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杂卤石矿石可浸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渠县杂卤石矿为原料, 选取CaCl2 溶液作为溶浸剂, 对矿石进行了室内搅拌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研究了矿石粒度、体系温度、溶浸剂浓度、液固比、搅拌等条件对溶浸过程的影响。为了评价矿石的可浸性, 采用柱浸试验探讨了矿石粒度、溶浸剂浓度、渗滤速度、渗滤路径等条件对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杂卤石矿的浸出性能较好, K+ 浸出率最大可达93.88%。当K+浸出率达80%时, 消耗溶浸剂的量与矿石量的比值约为10∶1;且浸出液中K+最高浓度可达13.5 g/L, 这说明矿石在常温盐浸条件下易被浸出。利用溶浸技术对杂卤石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溶浸开采杂卤石的机理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杂卤石矿资源丰富,由于其难溶性和深埋藏的特点,至今尚未开发利用。就杂卤石矿的地质特征而言,具有溶浸开采的基本地质条件。溶浸开采杂卤石的技术关键在于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溶浸开采可能成为深埋藏杂卤石的开发的有效途径。溶浸剂种类、浓度,矿层组成、厚度,矿石有效孔隙度和粒度,溶浸剂流速等是影响溶解开采深埋藏杂卤石的技术因素。开发难溶性杂卤石矿对缓解我国钾肥紧张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草酸、甲酸对四川块状杂卤石进行溶浸试验,研究杂卤石矿在有机酸中的溶出机理,指导深部杂卤石的溶采开发。考察了溶浸时间对K+、Mg~(2+)、Ca~(2+)浓度与溶出率的影响,并对比了溶浸前后杂卤石的物相及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有机酸溶浸剂有利于K+、Mg~(2+)溶出,不利于Ca~(2+)溶出;有机酸溶浸液经加热浓缩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的产物主要为钾、镁硫酸盐,产物成分简单,有利于后期硫酸钾产品的提纯。有机酸溶浸杂卤石矿主要通过酸解反应分解菱镁矿,生成的CO_2对矿石有崩解作用,二者作用促进内部杂卤石的暴露与溶解。  相似文献   

4.
溶浸液渗滤速度与其调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昌汉 《铀矿冶》2002,21(1):7-11
围绕溶浸液在松散矿石堆中渗滤浸出条件下流动速度作了讨论,包括浸出动力学条件方程,矿石块表面液膜厚度与溶浸液流速的关系。溶浸体及其解析方程的建立,溶浸区的划分和流速不均匀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四项有实用价值的实现均匀流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西某铀矿山矿石浸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某铀矿的现场堆浸工业试验所需的前期试验参数,对该矿矿石进行了摇瓶浸出条件试验和-4mm、-7mm、-10mm三种不同矿石粒级的小柱浸出条件试验,以及-70mm粒级高柱浸出试验研究,考察矿石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①摇瓶浸出试验中,随着溶浸液酸度的提高,酸耗增大;氧化剂对浸出效果与其种类有关,KClO3和H2O2的加入均能一定改善其浸出效果,提高金属浸出率;振荡浸出时间与浸出率的关系是,浸出时间越长,金属浸出率越高.②柱浸试验矿石粒度对金属浸出率影响很大,矿石粒度越小,金属浸出率越高,渣计浸出率为67.9%~87.1%,浸出性能较好,理想的矿石粒度为-4mm.③柱浸酸耗随矿石粒级的增大而减小,为6.6%~10.4%,耗酸中等,适合酸法浸出.④柱浸试验理想的布液方式为:浸出初期,采用连续滴淋的布液方式,溶浸液采用较高酸度;中、后期,采用间歇滴淋布液方式,溶浸液采用较低酸度.该试验结果能为该矿床堆浸工业性试验有关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某铀矿石浸出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新疆某铀矿采用地面堆浸和井下原地爆破堆浸的采矿新方法恢复生产提供依据,对该矿矿石进行了试验室搅拌浸出和柱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矿石氧化剂耗量少、浸出时间短、酸耗较低,属易浸矿石。矿石粒度对浸出率影响较大,当粒度从-5mm增加到-20mm时,矿石的柱浸渣计浸出率从88.7%下降到75.2%。氧化剂可提高浸出液铀浓度,但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深部杂卤石中钾的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溶浸剂、温度、时间、固液比等条件试验,研究了四川农乐杂卤石中钾的溶浸过程,选择了最佳溶浸条件,获得了98%以上的钾溶浸率。为我国大量深层杂卤石矿中钾资源的开发利用寻求到了新途径,同时四川盆地部分富钾卤水的来源及成矿规律也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优化条件试验表明,对原生程度高的矿石,浸出工艺条件的变化对金浸出率影响不大,但采用边磨边金浸工艺,可提高金浸出率3.5%。对原生程度低的矿石,即现生产矿石,影响金浸出率主要因素为磨矿细度和氰化钠用量。  相似文献   

9.
《铀矿开采》2000,24(2):1-12
用地浸法采矿,关于在矿石孔隙和裂隙内溶浸液渗透场形成规律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在矿石和围岩中溶浸液渗透的途径及速度,在过程的其它条件相商的情况下基本上就决定了溶浸状况的好坏和产品溶液中有用成分浓度的高低。现在用地浸法,既可在预先破碎条件下开采坚硬矿石、也可在自然埋藏条件下开采疏松矿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赣州铀矿某矿床矿石高柱浸出性能条件试验的结果。该试验结果为该矿床工业性的原地破碎浸出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该矿石属较易浸出的矿石,不同高度、不同粒级的浸出液铀浓度、浸出率及酸耗规律明显。-50mm的矿石的液计浸出率为88.9%,渣计浸出率为82.1%; 30~-50mm的矿石的渣计浸出率为67.2%; 15~-30mm的矿石的渣计浸出率为87.8%;-15mm的矿石的渣计浸出率为90.2%。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地浸开采井间距的合理性,选取新疆某矿床Ⅰ-Ⅱ旋回铀矿石样品开展酸法管状浸出实验,分管体饱水和无试剂浸出、质量浓度为5g/L的硫酸稀酸浸出两个阶段进行。实验装置由注液端向出液端按一定间距依次布置5个监测断面,按8h间隔取样,重点分析浸出液的铀浓度、pH值、三价铁离子和总铁浓度等参数,探究不同监测断面参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浸出剂运移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浸采铀过程是一个浸出铀逐渐累积的过程,且其累积速率受井间距控制;铀浓度峰值的大小与浸出剂浓度、铀矿石品位正相关,铀浓度峰值出现的快慢与渗透速度的大小成正比;根据拟合公式,铀浓度峰值并不随着溶浸路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与浸出剂运移距离呈近似对数关系,随溶浸路径的延长而升高,但增速逐渐减缓,在40m的溶浸过程中,铀浓度累积量的95%在前27m内完成,因此,确定该地段矿体的酸法地浸开采合理井间距为27m左右。  相似文献   

12.
胡庭先  徐争启  孙娇  张翔  王朋冲  李萍 《金属矿山》2013,42(10):158-162
通过静态浸泡试验考察攀钢采矿废石中V、Ti、Cr、Fe 4种重金属在不同pH和浸泡时间下的溶出情况,为矿山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V和Cr的溶出量总体上随着pH值的上升而增大,Fe的溶出量与此相反,而Ti的溶出量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很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4种重金属的溶出量均发生无规律的波动,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废石中含量高的重金属,其溶出率不一定大。4种重金属的溶出强度总体上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从溶出强度判断,V和Ti具难溶出性,Cr具弱到难溶出性,Fe具中等到强溶出性。Cr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需对其加强监测,其余3种重金属对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菱镁矿尾矿酸浸提镁工艺,提高酸浸效率,对某菱镁矿尾矿中的镁进行了酸浸行为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因素对菱镁矿尾矿中镁浸出率的影响,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菱镁矿尾矿中镁的浸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菱镁矿尾矿的细度、硫酸的浓度和浸出温度均有利于镁浸出率的提高,液固比变化对镁浸出率的影响不大。当试样的粒度为0.074~0 mm,硫酸的浓度为1.5 mol/L,浸出液固比为3 m L/g,浸出温度为80℃,浸出时间为2 h时,镁浸出率可达84%。镁的硫酸浸出过程符合液-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缩芯模型,浸出过程受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1.02 k J/mol。  相似文献   

14.
助浸剂CX对石煤酸浸提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北某地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硫酸直接酸浸和添加助浸剂CX的硫酸酸浸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助浸剂CX的加入可明显改善钒的浸出效果,缩短反应时间2 h,降低反应温度、H2SO4的用量和反应成本;在CX用量为原矿质量的5%、硫酸浓度为20%、浸出温度为90 ℃、浸出时间为4 h情况下,钒的浸出率可达90%,比不加助浸剂的情况下高出18.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铜矿山氧化铜矿石含泥量高的现状,对该氧化铜矿石的类型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对3种粒级(-0.295,0.295~1,-1mm)的矿样进行了酸法浸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0.295~1mm粒级的矿石可用槽浸工艺进行浸出。矿石渗透性良好,铜的浸出率为70.27%,铁浸出率为2.22%,酸耗为10.06t/t铜,具有较好的可浸性。  相似文献   

16.
何美丽 《矿冶》2020,29(6):62-66
福建某斑岩型金矿品位低、规模大,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可见金的粒度较粗,为高效利用该低品位金矿,开展新型浸金剂金蝉全泥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全泥浸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矿浆浓度25%、加石灰调pH 值11.0左右、初始金蝉浓度为500 mg/L和过程中控制金蝉浓度不小于300 mg/L条件下浸出20 h,金的浸出率为93.43%,金蝉耗量为1.02 kg/t;柱浸在矿石粒度为-30 mm条件下喷淋浸出23天,金累计浸出率和金蝉累计耗量分别为86.54%和1.22 kg/t。  相似文献   

17.
对泥灰岩白云石型铀矿石的浸出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硫酸浸出时酸耗高达816kg/t,虽浸出率在90%以上,但在技术和经济上有困难,不推荐采用酸法。通过不同的条件实验,认为45g/L Na2CO3+15g/L NaHCO3是最好的配方。在常温下,采用碱法浸出铀的提取率只有60%左右,加入氧化剂对浸出率影响不大。加温浸出时,铀的提取率与常温相比增加10%,可达70%以上。为了获取更高的提取率,需做进一步的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铜矿在湿法浸出过程中由于硫层等钝化层的生成,浸出效率低。为提高黄铜矿精矿的浸出效率,在分析了常规加热体系下的最适宜浸出条件基础上,引入微波加热强化黄铜矿的浸出,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和浸出渣形貌分析,揭示了微波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加热体系适宜条件下铜的浸出率仅为31.17%,在微波体系下可显著提高黄铜矿的浸出效率和理论最大浸出率,且提升幅度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微波作用可剥离浸出过程中生成的硫层,减弱浸出过程的钝化作用,提高黄铜矿的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某储灰场所采集的湿排粉煤灰作为原料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常压下,利用酸、碱浸出粉煤灰中氧化铝的特性和浸出剂种类、温度、浸出剂浓度及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粉煤灰中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助浸剂在酸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作用,并分析了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常压下不加助浸剂时只能浸出粉煤灰中一部分氧化铝,浸出率最高仅为29.01%;而在酸浸过程中加入助浸剂氟化铵时,可使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率大幅提高,且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大,浸出率最高可达98.6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