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关系着其在华留学的幸福感及留学效益,是培育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及跨文化交流国际人才的关键.社会资本中的"成员资格"与社会网络关系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的有效桥梁.从社会资本视角可以探寻其在跨文化心理适应、交际交流适应及学业适应方面存在的挑战.接收高校作为其在华留学的社会资本给予方,可以通过构建其社会资本中的"成员资格"与社会网络关系,整合聚集有效资源,形成可行的应对策略,对其跨文化适应进行改善或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整体情况和不同个体因素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差异。结果发现:全体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较高,跨文化敏感的五个维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不同个体因素的留学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差异,中华文化圈国家留学生与欧美国家留学生有显著差异,在华时间半年到一年的留学生与在华时间半年以下及三年以上的留学生均有显著差异,喜欢中国文化的留学生与为了工作学习汉语及因喜欢汉语本身而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没有差异。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差异认同感、交际专注度和因材施教等角度入手来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广西东盟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东盟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常遇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障碍:个体因素、社会环境、语言障碍、原有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东盟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现状的了解和促进广西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课程是中、高级留学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主要盛行两种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虽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很难突出留学生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特征。以留学生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契入点的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消除留学生探知中国文化时产生的陌生感和胆怯心理,同时更容易促进资源的整合,使留学生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感。  相似文献   

5.
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留学生和留学生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知识沟,而来华留学生教育目的是培养更多知华、友华和爱华的国际人士,这要求我们着力建构合拢信息沟。留学生具备了自立、自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管理干部具备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构成的综合能力素质,这将促进两个主体在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能力实现良性互动,促使信息沟合拢,使留学生和留学生管理干部之间关系趋向和谐,实现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6.
将混合式教学融入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是推进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满足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现实需求的有力举措。通过整合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构建“三双”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三段”递进式教学过程、创新设计“四维”全过程教学评价,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中国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生态,并以中国文化课程东方茶韵为例,阐释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代学科在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设立是近代中西方文化接触、交流、冲突、融合的结果。在西学东进的过程中,留学生成为近代学科引进中国的主要载体。他们不仅在国外学习近代学科的先进知识,回国后进行传播,而且也致力于这些近代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使之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本文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南高师")(1915年-1923年)为例,探讨留学生在近代高等师范教育新学科的建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1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和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探索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的优化升级,既是对提高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的积极思考,也是为推动构建中外青年命运共同体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益尝试。以来华留学生一线管理工作者的视角,结合日常管理服务实践,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为落实“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目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智力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文化冲突是当前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宁波工程学院留学生的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冲突表现在四大方面:价值观差异、道德观差异、时间观差异、认同感差异。留学生管理方法不当、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更加激化出文化冲突的显性问题,对留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本文从界定文化冲突内涵入手,分析了宁波工程学院留学生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研究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出一套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式的留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智慧课堂"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与留学生地域文化课程在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上契合度很高。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地域文化智慧课堂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表现在课堂互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教师对智慧课堂持谨慎态度。智慧课堂的推广还需要转变教师观念和提升教师现代教学技术,同时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与高校外籍教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差异.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习惯、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分析,提出了四项跨文化交际策略:即加强文化交际与沟通,提高文化认同感;提倡人本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完善外籍教师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外籍教师的激励措施,来解决高校外籍教师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规范和提高高校外籍教师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明显的趋向:一是对国外的教育理论顶礼膜拜的"尊奉热",二是排斥国外教育理论的狭隘的本土主义。这两种思潮是文化进化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在教育领域的表现。立足于本土文化,对国外的教育理论进行扬弃式的吸收,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应当是我们教育理论研究者们的理性选择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外来文化的侵入可能会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对近10年来大学生文化认同实证研究中的研究变量、对象和视角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高,但对大学生文化认同是否发生显著性变化学者们说法不一,选取大学生文化认同作为唯一变量的研究较多,有关大学生文化认同和其他变量的对比研究应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联动发展,更是文化、思想、社会等诸多因素的"走出去"。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活跃因素,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外语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尤其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结合外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及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也是文化内涵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及时补充相关文化资源,构建多种途径实施文化渗透.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吸收异国文化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表达、传播本国文化的能力,从而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闽南地区利用当地的特殊地域优势,大力“走出去”和“引进来”,形成了一种具有本土气派而又不失外来风格的侨乡特色文化,对当地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闽南侨乡在文化建设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外文化、古今文化、区域间文化的冲突和碰撞。而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侨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闽南侨乡如何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摆脱文化发展困境,充分发挥侨乡文化特色,促进侨乡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如何用浅显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方式在《西方文化概论》教学中让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发展产生兴趣、喜爱文化学习并进而引发他们主动思考。教师通过运用文化对比教学理论,将中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历史发展过程相应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积极思考的能力并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异域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对比教学理论适合向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文化课程教学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京杭运河是沟通中国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的交通动脉。运河沿线的诸多城市都留下了外国人士的足迹。通过外国人在山东运河沿岸城市的活动和山东沿运河城镇居民与外国友人的交往及经济文化交流,可以探讨运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文化教育和传播的主体。客观审视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现状,从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励多元文化创新四个方面来描画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实践图谱,以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