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化学镀铂法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镀铂法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提出了膜电极的微观结构模型及膜电极的化学铂机理。通过考察镀铂工艺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化学镀铂法制备肛电极的最佳工艺条件:在Nafion117膜的两无镀上一层铂,压上碳黑或碳载铂,然后用低浓度的与氯铂酸等浓度的肼溶液化学镀铂  相似文献   

2.
KCl—NaCl熔盐体系中电镀钛的基础研究(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淑贞  康莹 《稀有金属》1993,17(5):348-350
应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 KCl—NaCl 熔盐体系中低价钛离子在铂电极和低碳钢电极上的电结晶形核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低价钛离子在铂电极和低碳钢电极上电沉积析出时均存在形核和长大过程,形核过程为瞬时形核,随后的长大过程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3.
全化学法制备缓冲层和YBaCuO超导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尤其是金属有机物沉积法(MOD)制备第二代超导带材,包括缓冲层和YBaCuO涂层,在当前超导带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其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可能成为制备高温超导带材最有前途的方法.文内详述了用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溶液沉积,电泳共沉积以及超声雾化热分解等方法制备YBaCuO超导涂层的国内外进展,介绍了在LaAlO3单晶上以及金属基带上制备钙钛矿结构缓冲层的主要种类和特征,也介绍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导电缓冲层的作用、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半导体硅的传统制备工艺主要有直拉法、区熔法及气相沉积法等,这些制备工艺都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且涉及到大型设备,制备成本较高,操作较为复杂。采用低温电沉积法制备硅具有简单可控、低成本的特点,因而受到了研究者青睐。主要从电极、溶剂的选取及电沉积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低温电沉积硅工艺研究现状,同时对低温电沉积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钛工业进展》2018,35(6):41-45
采用磁控溅射沉积钯膜层+热扩散技术在工业纯钛表面制备Ti-Pd合金层,研究了Ti-Pd合金层的耐蚀性能,用重量法评价了合金层的腐蚀速率,分析了不同样品经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Ti-Pd合金层在37%(质量分数,下同) HCl溶液和80%H_2SO_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比纯钛降低了2个数量级。Ti-Pd合金层经37%HCl腐蚀后,表面含有Ti、Pd、O元素,表面有微小的点蚀坑。Ti-Pd合金层经80%H_2SO_4腐蚀后,表面含有Ti、Pd、S、O元素,表面有亚微米级的点蚀坑。提出了Ti-Pd合金层的耐蚀机理:微量的Pd和Ti O2组成的钝化膜使表面腐蚀电位提高,产生耐蚀效果。  相似文献   

6.
海水电解,锌电解一般使用电镀铂的钛电极。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开发了新型被覆非晶合金钛电极。这种电极耐蚀性好,比镀铂钛电极的耐久性高三倍。 这种新型非晶合金含有Pd、Rh,还有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年来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各种刀具涂层材料,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将涂层材料分为硬涂层与软涂层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各种涂层结构。刀具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和溶胶-凝胶法(Sol-Gel)等。介绍了刀具涂层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对刀具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KCl—NaCl熔盐体系中电镀钛的基础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淑贞  顾学范 《稀有金属》1992,16(2):102-105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KCl-NaCl熔盐体系中低价钛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研究表明其过程为Ti~(3+)+e→Ti~(2+);Ti~(2+)+2e→Ti两步可逆电化学还原过程,且离子扩散为速度控制步骤。沉积的钛可部分溶于铂电极和铁电极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DLC膜制备方法--ECR(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结合磁控溅射的方法.采用该法通过溅射石墨靶和金属钛靶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具有Ti/TiN/TiN(N,C)中间层结构的碳薄膜.研究了制备时不同气源流量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表面能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树军 《稀有金属》2000,24(6):419-422
利用极化曲线测试法分析了不同碳材料和不同方法制备的铂碳复合电极的塔菲尔常数。不同碳材料制备的铂碳复合电极塔菲尔常数值呈现出一定的差别,并且按碳材料的一定排列次序,铂碳复合电极的塔菲尔常数a值和b值都呈现出了规律性的递减,其中a值递减相对较大;另外,不同方法制备的铂碳复合电极塔菲尔常数也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别,其中离子溅射法制备的铂碳复合电极塔菲尔常数值明显低于吸附还原法和电镀法制备的铂碳复合电极。同时  相似文献   

11.
采用脉冲激光技术在Pt/Ti/SiO2/Si衬底上沉积了非晶La2O3薄膜,制作并分析了Pt/La2O3/Pt堆栈层的直流电压与脉冲电压诱导的电阻转变特性。Pt/La2O3/Pt器件单元表现出了稳定的双极性电阻转变,其高低阻态比大于两个数量级。经过大于1.8×106s的读电压,高低阻态的电阻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出了良好的数据保持能力。通过研究高低阻态的电流电压关系、电阻值与器件面积的关系,揭示了导电细丝的形成和破灭机制是导致Pt/La2O3/Pt器件发生电阻转变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H2PtCl6为初始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H2Pt(OH)6,然后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20%Pt/C催化剂。对其结构和形貌特征采用TEM、XRD、XPS进行分析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评价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铂颗粒分散均匀,大小约2.1nm,表面无Cl-,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活性炭载体进行不同条件的超声波处理获得了具有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载体,使用比表面积(BET)、酸碱滴定等技术手段对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将经过超声波处理的活性炭载体制备成Pt/C催化剂,并将催化剂直接用于催化反应,考察了活性炭载体的不同超声波处理条件对Pt/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活性炭载体经过超声波处理后,表面灰分含量、pH值和中孔孔容有较大的变化;使用经过60min超声波处理后中孔孔容较大的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的Pt/C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性能测试中显示了最高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就活性炭载体的超声波处理对Pt/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循环伏安、计时电流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了Pt/YSZ电极烧制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烧制温度升高,电极过程激活能减小,电极总阻抗和响应时间均先减小后增大.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1100℃时,氧原子大量吸附于Pt电极表面,与铂原子发生位置重排反应而生成Pt氧化物,电极过程激活能为177~230 kJ·mol-1;烧制温度大于1100℃时,电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Pt氧化物充分解离,电极过程激活能为107~172 kJ·mol-1.烧制温度为1000~1100℃所制电极总阻抗最小,电荷转移过程响应最快,电极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C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详细地考察了甲醇浓度、温度、介质以及酸度等电化学体系因素对Pt/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电化学体系因素对Pt/C催化剂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影响。甲醇浓度和温度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工作电极内阻,增加电极反应速率,提高Pt/C催化剂活性。改善溶液介质和控制适宜的酸度有利于Pt/C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最佳的运行工艺参数为:溶液介质为二次去离子水,酸度为1.0 mol/L H2SO4。  相似文献   

16.
向镍基耐蚀合金中添加Ti、Fe元素,采用手工电弧炉熔炼制备新型Ni-Cr-Mo-Cu-Mx耐蚀合金,用化学浸泡法、电化学法(极化曲线法、循环伏安法)对其耐晶间腐蚀和耐点蚀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Ni-Cr-Mo-Cu合金中加入Ti元素可以增强其耐晶间腐蚀能力,减弱其耐点蚀的能力;加入Fe元素会降低Ni-Cr-Mo-Cu合金耐晶间腐蚀的能力,但提高该合金耐点蚀的能力;实验合金晶间腐蚀与点蚀的电化学行为和特征与其浸泡腐蚀的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羟铂酸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法制备了羟铂酸(H2Pt(OH)6),通过化学分析、XRD、TG/DSC、XPS、FTIR等技术对羟铂酸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通过化学分析检测所制备的化合物中铂的含量为65.07%,与H2Pt(OH)6中的铂的理论含量65.22%相比,两者相符较好,结合XRD衍射,表明所制备的化合物为H2Pt(OH)6,属单斜晶系;通过TG/DSC,XPS,FTIR等检测技术,推断H2Pt(OH)6为Pt(Ⅳ)与配位水和羟基配位基团形成的络合物,具有八面体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光化学沉积法合成了一系列粒径为1.5~2μm的花状Pt/Bi2WO6微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染料酸性橙Ⅱ的性能测试.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多尺度花状Pt/Bi2WO6复合微米晶,在水溶液中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具有优越的性能.此外,沉积1%的Pt 纳米粒子可使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为Bi2WO6的2.8倍.沉积的Pt纳米粒子由于产生表面等离子体的共振吸收,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同时降低了光生电子(e-)和空穴(h+)的复合,促进·OH 自由基的产生,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光催化活性.此外,这种特殊结构的Pt/Bi2WO6微米晶有利于在水溶液中进行分离和回收,提高催化剂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3种钢铁样品表面在化学气相沉积TiN时的过渡层、研究中发现Ti与N可以通过TiN涂层与铁形成过渡层,而钢中原有的C也可在气相沉积时向外扩散至TiN涂层中。在TiN沉积过程中,由于N在γ-Fe中的扩散速率远高于Ti,所以纯铁样品的过渡层包括x-Fe+Fe2Ti+Fe2N+TiN与x-Fe+Fe2N两个分层。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develope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fine, very flexible microwires suitable for use as small signal leadwires or nerve electrodes. The process incorporates metalliz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monofilament polymer fibers to yiel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bers with greatly improved flexibility over solid metal wires of similar strength. The metallization layers are produced by serial vacuum deposition of a 0.3 micron thick coating of three metals, titanium-tungsten (Ti/W), gold (Au), and platinum (Pt), onto monofilament, poly-p-phenyl-terephthalate aramid fibers (Kevlar). The metallized fibers are then insulated with an approx. 1 micron thick layer of silicone elastomer. The result is a microlead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inear resistance = 30 omega/cm), desirabl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excellent 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extremely high flexibility. Thes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ppropriate for application as signal leadwires or recording/stimulating electrodes where small size and high flexibility are paramount.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metallized fibers and demonstrate their use as intrafascicular electrodes for recording multi-unit neural activity in feline peripheral ner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