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契丹民族经历了八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颇具游牧特色的饮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搜括文献与考古资料,勾勒出契丹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详析其在婚姻、丧葬、祭祀等礼俗礼仪中的表现。契丹民族饮食文化融饮食与礼俗文化为一体,综合体现了契丹民族独具特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2.
契丹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于东北“土河”(老哈河)与“潢河”(西拉沐伦河)流域的古老民族。登国三年(388)始与中原王朝交往,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中,通过来唐学习的酋长子弟或质子、和藩公主及侍女以及朝觐朝贡的使臣,将饮茶风习传入契丹;八世纪中至十世纪中,饮茶风习已在契丹各阶层中广泛传播;十世纪后期至1125年,饮茶已成为契丹族的生活习俗,且影响到其社会政治与民俗。其茶叶来源,初则通过馈赠、使臣与和藩公主带入;晚唐五代时,主要是通过朝贡馈赠、中原王朝进献、边境贸易、越海贸易、私人茶商以及战争掠夺;北宋时,其茶叶来源主要通过宋辽边境榷场、私人茶商贸易与宋朝的馈赠。其饮茶方式受中原地区影响,晚唐五代,以“煮茶”为主;北宋逐渐变为“点茶”为主;传入契丹的茶叶虽不乏一些名品,而主要仍是通过贸易获得江淮、两浙、荆楚之地所产的一般片茶与散茶;北宋后期,一些建州茶叶名品,亦通过榷场、私人茶商与海路输入契丹。同时,饮茶作为一种礼仪已渗透于契丹族人的宗教信仰、政治礼仪与民俗中,且形成自身的饮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孙建华 《中国宝石》2004,13(3):166-167
公元916年至1125年,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契丹族建立了雄踞北方的辽王朝,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在辽王朝立国的二百年间,契丹族、汉族等各民族在中国北方的广阔地域内,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辽文化,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和中部即今赤峰市和通辽市北部,属于辽王朝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跨文化和大时空的视野审视云南饮食文化,认为云南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西南区域的重要地域文化构成,有五大特征是突出的:一是饮食文化发轫历史的久远,迄今为止,元谋猿人用火熟食的记录仍然是中华饮食文明史上最早的。二是饮食文化生态的独特,以无数珍贵茵类为代表的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大量存在与有效利用,形成举国、甚至举世闻名的饮食文化特色与优势。三是众多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荟萃的民族饮食文化乐园,同样是举世闻名的特点与优点。四是中国与东南亚饮食文化交流的通道地位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五是拥有国际性认知的旅游胜地资源与声誉,对海内外旅游者有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云南饮食文化有悠久和丰厚的积淀,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有良好的声誉,有无数的成就积累,有足够的人力与人才资源,具有了发展饮食文化大省的基本条件。如果能解放思想、高瞻远瞩、成功谋划、全力运行,云南人所期待的文化产业的繁荣发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十三世纪临安的饮食文化是当时长江下游地区乃至整个南宋王朝饮食文化的典型反映,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饮食活动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意识之上的,但是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却并非仅仅基于生存的因素。孔府饮食文化则是由于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确切地说,孔府饮食文化是借饮食活动的种种形式,来反映中华民族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烹饪》2012,(9):44-49
中国是饮食文化大国,而地域特色鲜明的小吃是这千滋百味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多出自街边摊档、挑担叫卖的手艺人之手。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史是一部蕴涵极其漫汗、辉煌的历史。中华民族从古史传说时代开始的饮食历史上,不乏一些以非凡的才智、卓绝的努力、独特的创造彪炳于史的伟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历史那样光彩夺目;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不断地启迪了后来者的创造才智,给了历史后来发展的巨大动力。本文基于这一认识,力图对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处于顶级位置,为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贡献了无穷才智的十位伟人作一评介,将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巨大贡献加以核正、评介、记录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白晶光 《食品工业》2021,(1):I0027-I0027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以我国为例,在我国各种各样的文化中,涉及国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为常见的文化便是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服饰文化、思想文化、建筑文化,等等。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抹颜色,而且,这些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以及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在海内外的不断传播,进一步加深了外国友人对我国饮食,以及我国所特有的饮食文化的好奇与憧憬,因此近几年来,不少外国人士也热衷于研究我国的饮食,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饮食文化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以多种形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在饮食生活中的无双智慧、高超技艺和文化修养。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古人逐渐赋予饮食以文化属性,饮食成为文人雅士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以不同视角呈现了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生活智慧,既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遗存,也将传统饮食文化的多元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食文化不仅表现在烹调方法、用餐方式、餐桌、餐具上,更无形地支配着人们的食物结构,深刻地影响着食物生产和国家的命运。因此,食文化是人类饮食生活的灵魂。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先进农耕文化的代表,无论在其合理性、丰富性、科学性方面,都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壮大和发展。文化与技术是传统食品振兴的双翅,文化的力量,对发挥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现代经济战争往往以文化精神的渗透为先导。因此,振兴中国的农业、食品产业,必须要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经》,已于今年二月正式出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组织全国烹饪界、医药界、文化界的有关著名学者,专家撰稿,经过将近十年时间的努力,终于问世,这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 《中国食经》是以总结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饮食文化为其特点,内容涉及整个社会饮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全书共180万字,分为综论、食史篇、食论篇、食料篇、食艺篇、食珍篇上、食珍篇下、食养篇、食俗篇、食礼篇、食事篇、食典篇以及附录等12个部分,都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面制品行业,是一个根植于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具备了现代工业特征的“朝阳产业”,是中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而成功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薛伟 《餐饮世界》2009,(11):48-50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而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则是植根于不同环境的饮食文化本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智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饮食文化传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首先,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赵袆 《中国宝石》2008,17(4):182-183
藏族金银器的制作成就.不仅是我国甚至也是东亚金银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公元7至9世纪.以汉族为主体的李唐王朝同以藏族为主体的吐蕃王朝.正各自处于他们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双方虽然边疆战事不断,但毕竟通过多年的互市、会盟和通使等交流活动,特别是两次和亲之后.  相似文献   

17.
秦菜,又称陕菜,形成于周,是中国最古老的菜系,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周到唐,13个王朝建都1000余年的西安(陕西省会所在地),餐饮业得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孕育出以古色古香著称、宫廷风味见长的独特风格,其风味特色传承至今。秦菜由于历史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陕西甚至整个西北地区都有着很大的市场和消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美食是食物加工的艺术,是对食物的艺术化想象和升华。在中华民族创制美食的伟大进程中,把一个民族的艺术情趣,价值观和审美判断都融合到了食物创造中,无论是菜品味道、菜品形式、菜品盛器,还是就餐环境和氛围营造都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智慧,并把这种智慧以具象化的手法保存下来。《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专门设置饮食艺术卷,是对中华民族美食审美艺术的汇总记录,是将中华饮食文化的艺术属性更好的记录、保留和传承下来,传至后世。现选取本卷介绍和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词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又称大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华民族的文化,说到底就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就是靠"民以食为天"这种最富特色的文化维系着,因此,食物是春节习俗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春节饮食风俗亦是五光十色,各不相同。不过不管吃什么或怎么吃,春节第一餐都与人们向往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饮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感和行为,从而构成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饮食文化现象.大学生对饮食文化同样充满浓厚兴趣和热情,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中国高度教育,需要真正重视并发挥饮食文化的教育功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大学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而又特色独具的饮食文化活动,将"食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