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卢安夏铜矿区原有技术资料的分析及现场实地调查、测量,利用空区探测技术手段,详细调查、探测和分析了氧化矿下部采空区分布情况,验证及校核了氧化矿资源储量及其分布。调查并实地测量矿区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塌陷区。以穆里亚希南矿段为首采区,开展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空区对露天开采的影响等研究,制定了氧化帽露天开采方案与保障措施,实现氧化矿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2.
地下采空区给露天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是露天生产的重要安全保障。为了研究卢安夏铜矿露天开采下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通过对矿山原有采矿技术条件和地质资料的分析及现场实地测量和调查并结合钻孔探测等手段,确定了露天矿下采空区的分布情况。以此分析地下采空区与露天境界空间关系并对露天边坡危险区进行区划,利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最危险区域的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危险区域范围内,对不同采空区范围,不同位置的采空区进行模拟结果分析,露天开采的采空区隔离层安全厚度为16m(2个台阶高度),采空区对露天开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河北金厂裕矿冶有限公司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拟对金厂峪矿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予以回收利用。但是,由于开采时间较长,上部几个中段采空区已坍塌,为了保证露天开采的安全性,需要全面弄清本区域采空区情况。本文针对矿山现场情况提出复杂空区群地面地球物理探测与3D激光扫描系统井下精确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比较清楚的探测了露天开采区域采空区状况,为后续的开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邱振华 《采矿技术》2016,16(1):47-48
大宝山矿目前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由于原采用的地下开采以及民采偷采,形成众多的采空区,给露天开采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对采空区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及安全管理,总结了采空区探测、管理、处理的经验,并成功爆破处理了6个大型采空区,为类似矿山空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卢安夏铜矿地表氧化帽之下存在大量的地下采空区,地表也有大规模的塌陷区.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露天矿山开采技术难题,实现卢安夏铜矿塌陷区氧化矿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数值模拟和类比分析,确定卢安夏露天开采隔离层的最小安全厚度为16~20 m;运用地质勘探、超前探测和穿孔作业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采空区精细探测,消除了露天矿山的安...  相似文献   

6.
以巴鲁巴东露天矿为例,结合现场实地踏勘和生产技术资料,采用3DMin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地表、采空区以及矿体三维模型;根据采空区理论推演与钻孔探测结果,掌握采空区的实际赋存情况,开展露采边坡潜在危险区划分、边坡稳定性特征及隔离厚度分析评价,并制定露天开采安全保障措施,保证巴鲁巴东露天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某矿建矿有20多年的历史,矿山开采过程中未对空区进行处理,矿体回采后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给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威胁。对该矿1304中段以下的大部分空区进行了实地测量。结合该矿70号脉的地质条件、开采现状及空区现状与稳定性等实际情况,对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过程中采空区周围岩体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论证隔一采一矿柱空场回采嗣后放顶处理空区方案的可靠性,为以后的空区处理和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金柱  彭府华 《采矿技术》2018,18(1):79-80,88
三道庄矿受前期地下混乱开采影响,在露天开采境界下方存在大量不明采空区。为了精准快速探测采空区,引进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该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通过自动扫描可以获得采空区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并且可以和CAD、3Dmine等常用的数字矿山软件耦合,建立采空区三维模型,从而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参数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李清  王军  余洪亮 《煤炭技术》2013,(8):133-135
以湖南省西部地区某矿开采中出现的不规则采空区探测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雷达和瞬变电磁法联合勘探技术,对该矿区的15勘探线进行了空区探测分析,得出了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和地层状况,说明地质雷达和电磁法联合勘测技术对地下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及灾害的预测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地下矿山转露天开采过程中隐伏采空区探测难题,以袁家村铁矿露天下部隐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采空区探测方法的技术特征及应用情况.通过大量现场试验研发了一套地球物理探测、钻孔探测、三维激光扫描及声呐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实现了对袁家村铁矿地下隐伏采空区的精准探测,成功构建了高精度采空区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1.
史帅航  白甲林  余洋 《金属矿山》2022,51(2):194-200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传统野外调查工作手段与技术优势,结合室内综合测试与系统分析,开 展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内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相关研究。 以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为例,探索区 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随流域迁移规律,分析区内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研究表明:该矿产集采区铅锌矿区、磷 矿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差异;源于矿产资源开采方式、洗选方式、矿区固体废弃物分布、地表径流强度等 诸多因素影响,区内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从上游到下游的迁移规律呈多种类型。 相关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生态环 境监测的工作依据,亦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艳妮 《陕西煤炭》2020,39(1):172-175
为摸清矿井范围内及其周边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指导煤矿制定切合实际的采掘计划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对黄陵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黄陵矿区主要的隐蔽致灾因素有地表水、老窑积水、瓦斯等;并分别对以上致灾因素的典型事件进行了列举;另外对黄陵矿区的隐蔽地质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和分析,为煤矿制定切合实际的采掘计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新时期地质勘查行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实践在地质勘查领域,本文在总结分析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调查研究矿区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矿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方向提出建议,对勘查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为避免、减少或控制地质勘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慧 《煤炭技术》2021,40(2):43-47
从宏观矿区、采区角度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技术预测,整体进行总体富水分区,然后再从微观巷道、工作面角度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局部富水情况,形成宏观预测、微观探测的"双测技术"体系。以赵庄二号井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含水层厚度、岩性结构指数和构造分形维数对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对以上3个因素标准化后,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将该矿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分为强富水区:W≥0.5,中富水区:0.35相似文献   

15.
范庆 《金属矿山》2016,45(9):40-43
以池州市贵池区红旗铁矿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取样、试验确定岩体质量等级,结合有关方法进行强度折减用于稳定性计算,并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现状渗流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单元法计算矿区井下开采现状稳定性,矿区露天采坑对井下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大佛寺煤矿30201工作面为例,首先分析了矿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结合矿区实际调查结果总结出地层岩性、地形坡度、断层构造、降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5类矿山开采沉陷影响因子,并对各因子的影响能力进行了定量化分级;然后利用逻辑回归分析软件SPSS对矿区样本数据进行反演,构建了矿山开采沉陷危险性系数计算模型;最后结合Arc GIS软件构建了物元模型,对矿区沉陷区变形进行了预计,在此基础上以5个开采沉陷影响因子为变量,以10 m×10 m正方形网格为最小评价单元,分别得出各影响因子危险性分布情况作为基础图件,结合概率分析法计算出各模型的关联度与重要性程度,将矿区开采沉陷危险区划分为高危区、中危区、低危区和极低区4类。研究表明:大佛寺煤矿30201工作面地表沉陷范围由北部向东南部倾斜,沉陷预计值为300~650 mm,预计误差为1.7%~7.8%,表明该矿区开采沉陷预计及危险性分区结果基本符合矿区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对于该矿区安全开采及沉陷区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明戍 《矿冶》2020,29(5):21-24
本文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依托,对矿区四个帮坡(A、B、C、D)进行地质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矿区现状存在小规模崩塌、顺层滑塌、倾倒、楔形破坏、大气降水冲刷等不良地质作用。根据该不良地质作用分析了影响矿区边坡稳定的地下水、采区爆破影响等9种因素,并给出了疏干地下水、边坡综合加固支护措施等建议性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常规方法难以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描述的问题,以五龙沟金矿区为例,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首先建立了涵盖社会经济、矿山开发、自然地理、基础地质和矿山环境等方面共15个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各指标的评价分值对矿山地质承载力进行计算;最后分别采用热点分析法、高低聚类分析法、密度分析法等空间统计分析法对该矿区的地质承载力进行了进一步评价。评价结果与矿区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较一致,对于实现该矿区安全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铭 《中州煤炭》2019,(10):67-72,84
通过对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区的现场调查,获得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矿区工程地质调查统计资料、矿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等,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矿区分布的主要岩组进行岩体质量分析评价。将区内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矿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