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高峰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10):2428-2430,2460
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在未来发展具有很广阔的前景。文章结合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实际发展情况,介绍了光伏发电原理、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系统保护配置等,并具体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并网调度管理的运行步骤。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在未来发展具有很广阔的前景。文章结合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实际发展情况,介绍了光伏发电原理、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系统保护配置等,并具体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并网调度管理的运行步骤。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并网会影响配电网潮流方向,对节点电压造成影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分布式光伏接入时不同位置、容量对配电网电压产生的影响,其次,基于典型的IEEE33节点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最后,得出分布式光伏并网配电网电压的分布规律,以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对配电网发电系统进行设计,可以减少电网输电时产生的故障,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当前方法利用一次性能源,例如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实现发电系统的设计。由于化石能源在本质上,是数万年以来由太阳能辐射至地球的一部分能源,该能源消耗快,导致发电系统运行不稳定。为此,提出光伏并网接入配电网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对光伏并网接入配电网进行研究,利用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并网点及接入点,系统的硬件部分通过光伏阵列以及一体化框架、逆变单元VSR、交流配电单元以及放电模块和系统电源电路,组建太阳能光伏并网接入配电网发电系统构造。采用三相桥结构对太阳能发电系统电路进行设计,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温度采样模块设计中,利用的是温度传感器AD590,根据TLP250驱动Power MOSFET完成放电控制模块的组建,依据光伏阵列、利用80C196MC等可逆变流控制组建光伏并网逆变模块。系统的软件部分利用构建光伏并网接入配电网的太阳能发电数学模型实现。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与绿色能源,实现发电系统的稳定设计。  相似文献   

5.
6.
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与潮流,并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与特点,使得传统配网的故障诊断方法无法适用于含分布式光伏的电力网络。针对该情况,提出基于Petri网原理的故障诊断方法,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利用FTU上传数据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在故障状态下将故障定位锁定在包围分支节点的各FTU上,根据上传的故障电流信息,建立通用Petri网模型求解。该故障诊断方法在含分布式光伏配网发生单重或多重故障时均能准确定位故障区段,相较于现有故障诊断方法,在容错性、实用性和简易性方面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微型机与应用》2015,(24):60-62
目前光伏发电已经进入智能化管理阶段,其中的检测工作主要由汇流箱完成,检测电流、电压以及温湿度等信息。然而汇流箱只能检测串联回路单元,具体哪块光伏组件出现问题,则需要检修人员拿万用表到现场测量。设计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检测管理系统,能够检测每块光伏组件,并且检测模块是嵌入在光伏组件的接线盒里,减少施工安装工作。采集的数据以无线方式传输给汇流箱,汇流箱再通过RS-485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由上位机查看发电情况,以及判断光伏组件是否正常发电。  相似文献   

8.
随着光伏扶贫工程的深入开展,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由传统的辐射状网络变为有源网络,引起馈线电压分布的变化。通过对分布式光伏T接接入380V/220V低压配电网建模,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对馈线电压和线损分布的影响。以光伏扶贫中典型试点为例,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接入位置、功率因数对电压和线损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分布式光伏T接接入380V/220V低压配电网的建议,为光伏扶贫工程的开展和电网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会对配电网脆弱性水平造成较大的影响,继而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分析分布式光伏功率特性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网节点静态能量函数模型和负荷转移系数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可反映配电网节点状态和结构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建立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仿真计算模型,对光伏不同并网容量和多个光伏不同并网位置对配电网脆弱性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伏并网容量的增大,其对配电网脆弱性的影响呈现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的态势,稳定后脆弱性最小值降低了约24%、最大值增大了约31%,且多个分布式光伏的并网节点越靠近配电网末端,并网距离越小,配电网脆弱性受到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配电网电压的传输越限问题,提升用户端应用电能的平均质量水平,提出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的配电网电压越限监测方法.按照光伏电池组件的连接需求,选择适宜型号的逆变器元件,建立目标监测函数,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的自动优选处理.设置配电网网架单元,并从中选取符合实用标准的越限电压指标,计算供电电压的合格率数值,完成基于...  相似文献   

11.
SpringBoot作为当前流行的全新框架,在开发、配置、部署和监控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本文基于此框架,通过前后端分离的方式,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重点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统一采集、展示、统计、分析等功能,并且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定性测试和定量分析,确保系统的高并发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项目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目前世界上的能源需求愈发扩大,光伏发电凭借其储备量大,且清洁无污染的特性,逐步成为目前新能源发电的主流,但是,由于光伏发电效率受到环境光照强度的影响,因此,其输出功率时时发生变化,所以,目前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Most Power Point Trace,MPPT)与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了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光伏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通过对光伏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引入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最后搭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光伏输出功率控制系统,通过仿真,证明了其理论的可行性与正确性,能够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以分布式发电(DG)为目标的配电网重构新方法,其目的是减小配电网的实际功率损耗和改善电压分布。采用元启发式和声搜索算法(HAS)对配电网中DG单元的最佳位置进行重新配置和识别。灵敏度分析用于确定DG装置安装的最佳位置,利用电压和支路电流承载能力构建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该方法在IEEE-33总线径向分布系统中运用三个不同的负载水平进行测试,以证明所提出的方法的性能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光伏发电的嵌入式系统电源,利用铅酸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相应电路,调控光能采集并进行储存。通过UC3906铅酸电池充电管理芯片及外围电路构成智能充电模块,最大限度延长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利用Buck—Boost电路和单片机控制回路提供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跟踪,保证了供电效率;采用光电耦合器提供双电源切换功能,确保在...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网损和电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磊  江辉  彭建春 《计算机仿真》2010,27(4):279-283
为了寻求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网损变化影响的规律性,使电网可靠平稳运行。基于辐射状链式结构配电网的恒功率负荷模型,采用前推回代的配电网潮流算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潮流的影响。根据潮流计算结果,结合33节点标准配电网测试系统,研究了分布式发电接入位置和注入容量的改变,对配电网网损和电压分布的影响。利用MATLAB平台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配置分布式发电位置和容量能够更有效地改善配电网网损和维持电压稳定。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分布式电源的选址与定容对配电网有着重要影响意义,针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系统能量损耗和各节点电压影响的问题,首先建立了以有功功率损耗和系统节点电压的目标函数优化模型,提出了充分整合引力搜索算法(GSA)的勘探能力和粒子群(PSO)的开采能力的混合算法(PSOG-SA),同时确定权重系数,最后采用IEEE-33标准节点配电网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和其他两种算法的比较,验证了配电网系统在该算法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算例分析表明,合理的DG接入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有功功率损耗,改善节点电压.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eder voltage variation in power systems due to random alloca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s from a data‐driven approach, search the dangerous photovoltaic system allocation patterns along a specific power system. We conducted the investigation on benchmark radial distribution circuits with a random integration of certain amount of photovoltaic systems. Severe voltage deviation occurs along the tail part of each circuit line, and the connecting nodes between feeder and lateral circuit lines tend to be vulnerable to the integration of photovoltaic systems. Different allocation patterns of photovoltaic systems resulted in a data set of voltage varia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k‐Medoids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partition this data set into several clusters, which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search of photovoltaic system allocation patterns with similar voltage deviation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