L18气田L18-4构造、L25气田L25W构造等进行实施;③目标钻探技术能够通过开发评价井勘探模式、开发模式等灵活的钻探模式升级控制储量、实现增储上产,所实施的4口井均获得了成功,钻遇厚度为130 m的气层,加快了气田开发的进程。结论认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既可以明确该区主要含气层系的天然气成藏规律,又可以缩短天然气勘探开发周期、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天然气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冀中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对天然气层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常规的三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及中子伽马时间推移测井在识别常规砂岩天然气层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常规三孔隙度测井及中子伽马时间推移测井识别天然气层的适应条件;针对冀中北部地区砾岩、碳酸盐岩潜山及深层砂岩低孔低渗储层天然气层测井识别存在的难题,研究应用偶极横波、核磁共振、核磁扫描、模块式地层测试等新技术测井识别气层技术.研究表明,常规三孔隙度及中子伽马时间推移测井,由于受岩性等方面影响存在多解性,而核磁扫描测井、模块式地层测试等新技术在天然气层识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1 地质勘探非常规陆上油气勘探理论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评价;岩性地层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勘探与评价。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含盐盆地油气成藏与勘探、大中型天然气田勘探。海上超深层大型油气田勘探、超深层油气藏识别描述与勘探评价、复杂岩性储层评价、高过成熟烃源岩成藏潜力评价。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1地质勘探非常规陆上油气勘探理论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评价;岩性地层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勘探与评价。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含盐盆地油气成藏与勘探、大中型天然气田勘探。海上超深层大型油气田勘探、超深层油气藏识别描述与勘探评价、复杂岩性储层评价、高过成熟烃源岩成藏潜力评价。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1地质勘探非常规陆上油气勘探理论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评价;岩性地层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勘探与评价。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含盐盆地油气成藏与勘探、大中型天然气田勘探。海上超深层大型油气田勘探、超深层油气藏识别描述与勘探评价、复杂岩性储层评价、高过成熟烃源岩成藏潜力评价。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