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俊玲 《印染助剂》2005,22(10):40-41
研究正硅酸乙酯-乙二醇溶胶成膜固色,溶胶与纤维间是物理吸附,不受化学键的干扰,在纯棉黑色织物上成胶后,干摩擦牢度为3~4级,湿摩擦牢度为2~3级,且织物的风格不受影响,色泽鲜亮手感柔软,但耐洗性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毋淑玮  王新年  张安全 《印染》2006,32(24):37-38
采用湿摩擦牢度提升剂FCG-10对织物进行固色,工艺试验及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能一定程度地提高织物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丝绒织物酸性染料固色.主要讨论了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混合溶胶的固色效果,以及固色工艺对固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正硅酸乙酯溶胶能提高摩擦牢度和汗渍牢度,固色效果以170℃焙烘最佳;用固色剂和溶胶-凝胶双重固色,则可进一步提高染色牢度,但需在固色前进行柔软处理,以改善手感.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提高兰纳洒脱染料的染色牢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绒混纺织物是近年推出的毛纺精品,其最大的不足是染色后的摩擦牢度和汗渍牢度较差,一般只有2~3级.文章针对改善丝/绒混纺织物的染色牢度,应用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溶胶-凝胶法在丝/绒Lanaset染色中固色的研究,主要讨论了正硅酸乙酯溶胶和钛酸丁酯溶胶混合溶胶的固色效果及固色工艺对固色效果的影响,并且进行了溶胶-凝胶和固色剂双重固色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真丝绸固色抗皱一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易皱、湿摩擦牢度不高,采用双半缩醛交联剂BHA配合反应性聚硅氧烷对真丝进行增深固色及防皱.阐述了一浴法固色抗皱组分配比及pH值对丝绸整理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方和整理工艺,经固色抗皱处理后,丝绸拥有较高的干、湿弹性,湿摩擦牢度提高0.5~1级,光亮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织物湿摩擦牢度,分析了影响湿摩擦牢度的主要因素,即染料、染色工艺和织物品种,介绍了传统固色剂的固色原理和作用方向,阐述了湿摩固色剂E-8的设计思路、基本性能和应用情况。得出活性染料染色后通过湿摩固色剂E-8固色后的效果与染料品种、织物类别、染色工艺有关,其固色工艺应尽量选用轧吸法,既提高原料利用率,又可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印染》2016,(6)
研究了湿摩擦牢度提升剂BRIFIX HKR质量浓度、硅油种类和焙烘温度对织物湿摩擦牢度的影响,以及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不同染色织物摩擦牢度、耐洗牢度、亲水性和手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相比,BRIFIX HKR具有较好的抗粘辊能力。在HKR为20~40 g/L,焙烘温度为100~170℃时,其能提高整理织物的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且不影响织物的亲水性和手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深色灯芯绒织物的湿态摩擦规律及受力状况,比较了市售五种固色剂的固色效果,试制了固色剂SDA并进行了固色处理。结果表明,纬绒是影响摩擦牢度的主要因素,固色剂SD-A能提高深色灯芯绒织物的干态和湿态摩擦牢度2-3级;优化后的浸轧工艺参数为固色剂SD-A 60g/L,焙烘温度170℃,时间3min。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作为前驱物制备溶胶,并将制备的溶胶应用到直接染料染色的棉机织物的固色,探讨了溶胶制备工艺对固色效果的影响.得到制备溶胶的优化工艺:钛酸四丁酯22 mL,乙醇60mL,抑制剂冰醋酸12 mL,去离子水2 mL,冰醋酸调pH至5,30℃搅拌1.5 h.该条件下制备的溶胶能达到较理想的固色效果,其中耐洗色牢度中的棉布沾色牢度提高1.5级,湿摩擦牢度提高1级.  相似文献   

10.
将自制的新型多胺类无醛固色剂对酸性染料染色锦纶织物进行固色处理,并优化出最佳的固色工艺:酸性染料染色锦纶织物→两浸两轧(固色剂90 g/L,固色温度60℃,浸30 min,pH为6,轧余率80%)→预烘(80℃,3 min)→焙烘(130℃,3 min)。性能测试发现:酸性染料染色的锦纶织物,其耐洗色牢度达到4级左右;湿摩擦牢度达到3级。就湿摩擦牢度来看,自制固色剂在酸性染料上的固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影响喷墨印花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因素,自制颜料墨水,分别改变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考察焙烘条件对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固定焙烘条件,改变颜料墨水的pH值、黏合剂的用量和种类,考察这些因素对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为90s时,印花织物的摩擦牢度较好;随着油墨pH值的增大,印花织物的湿摩擦牢度下降;用水性聚氨酯作黏合剂制备的油墨,印花后织物的耐摩擦牢度比用聚丙烯酸酯的好。  相似文献   

12.
活性染料染色牢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活性染料的染色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影响湿摩擦牢度的因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尝试地提出了几种较新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茂福  王益民 《印染》2006,32(1):23-24
摩擦牢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未上染的浮色染料在纤维上形成聚集体和染料结晶,若将它们去除,就能提高摩擦牢度。采用由解聚剂、解晶剂及防再沾污助剂制成的摩擦牢度增进剂CY-3101,对织物进行染色后处理,可提高湿摩擦牢度1级左右。文中给出了增进剂CY-3101的应用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提高湿摩擦牢度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湿摩擦牢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如染料的性能及其选择原则;得色对湿摩擦牢度的影响;环染的产生原因。给出提高湿摩擦牢度的相应措施,以及提高湿摩擦牢度的助剂。  相似文献   

15.
PU/PA互穿网络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黄茂福 《印染》2004,30(24):1-5
水性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互穿网络(IPN)粘合剂可以克服聚丙烯酸酯粘合剂延伸性差、湿摩擦牢度低、易吸尘和粘搭的缺点。介绍了水性PU/PA的IPN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不同配比对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摩擦牢度、吸水性、吸尘性、皂洗牢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IPN粘合剂比其相同组分时的混合物效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16.
适合纺织品新要求的新型活性染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杰  晓琴 《印染》2004,30(22):21-25
随着纺织品在各种情况下的耐光牢度、耐化学物质作用的牢度、耐多次反复家庭洗涤的牢度和湿摩擦牢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这些要求为目标的新型活性染料的市场呼声很高。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为适合纺织品新要求所开发的新型活性染料,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深浓色纯棉织物的湿摩擦牢度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杨海桥 《印染》2003,29(11):12-13
耐湿摩擦牢度是深浓色纯棉染色布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也是染整工艺上的一个技术难题。作者阐述了“耐摩擦牢度”的机理,并根据长期生产经验,分析了影响湿摩擦牢度的因素,提出优选染料品种、控制布面pH值、加强固色后处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活性、分散染色牢度的几个热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陈荣圻 《印染》2004,30(3):39-43,47
活性和分散染料是两类最重要的染料。由于对染料的牢度性能要求愈来愈高,特别是活性染料染浅色织物的日晒牢度和染深浓色织物的水洗牢度和湿摩擦牢度;分散染料染色后热迁移牢度等,困绕着印染行业的产品优化,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中关于染料、助剂和印染加工工艺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提高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的新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活性染料的染色特点和影响因素出发,对影响湿摩擦牢度的原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在染料、助剂的选择和坯布处理、整理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几种新的措施和想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涂料染色色浆分散稳定性,简化染色工艺流程,以颜料聚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包覆颜料色浆,用于棉织物涂料轧染。借助纳米粒度仪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有色乳液平均粒径及分布、颗粒形貌进行分析;通过调节浸轧工艺配方中海藻酸钠用量,改变浸轧次数与焙烘温度优化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包覆颜料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26 nm;染色配方中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2%,二浸二轧,80 ℃烘干,140 ℃焙烘,染色织物得色量较高;经柔软整理,织物手感较好,干摩擦牢度达到4~5 级,湿摩擦牢度达到4级,皂洗褪色牢度达到4 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