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废弃粘土砖是建筑工程中产生的废料,其大量排放会造成环境压力。如果对其破碎处理代替天然砂石骨科加以利用,配置再生骨料混凝土,不仅有其经济价值,而且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再生混凝土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一项重要途径,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废弃混凝土所生产的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再生骨料的性能是保证再生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按照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对再乍骨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天然骨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有表观密度较小、吸水率与含水率高、压碎指标值较高、针片状含量小、棱角较多等特点.此外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3.
段献智 《山西建筑》2012,38(6):116-119
将几种取自不同地点的废弃混凝土破碎制成粗骨料,然后通过不同搭配,配制成几种不同水灰比、坍落度的再生混凝土,并对其新拌混凝土早期的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比普通混凝土的差;再生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比普通混凝土要短;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水率高的再生骨料对应的再生混凝土强度低;通过各种方法的复合运用,可配得较高抗压强度的再生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其中原始混凝土强度低的再生骨料,对低水灰比和高水灰比的再生混凝土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4.
再生骨料高强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市政建设的进展,大量建筑物被拆迁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探讨用废弃混凝土块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配制高强再生混凝土技术,并研究掺合料对其新拌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用再生骨料配制高强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废弃混凝土在建筑垃圾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性能可以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参考.以工业建筑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得到的再生细、粗骨料为例,研究再生骨料的微粉、泥块、针片状物质、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与碱集料反应性能指标,以及堆集密度、空隙率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所生产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性能指标,达到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的Ⅲ类指标要求,可用于配制等级较低的非结构混凝土,以及强度等级不高于M10的砂浆,再生粗骨料可用于配制C25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科的性能指标,达到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的Ⅲ类要求,可用于配制C25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粗放经营的资源消费大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从节约资源、改变粗放营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角度考虑,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利用非常必要.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定义入手、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再生骨乔料的加工方法以及相应的水玻璃溶液处理技术做相关介绍.对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LCA评价(寿命周期评价),提出了高强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同时为了使再生骨科混凝土能广泛地应用于土木工程,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工程,具体提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姜越川 《混凝土》2011,(7):85-86,90
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是今后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由于再生骨料在服役或破碎期间产生孔隙、裂缝并含有大量砂浆块、砖块等,致使再生骨料强度偏低,吸水率较大及骨料粗糙的粒形效应、棱角效应,导致再生混凝土性能下降,制约了再生混凝土的利用.主要分析了再生骨料的主要特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再生骨料的强化、活化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不同配合比的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政建设的进展,大量的建筑物被拆迁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废弃的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的骨料得以重新利用,然而目前大都受限于其强度.本文探讨了用废弃混凝土块再生骨料完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高强再生混凝土技术,并研究了掺合料对其新拌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制备方法的改进和掺加微硅粉可以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出28d抗压强度达到80MPa的高强混凝土.本研究提出的用再生骨料配制高强混凝土的技术途径对于推动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超  刘福田  董全文  谢慧东 《混凝土》2011,(3):75-76,95
通过对再生粗骨料各项性能试验研究,确定再生骨料在非泵送混凝土中的合理掺量,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微观结构.通过试验再生粗骨料代替天然粗骨料,其掺量提高到80%,混凝土各种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再生混凝土是我国当前处理废弃混凝土和发展绿色建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再生粗骨料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通过试验手段,分析得到了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较天然骨料在颗粒级配、吸水率、密度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方面的差异,为我国今后制定再生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规程,大力发展再生混凝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改性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废砖仍是我国建筑废弃物中的主要组分,利用再生废砖骨料可生产低标号混凝土及其制品。本文探讨了粉煤灰对再生废砖混凝土的改性效果,表明利用粉煤灰同时取代部分水泥和再生废砖骨料,将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强度、表观密度和表观质量,降低混凝土及其制品生产成本,这将会促进我国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4.
尤松鹤 《市政技术》2007,25(5):423-426,428
以自制的低强度再生粗骨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取代率情况下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再生粗骨料取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对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影响不大,混凝土密度有所降低,含气量略有增加,混凝土坍落度保留值略有增加;随着取代率的提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下降趋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略有降低,但通过掺加适量引气剂可以满足250次快速冻融试验要求,其抗渗性也可满足工程要求;用较低强度的再生粗骨料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5.
再生骨料混凝土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综合分析了再生骨料的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在混凝土工程中的适宜应用范围,提出若以30%以下再生骨料等量取代普通 骨 ,混凝土的性能与基准混凝土大体相同的结论,为开发应用再生骨为混凝土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利用废弃混凝土块形成的再生骨料代替天然碎石等粗骨料配制再生高性能混凝土,针对再生骨料的自身特性以及高性能混凝土本身对骨料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来改善再生骨料自身缺陷以达到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赵俊奎 《商品混凝土》2012,(3):31-33,50
本文介绍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主要性能特点,对国内外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特性及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促进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生产以及应用。通过试验对比再生骨料与普通骨料,得出再生骨料的特性,对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该文使用普通天然骨料、经水洗再生骨料和未经水洗处理的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分别测定其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在低水胶比时与一般混凝土有较大差距;但经由水洗过程,可改善再生骨料与水泥浆间的握裹情况,从而大幅提高其抗弯强度;同时,水灰比变化或使用不同再生骨材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对国内外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发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在231kg/m^3~2.62kg/m^3和1.29kg/m^3~1.47kg/m^3之间,其吸水率处于4%~10%之间,压碎指标在14.2%~23.1%之间.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替代率增加而降低,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替代率影响比较小.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急剧下降、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值显著增大、抗冻性基本不变、渗透性增大、碳化速度略有增加、抗硫酸盐侵蚀性略有降低.基于众多文献研究成果,经回归分析提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