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金球 《城市勘测》2012,(2):117-119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等现象也愈演愈烈,传统的执法监察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对违法用地/建筑进行动态监测,为了使执法监察得以高效快速运转,并实行土地动态巡查,及时地锁定执法目标,必须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文章以"武汉市国土执法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3S技术如何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有机结合,描述了系统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和系统功能,并对几个重要技术环节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常用分解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针对县级规划指标分解特点和需求因素,结合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项目主导型”方法,讨论了其优缺点,为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图底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工业园生态环境规划的程序与方法。研究表明:园区建设用地是“图”,而自然生态用地就是“底”,“图”与“底”之间的耦合方式则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经济性。通过对园区环境要素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网络构建,确定园区建设中不可动的“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功能用地的适宜度分析,引导“图”的建设,以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图底”的最佳耦合。  相似文献   

4.
吴凯  郭建明 《山西建筑》2006,32(10):46-47
对武汉市经营“城中村”土地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武汉市“城中村”土地经营实践,以挖潜“城中村”土地,有效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矛盾,实现其土地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10)
铁路用地管理是铁路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其不仅能使铁路建设更加合理,也能很好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本文简单分析了铁路用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铁路用地执法监察难度较大等,并针对上述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包括树立铁路用地管理意识、加强铁路用地规划管理、强化铁路用地执法监察工作力度等,为铁路用地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7)
针对当前移动执法携带设备多、文书现场打印困难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智能执法系统。基于先进的OCR技术,采用视频预览模式,利用视频流捕捉图片实现了证件的快速识别和信息的自动采集;基于NFC技术,实现了电子营运证件的快速识别和信息采集;基于Java平台的JODConverter组件和PDFView组件,将执法文书转换为图像格式,借助相关库函数,实现了A4幅面文书的无线打印;最后,采用基于总线式模式对执法设备的数据通信协议与接口集成,实现了多个执法装备的网络物联。该系统的成功研发,实现交通行业行政执法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7.
小区土地利用"绿色"设计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彧 《新建筑》2003,(2):58-60
“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节约土地”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建设用地应尽可能少地占用土地,另一方面建设用地应尽可能多地“取之于地,还之于地”。探讨了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土地利用的绿色设计趋势,其中包括:集约化土地利用,采用高层低密度建筑布局,进行架空绿化层设计以及建筑向地下、半地下空间发展等,期望对我国21世纪绿色住宅建设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住宅》2006,(9):98-9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和调控。200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积极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问题,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严把土地”闸门”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土地调控。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基于PDA的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基于GPS参考站网、PDA及GPRS通信技术的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综合采用PDA、GPRS、三维技术实现,在实际运行中切实有效提高了土地巡查执法工作的效率、精度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吴凯  郭建明 《华中建筑》2006,24(7):96-98
“城中村”具有丰富的存量土地资源,内涵挖潜“城中村”土地.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矛盾,实现其土地资产价值.同时,政策保障、科学规划与市场引导也是其改造的关键动力武汉市采取政策指导、引入社会力量、均衡利益分配等措施.经营“城中村”土地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