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广东省房地产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和各施工阶段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调查总结和深入剖析,调查结果表明,各类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危害对象主体是水库和湖泊等天然水体、市政排水系统、交通道路、农田、房屋及地下水电气等其它附属设施,其中以水库及湖泊等天然水体和市政排水系统受危害程度最大。在开发建设不同阶段,水土流失的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各不相同,而且不同阶段的水土流失形式也不相同,不同的施工顺序对水土流失也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新疆输变电施工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输变电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新疆750 kV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项目研究成果,分析项目水土流失的扰动范围、来源、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新增水土流失来源分为站区、进站道路区、站外供排水设施区、站外电源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塔基及施工场地区、牵张场区、跨越施工场区和施工道路区。而站区、塔基及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是输变电工程施工扰动、土石方开挖最强的区域。(2)水土流失量在不同施工时序、地貌单元、扰动分区间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相比于施工期,变电站区在自然恢复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可减少70.4%,输电线路防治区减少58.6%。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总防治责任范围仅占项目5.5%,而水土流失量/强度高出冲洪积平原区0.20~5.95 t/hm2。(3)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且地貌差异特征明显,应基于项目建设特点布设防治措施。结合新疆输变电工程的区域环境特征,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有盐光互补、渔光互补、绿光一体以及农光互补4种不同类型。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时发现:盐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的光伏阵列区基本不产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升压站和道路区;绿光一体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光伏阵列区和道路区;农光互补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光伏阵列区和升压站区。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需构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不同类型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布局的侧重点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光伏发电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从而提出不同类型光伏发电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以期将光伏发电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华  韩凤翔 《人民长江》2013,44(10):105-108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为此,在长江流域已有的水土保持分区基础上,利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功经验和最新的数据资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特点,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为9个区。探讨了不同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为今后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西拉木伦河流域防洪工程的建设内容,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新增的水土流失区域,按水土流失的形式、危害和治理难易程度,划分为水土流失类型区。针对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措施,旨意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达到既防治水土流失又改善两岸居民生活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郑州某公司新型水泥干法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情况介绍,结合新密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按照不同的预测时段,对不同的建设内容,采用了实地调查法、类比分析法和图面量算法,运用土壤侵蚀公式和水土流失预测公式对该工程项目在建设、生产前后水土流失背景值的确定和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的分析,预测了该工程项目新增总水土流失量为1.2万t。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前后重灾区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新生水土流失问题,具有扰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高等显著特点,水土流失状况加剧,已严重威胁震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地震前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土流失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后重灾区轻度水土流失面积比重呈降低趋势,中度和重度水土流失面积比重呈增加趋势。究其原因,震后重灾区农田、草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级水土流失面积间存在一种动态转化关系,即轻度水土流失类型向中度和重度水土流失类型转化;相较于震区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幅度而言,震后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强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5,(9):14-16
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属黄土高原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暴雨的多发区和主要产沙区。该区域的降雨产流方式属于典型的超渗产流,影响产流量和洪峰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强度,相同的日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同,所产生的洪水量级也不同,不能用月或年的降雨量与径流量的相关关系来分析该区水沙关系的变化。随着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般降雨情况下的径流量和来沙量明显减少,但当发生稀遇的大暴雨时,该区间仍可能出现大流量高含沙洪水。  相似文献   

9.
河龙区间近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龙区间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探讨了不同流域减沙效益与流域面积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①河龙区间近期坡面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30.2%和54.5%,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0%和27.8%,水利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46.3%和20.9%,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和-9.7%,封禁治理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和2.2%。②河龙区间近期水利措施减水贡献率最大且不同年代变化不大,坡面措施减沙贡献率最大且上升趋势明显,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下降趋势明显。水保措施减沙贡献率普遍大于减水贡献率。近期河龙区间水土保持减水减沙的措施主体和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林地减水减沙贡献率最大。③随着流域尺度的增大,河龙区间水利水保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龙艺 《四川水利》2011,(2):31-33
根据峨眉山市水土流失调查资料,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峨眉山市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根据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措施;在制定的综合措施基础上,对水土流失不同的分区提出各区域水土流失整治重点。  相似文献   

11.
将栅格新安江模型与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栅格尺度的水沙模拟模型,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流域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以及息县站2000年-2010年水文数据,模拟了淮河上游2000年-2010年输沙过程。并基于构建的水沙模型,结合流域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远景规划数据设定两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栅格新安江模型的水沙耦合模型在淮河上游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模拟的输沙量相对误差小于15%,确定性系数0.6以上,满足泥沙模拟精度要求;林地用地面积增加5%,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8.78%,城镇用地面积增加8%,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12.73%。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水土保持治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藏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西藏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成因,指出西藏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3种类型,水蚀范围较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6%,风蚀范围更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5%,冻融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9%,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土壤侵蚀类型在地域上成多样化分布,土壤侵蚀在垂直方向上呈规律分布.提出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①必须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②重点治理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地区的河谷滩地和两侧的坡地;③开展水土保持综合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④注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平.最后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3.
曹金亮  张佳 《人民黄河》2006,28(12):52-54
通过岩土侵蚀地质环境条件及侵蚀类型调查研究,分析了黄河中游岩土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易侵蚀岩土特征、地貌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及侵蚀动力特征,将黄河中游岩土侵蚀分为风蚀沙丘草滩型、风蚀水蚀盖沙黄土梁峁沟壑型、重力侵蚀水蚀风蚀片沙石质丘陵型、水蚀重力侵蚀黄土地貌型、重力侵蚀基岩山地型、河谷川道型、人力侵蚀矿业开采型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以独木桥河水毁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区的水土流失和防治现状,确定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采用流失率法和土壤侵蚀模数法预测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状况,划分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5.
废黄河贯穿江北地区,经过江苏境内9个县市,由于土质原因和人口的增长、地区城镇开发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了废黄河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废黄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漳卫河流域山区历次遥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在时间序列上明确了区域内土壤侵蚀总体变化、强度等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漳卫河流域山区土壤侵蚀情况明显好转,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逐渐减少,土壤侵蚀强度较高等级逐渐向较低等级转化,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延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延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本文依据延河支流西川河上枣园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比分析该站水沙变化趋势和流域内水土流失变化情况,探讨西川河流域实施退耕还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黄河治理开发重大实践的需求出发,回顾了我国关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深化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重大需求,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研究方向与内容提出建议,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重力侵蚀规律、不同治理措施配置下坡面-沟道系统侵蚀产沙耦合关系及泥沙输移规律、植被措施作用下的水文效应和产流机制、土壤侵蚀产沙发生发展过程尺度转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途径包括建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试验观测体系、运用土壤侵蚀模型模拟与反演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该区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级及分区将为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现状,滑坡泥石流的危害,以及土壤侵蚀对河流、水库等洪水调控能力的影响程度,确定土壤保持重要区域,并根据河流泥沙输移能力分布情况以及土壤保持重要性相同等级成片集中分布且地貌类型一致原则,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分为土壤保持极重要区、重要区、较重要区、中等重要区、一般重要区总共5个类型区,对科学地开发利用长江上游土地资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天然林草植被开垦前后土壤侵蚀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无论林地或砍伐基地地形图因素如何,基本上不发生侵蚀或侵蚀极微弱;而相同地形情况下,开垦地或裸露休闲地年侵蚀模数多在1万t/km^2以上,且受坡度及雨强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人类开荒作用的结果,北洛河上游,延河中上游地区1950-1984年间年均新增产沙模数3000t/km^2。晋陕蒙接壤区大型煤田的开采,使得土壤侵蚀进一加剧。如不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