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梅果酒采用游离酵母发酵时,由于微生物所产生的β—D-葡萄糖苷酶对果汁中的呈色花色苷有脱糖作用,导致其失色或降解,从而使杨梅果酒失去鲜艳的红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铝固定化酿酒酵母(商品名分别为安琪,Lalvin D254,Lalvin BM45,and LalvinL2323)代替游离酵母发酵杨梅果酒,对四种固定化酿酒酵母的花色苷稳定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四种酵母的海藻酸铝固定化发酵均表现出明显的护色效果,经过20d发酵后,呈色花色苷保存率分别为50%(D254)、46.4%(安琪)、45.5%(L2323)、42.7%(BM45),而在相应品种的酿酒酵母的游离细胞发酵时,保存率仅分别为22.7%、20.9%、24.5%、26.3%。这种保护作用主要来自于海藻酸铝固定化细胞珠致密外层的物质低扩散性、后期酒精对的抑制作用以及形成铝离子对花色苷的稳定作用。另外,在发酵前期,海藻酸铝固定化酵母的平稳发酵速度和慢速消耗酒醪中的二氧化硫对最后的呈色花色苷保存率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番莲干型果酒固定化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国清  华洋林  肖仔君 《酿酒》2006,33(4):43-45
探讨了几种酵母固定化发酵含酸量较高的西番莲果汁制作干型西番莲果酒的发酵工艺。对西番莲进行酶解取汁、成分调整后,分别进行了固定化发酵和游离发酵对比试验,不同温度下固定化发酵对比试验以及采用复合酵母菌种固定化发酵方式进行酒质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西番莲果汁加入0.02%偏重亚硫酸钾,调整pH3.8,总糖20.8%,总酸(以柠檬酸计)1.2%,并以0.3%葡萄酒干酵母为主发酵菌种,配合0.05%生香干酵母和0.05%酿酒高活性干酵母进行固定化发酵可得到酒质较好的中等酒精度(11%v/v ̄13%v/v)的干型西番莲果酒。  相似文献   

3.
马烁  赵华 《酿酒》2022,(4):14-16
发酵型果酒是指以水果为主要原材料酿制而成的低度酒,营养丰富,风格独特。而发酵果酒一般采用两种发酵方式,传统游离型酵母发酵和固定化酵母发酵。综述了固定酵母细胞发酵果酒研究进展。主要从酵母细胞固定方法,固定化酵母发酵果酒的特点以及此方法在果酒上的应用等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Mn2+对Ca2+呈换后形成的海藻酸锰固定化酵母细胞对木薯淀粉双酶法水解后的糖化液进行发酵.正交试验对海藻酸锰固定化细胞的固化条件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固定化最佳条件为CaCl2浓度0.2mol/L,海藻酸钠浓度2.0%,MnSO4浓度1.2%.发酵最佳条件为初还原糖浓度20%,颗粒填充率30%,发酵液pH值为5.0.强度实验表明,海藻酸锰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耐磷酸盐能力是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细胞的3倍左右.对海藻酸锰、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13批次发酵对比试验,表明第3批次后海藻酸锰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糖利用率和酒精度都比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细胞要高.  相似文献   

5.
将自行分离的菠萝果酒酵母菌使用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包埋制作固定化酵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酵母菌的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并将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菠萝果酒酵母应用于菠萝果汁的发酵制作果酒。结果表明:用3%的海藻酸钠与3%的氯化钙,在氯化钙溶液的pH为6.5时,制得的固定化菠萝果酒酵母的机械强度达到最佳;在发酵温度32℃,初始糖度18%,酵母接种量10%,pH 4.5的条件下,该固定化酵母发酵酒精产率最高,各项发酵性能均优于菠萝果酒酵母细胞游离状态下的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6.
岗稔黄酮苷在果酒发酵过程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度和菌种分别是低温和中温发酵过程中影响果酒黄酮苷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筛选,BM45则是中温酵母发酵岗稔果酒的优良菌种,在接种量为0.2%,经3.0%海藻酸铝固定化后,于25℃下发酵也可获得较高黄酮苷含量的果酒。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岗稔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试验表明,与游离细胞发酵相比,带皮渣的固定化发酵的酒液残糖含量更低,有利于生产干型岗稔果酒,酒液有岗稔的特有色泽,澄清度高.另外,研究了在20℃、25℃、30℃三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固定化细胞发酵,结果表明25℃发酵有利于岗稔酒特有色泽的形成,而且口感柔和,果香和谐.  相似文献   

8.
干型杨梅果酒的总酸含量影响酒的质量.对干型杨梅果酒的降酸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D-X,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量为1:20(v/v)下总酸降幅达71%,可以反复使用.采用该方法进行降酸,干型杨梅果酒中总酸含量可达到感官要求,产品的色泽、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生产香蕉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进行了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生产香蕉酒的研究。通过试验,找到了较佳的果胶酵法制取香蕉汁的工艺,制得的果汁澄清透明,香味浓郁。进行了固定化酵母分批和连续发酵果酒的试验研究,确定了较佳发酵条件为:16~18℃,稀释速率0.1h~(-1),反应器内固定化凝胶珠充填系数为0.5,所得的香蕉酒口感醇和,风味较好。主发酵周期从游离酵母的7天缩短到固定化连续发酵的半天。进行了发酵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固定化酵母果酒发酵的数学模型,即产酒速率为:  相似文献   

10.
杨桃干型果酒固定化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几种酵母固定化发酵杨桃果汁制作干型杨桃果酒的发酵工艺。杨桃进行酶解取汁、成分调整后。分别进行固定化和游离发酵对比试验、不同温度下固定化发酵对比试验、复合酵母茵种固定化发酵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杨桃果汁加入200mg,L偏重亚硫酸钾,调整总糖261g/L,总酸(以柠檬酸计)5.5g/L,并以0.2%葡萄酒干酵母为主发酵菌种,配合0.05%生香干酵母和0.05%酿酒高活性干酵母进行固定化发酵,可得到酒质较好的干型杨桃果酒。  相似文献   

11.
杨梅干红酒的酒质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离子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气质联用等技术对乌酥梅和荸荠品种杨梅原汁的基本成分 ,以及杨梅干红优化实验样品的Aλmax值和主要芳香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荸荠品种杨梅原汁的酸度和色泽特性较适合杨梅干红的酿造 ,LAVIND4 7活性酿酒干酵母是优良的主酵菌种 ,采用 3%浓度的铝离子海藻酸固定化细胞 ,于 30℃发酵可获得较好的酒色和风味。  相似文献   

12.
以杨梅为原料,开展干白杨梅酒的生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酿制干白杨梅酒选择酵母C为最佳,酒的口感细腻、风味独特。该酵母能将果酒的大部分花色苷降解,Hunter A值由发酵前40降到发酵后的12;发酵方式选择清汁发酵,有利于提升酒质及花色苷的降解;发酵温度以18~20℃为最佳,发酵缓和、周期适中,酒的口感、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杨梅米酒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响应面法对杨梅米酒的工艺进行优化。首先用单因素法分别对主要因素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为:加曲量为0.4%,加杨梅汁量为300 mL,发酵时间为7 d。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杨梅米酒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杨梅米酒的最佳工艺为:加曲量为0.39%,加杨梅汁量为322 mL,发酵时间为7.5 d。  相似文献   

14.
以杨梅为原料,酵母菌RV171为发酵菌种制备杨梅酒。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以酵母菌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杨梅酒发酵工艺,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杨梅汁和杨梅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梅酒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0.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9 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杨梅酒酒精度为12.63%vol。香气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杨梅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香气成分35种,醛类、醇类、酯类是杨梅酒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且杨梅酒中醛类、醇类和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37%、14.86%、70.82%(P<0.05),酯类显著降低51.04%(P<0.05)。由此可知,发酵所得杨梅酒香气丰富,可以解决杨梅资源浪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杨梅园杨梅鲜果、杨梅叶和果园土壤为原料,共分离得到172株酵母菌。采用显色法、杜氏管法、糖发酵法和杨梅酒发酵法进行四级筛选,获得3株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Y1、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DY5与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pseudoquilliermondii)JW14。通过发酵性能研究发现,3株酵母均能耐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32%、SO_2添加量为200mg/L、酒精含量为16%Vol、pH为2.0的环境;RY1酵母具有较强的发酵性能及耐受能力,适宜发酵杨梅果酒,DY5和JW14酵母具有较好的产香能力,适宜辅助发酵为杨梅酒增香。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海藻酸钙凝胶为固定化载体,从酵母浓度、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3方面来探究黄酒主发酵阶段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确定了酵母浓度为109个/mL,海藻酸钠浓度为2.0%,氯化钙浓度为4%。同时将其与传统游离酵母的发酵曲线进行对比,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进行了12次固定化酵母发酵,结果显示主发酵结束时酒样的酒精度在7.4%vol左右(与游离发酵结果类似),稳定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我国干红葡萄酒(77款)和干白葡萄酒(17款)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情况,并探讨了酿酒工艺(果胶酶、酵母、乳酸菌和发酵温度等)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干红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7.00~26.80μg/L,平均浓度为17.90μg/L;干白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6.40~21.58μg/L,平均浓度为11.35μg/L。葡萄酒酿造过程中EC的生成主要受酵母菌和乳酸菌种类的影响,酒精发酵温度的降低和果胶酶的使用有助于减少葡萄酒中E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蓝莓汁初始糖度,酿制12°干红蓝莓酒时将补糖量调整至21%,SO2添加量调整为40mg/L。同时,添加活性干酵母粉,其接种量为0.20%,在25℃条件下控温发酵6d,主发酵结束转入低温陈酿,能够酿制残糖较低、酸度适中、酒体协调、口感醇厚、果香适宜,色泽为深宝石红,具有蓝莓特有典型风格的蓝莓干红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