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姐饺子     
正在我的故乡冀中平原,七夕节有吃七姐饺子的民俗。七姐饺子,也就是由七个年轻女子包的饺子。为了包七姐饺子,在七夕节的前两天,年轻的姐妹们就开始相约商量包饺子的事情。包七姐饺子的任务很重。包饺子,只能由这七个年轻女子包,其他人不得搭手。如果当娘做妈的或者婶子大娘一插手,就破坏了七夕节的气氛,这饺子就变了味,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2.
甄巧 《餐饮世界》2022,(9):62-64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千年,成为中国最具有浪漫爱情色彩的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传说七夕这天,在银河边守望了一年的牛郎和织女终于可以踏着鹊桥相会,便有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名句。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美食》2014,(8)
<正>食在七夕·东方情人节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七夕节吃什么?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各地风俗一般都要吃"巧食",大多以饺子、馄饨、面条和油果子等为节日食品,吃的时候人们还多一面吃花生瓜果,喝茶聊天,一面玩乞巧游戏。来自民间的"巧"食民间糕点铺在七夕这天会制作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传说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  相似文献   

4.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的“七夕节”,或称“乞巧节”、“女儿节”。此夕,人们做巧果,吃巧果,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5.
牛郎织女馍     
关中农村民谚:“一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农历七月七日,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关中农村姑娘们七月七日晚上要举行乞巧活动。  相似文献   

6.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的“七夕节”,或称“乞巧节”,“女儿节”,此时人们做巧果,吃巧果,其乐融融。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相似文献   

7.
林华 《中国食品》2006,(16):1-51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民间流传着“织女牛郎”的动人传说。今年,京城不少著名老字号为“七夕节”准备了丰富的内容.为情侣营造出一个浪漫之夜。曲园酒楼.准备了价位不等的4款“七夕”套餐,让情侣在温馨的环境中品尝美味.度过一个美好的节日。  相似文献   

8.
美食月历     
《美食》2014,(8):8-9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各地风俗—股都要吃“巧食”,大多以饺子、馄饨、面条和油果子等为节日食品,吃的时候人们还多一面吃花生瓜果,喝茶聊天,一面玩乞巧游戏。  相似文献   

9.
农历七月初七日,为”七夕”,俗称“七巧节”。民间神话传说,七夕这一天为牛郎织女过鹊桥相会之期。据文献记载,战国楚怀王“初置七夕”。从此各朝代沿习此俗。每遇七夕要陈瓜果和美酒祭牛郎织女星,以乞巧得福。清朝传习汉人文化,也很重视七夕乞巧活动。是日,家家用盆在庭院中集露水,名为鸳鸯水,又  相似文献   

10.
《美食》2017,(8)
<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或七姐诞。关于七夕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他们为题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因此七夕慢慢演变为现在的中式情人节。其实在最早远的时候,七夕节是姑娘们的节日,在这一天夜里女儿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节"。乞巧节的习俗有很多,祭月之仪、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天河夜话、  相似文献   

11.
农历七月,不要以为就只有我国才知道牛郎织女;其实,远在东瀛的日本也有个同名同义的七夕节,即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织女(Orihime)与牛郎(Hikoboshi)相会的日子。每到日本的七夕节,传统就是穿上和服成群结队的走上大街,很多人手里都会提着一个红灯笼,  相似文献   

12.
恋人未满     
“遥遥银河两岸,牛郎与织女日日隔岸对泣,只有在七夕,鹊桥搭起,彼此才能相见互诉衷肠……”呵呵,很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算算又到七夕,牛郎和织女又该相会了,而我的七月是离别,结束了高考,告别了一起奋斗了三年的同窗,  相似文献   

13.
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乞巧节”。从古至今有不少诗词吟咏这一节日,歌颂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故事,这里选介与食俗有关的三首,以飨读者。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写尽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相似文献   

14.
正8月28日,即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穿针节"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国务院于2006年将其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除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形式多样的"乞巧"民俗外,自然也会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风俗和饮食文化。有关史籍显示,每到七夕之时,各地一般都要吃"巧  相似文献   

15.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如今,鲜有人在七夕节拜织女、拜魁星,然而在七夕食得七味,寄望美满是不少地区历代相传的习俗。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古法传承,延续七夕美味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6.
adidas 非常善于在节日上做文章:圣诞节、圣帕特里克节,都是adidas original的别注熟客。在上半年推出清明节Superstar Vintage后,又赶在传统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推出了七夕节别注,而鞋款则选择了另一经典篮球鞋款Top Ten.一黑一白的两双鞋象征着牛郎和织女。  相似文献   

17.
巧馃     
材料:中面粉300g,细砂糖90g,嫩豆腐丁120g,全蛋60g,熟黑芝麻30g。做法:1.将中筋面粉过筛后,与细砂糖、嫩豆腐丁、全蛋揉成光滑的面团。2.加入熟黑芝麻继续揉至光滑,包上保鲜膜松驰30分钟备用。3.将面团擀成厚0.1cm薄皮,切成长6cm×宽3cm片状,再将每片由中间切开不切断,由里向外麻花状,放入油锅中(160℃),炸至金黄色即可捞起,沥干油分即成。注:巧馃,每到七夕,女子总会以“巧馃”祭祀织女,乞求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一颗慧心。巧馃!北京@颜金满  相似文献   

18.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岁时行事中的重要节日——七夕,顾名思义,这一天的节日活动与“夕”有关系。南朝时吴均《齐谐记》中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暂停,与尔别矣,后三千年当复还。”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归。”答曰:“织女暂谊牵牛,一去后三千年当还。”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银河是宇宙中一个远大的星系,由无数颗恒星、行星组成,在天际中形成一银色如河的带状,中国人称之“银河”。在银河的西面由3颗较亮的星组成一等边三角形,形…  相似文献   

19.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古代,这一天是妇女一年里最盛大的节日.女英们除了要比赛穿针引线的本领以外,还要做“巧果”和雕刻“花瓜”.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类花色节令美点的统称.其款式极  相似文献   

20.
七夕美食谈     
正"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亦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历史上各朝代也有所不同。两汉以前多为尝黍饼;魏晋南北朝时流行吃汤饼,唐朝这天则吃斫饼,意味圆满。宋代时期食巧果、荞面、花瓜及晚清年代红娘自配等为七夕节日食品比较盛行。巧果,是江浙地区一种常见油炸小点心,制作简单。将面皮切成寸长条或方圆形,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起撒上芝麻、白糖即可。宋《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因"巧"和"桥"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