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5)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农村贫困地区位置偏僻、环境严峻的特点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但也使其维持着原生态的旅游环境,原生旅游资源禀赋促使旅游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探讨连片特困地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关系,并进一步构建该地区旅游扶贫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为欠发达地区摆脱区位劣势、走上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提供了可行路径。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不仅存在于实体空间,更存在于虚拟空间,虚拟集聚已经成为更具控制力和影响力的集聚。通过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欠发达地区可以破解交易信息匹配难题,让线下小众商品得以对接广阔的虚拟市场,进而有效地促成实体生产的就地发生,开启虚实互促的双重集聚进程。人口回流是实现双重集聚的关键。草根创业者、网商群体以及回流人才在欠发达地区双重集聚的形成、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包容与服务是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困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山地城镇等传统边缘地区高品质城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中部的宜昌市秭归县为例,对其人口城镇化的现状特征、问题、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探究了山地城镇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研究发现,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的影响,山地城镇的人口城镇化存在劳动力外流严重、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呈现出与发达地区所不同的非工业化驱动人口城镇化的模式.研究认为,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山地城镇应采取"产业—公服"耦合驱动的新型人口城镇化模式,并以特色产业、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及覆盖度等方面为抓手,促进该城镇化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睿 《南方建筑》2006,7(8):129-131
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生活事实的物质反映,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天际轮廓线,它反映了城市的独特性格.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半岛轮廓线的分析,阐释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景观的特征,把握山地滨水城市空间形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在山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和系统观念,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空间环境,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的控制和塑造.1.重庆城市轮廓线分析;2.塑造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的原则;3.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建筑容积率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开敞空间越来越少,城市问题日益凸显,而绿地空间的优化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成效显著。针对山地城市三维立体的空间属性、山水相依的城市环境与紧凑密集的用地形态等个性特征,该文以渝中半岛为例,从保护山水资源、呼应山水格局、凸显山地特色、拓展与联系绿地空间等角度,探索了山地高密度城市绿地空间的优化策略。该研究对国内同类型城市绿地空间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乡村聚落景观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深远的文化传统。重庆渝东南地区由于多民族的栖息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乡村聚落景观更是独具地域特色。本文以渝东南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为例,提出就地保护和异地搬迁保护这两种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重点生态功能区往往是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受限的欠发展地区,该区域内的人口和城镇化发展往往受到政策和环境的限制,无法走上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文章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通过对县域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城镇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人口及城镇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铖 《城市规划》1997,(1):11-13
本文对中西部地区此阶段内的城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规划思路和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中华  张沛  孙海军 《规划师》2012,28(10):86-9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居环境恶劣,在城乡统筹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将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稳定地转移出去,推动该地区城镇化进程,以实现更加有效的城乡统筹建设。研究依托国家近年来非常关注西部生态脆弱性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背景,以陕南秦岭地区为案例,提出要立足西部山地的地域、生态、环境特色,以及经济与社会文化特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律,在参考国内外其他城市人口转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影响要素的识别,构建基于城乡居民点、产业园区、交通、生态的人口转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山地城市竖向轮廓是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从城市竖向轮廓特色的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如何在协调市场开发与景观风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山地城市竖向轮廓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1.
黄宇博  孙弘 《城市建筑》2022,(2):5-7,15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亟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民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出发,探究山地环境与乡村聚落的关系,对山地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和边界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西南地...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城市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理论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发展动力与空间格局,研究地域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本文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空间格局与发展路径。通过对梁平县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的梳理,总结得出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水平较低,异地城镇化特征明显;工业化基础较差,城镇化动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其空间发展格局呈现中心镇功能缺失、城镇体系失衡、城镇沿主要交通要道布局的特点。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城镇化发展机制后,得出目前梁平县这类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属于自上而下型,政府的政策和投资起主导作用。最后,针对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由环境保护、政策驱动力、产业驱动力和农业支撑力构成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构建促进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公平流动的机制和体制。本文以高城镇化地区的安徽铜陵为例,从农业生产、转移劳动力、乡村旅游和空间资源四个层面,阐述了推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跨区域的移民来解决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人口的区域流动为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和招工难等现象,反映出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新变化。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地区的社会调研,以推拉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分析论证了人口流入地的“拉力”变化和人口流出地的“推力”变化。与城市拉力相对应,人口流入地的反推力在逐渐加大;与农村推力相对应,人口流出地的反拉力也在加强。顺应当下推力和拉力的双向变化,指出人口高流出地区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同时,也要积极通过产业的导入来顺应本地的人口结构,提高本地人口就业,即“移业就民”。最后,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若干的延伸探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4)
旅游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滇西北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呈现旅游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集聚经济发展较弱,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等特征,提出滇西北地区应通过旅游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城镇布局逐步合理化,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群,增加就业,尽快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实现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考——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含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的苏北地区是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也是重点发展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进步是苏北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城镇化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新型城镇化路径区别于东、中部地区。在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彰显等新型城镇化要求下,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应重点突出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就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保育生态文明、彰显文化特色、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介绍了渝东南地区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的意义,总结了绿色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技术维度、互联网发展维度五个方向探讨推动渝东南地区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措施,希望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的北部,松辽平原中段,是传统农业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铁岭市已发展成为以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为主的中等城市。本文拟就铁岭市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作一些探讨,探索出一条适合北方农业地区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铁岭市域人口现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山地滨海地区具有独特的背山面海的区位条件,往往集聚大量的商业、商务、居住人口,建设安全、合理、高效的排水设施对保证居民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山地滨海地区排水工程规划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该类地区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原则,并以汕头市南滨片区排水工程规划为例详细说明了山地滨海地区排水工程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