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燕青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而产生的,广播电视传输网和广播电视监测网是两个并行不悖的网络系统,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绝对的交集,不同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都配有不同的监测网,对电视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监控,同时对多种数据信号,像有线、无线、卫星信号等的全面监测.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入手,分析他的产生、发展以及实现的原理和过程,并结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的发展探索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吾麦尔·麦麦提 《电子制作.电脑维护与应用》2015,(4):146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播电视领域无线覆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广播电视行业的一致认可。但是当前我国的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一直延续着旧的有人值守的工作方式,这种人为值守的工作方式,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维护费用,而且其故障率较高、故障的处理速度较低,已经成为当前无线广播电视发展的关键瓶颈。因此本文从设计与实现的角度出发,结合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运行的实际,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信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支娜 《电子制作.电脑维护与应用》2020,(14):98-100
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视广告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保证广播电视的有序健康发展,出现了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基于此,本文对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系统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监控中的应用理论、对广播电视信号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在广播电视信号监控中的应用分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以期能有效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海洋 《数码设计:surface》202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广播电视的发展也进入到全新阶段.新时代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现阶段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有关部门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传输信号的准确性.本文分析影响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内部以及外部因素,提出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信号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8.
饶珂萌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1,29(2):20-24
针对疫情下医护人员对病人身体各种参数监测不便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和Zigbee的无线心电信号监测系统;系统利用脉搏传感器作为检测终端可同时监测多个病人的生理状况数据,检测终端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存储和显示同时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呼救等功能,同时系统可将不同终端得到的生理参数通过ZigBee组网传输给GPRS组网的协调器,协调器可以将数据接入互联网上传至服务器和系统设计的上位机;通过对系统一个终端的软硬件设计测试,系统能准确测量不同病人的生理信息;通过数据对比精确度可达到2%;可以证明该系统有很好的医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鉴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和大型游乐设施测试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过山车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的信号采集装置安装在过山车上,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主控芯片,运算速度快,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硬件电路多采用3.3V的低功耗芯片,节能环保。系统采集高频振动加速度和低频运动加速度信号,通过WiFi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软件使用LabVIEW开发,运用小波分析处理数据,并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诊断故障,同时,对采集的信号和标准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分析并作频谱图,可直观的检验诊断结果。如果诊断出故障,系统可发出警报并通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运算速度快,诊断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焦点。该文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技术现状、广播电视监测的网络化建设以及一些常用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希望该文的研究能够给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实践带来指导,同时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频谱数据和无线电信号特征数据是无线电管理人员了解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信息来源,将两者协同起来分析是无线电管理领域的新发展方向,但频谱数据结构化程度低且频谱分析专业门槛高,信号数据在时频上离散、量大且信号特征提取不稳定,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分析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无线电频谱数据与无线电信号数据协同工作的可视分析方法,将经典的频谱可视化与新颖的信号可视化方法相结合,提供多种交互手段实现2种数据的联动分析和相互验证.文中采用了信号投影图作为人机交互接口,帮助分析人员可视交互地判别信号数量并聚类信号特征数据.同时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信号流图,用于同时展示不同无线电信号的多特征时变模式.通过实验和用户评估,文中原型系统能较好地完成信号特征记录聚类、信号时变特征分析和信号数据提取准确性分析等需要两种数据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分析任务. 相似文献
13.
CAI Ding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20)
我国电视网络在追求构建一张覆盖地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开放型的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网的奋斗目标下,必须对电视网络进行改造。本文以天津天津有线电视台为例,进行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短波频段内海量电台的快速自动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分量分析的快速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各电台发射信号时域所具有的独特周期性及稀疏性,基于高速频谱扫描数据对各信道的多个电台进行自动分离和识别。首先,针对单信道多电台混合问题,将信道的功率时间序列建模为包含多个电台成分的混合信号,并基于混合信号所具有稀疏的性质,使用稀疏向量分析方法(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SCA)对混合信号进行自动分离,实现对同信道上不同电台的识别。在此基础上,针对短波时变信道衰落下的电台信号进行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特征聚类的稀疏分量分析的算法,该算法将时间特征与幅值特征相融合进行聚类,实现对混合矩阵的估计。最后,针对混合噪声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在聚类结果基础上,将信号向类心向量进行投影,去除时变信道衰落引入的噪声。在仿真实验阶段,发射源设置不同播放时间,不同占空比和不同周期,在8个地点布置信号采集系统,使用短波预测软件(Voice of Amercian Coverage Analysis Program,VOACAP)对接收功率进行仿真,该算法的识别正确率为98.1%,相比聚类稀疏分量分析和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分别提升了7.3%和16.8%,能够很好解决短波电台分离和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当前广电网络实际应用的几种双向网络改造技术,提出EPON+有源EOC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环境监控系统中各分散监控点的数据传输问题,一直是建立环境监控系统的难点。以往采用有线或无线电台通信方式组网,常常存在费用高、覆盖范围小和可靠性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以GSM中短消息业务SMS为终端监控站的通信方式,上位机监控站采用因特网通信。因特网与GSM网络通过GSM网关连接,具有组网方便、覆盖范围大、经济、可靠、易于推广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运行稳定、测量准确、监控得力。大大提高T--E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9.
20.
数字电视是建立在光通信、宽带网络、数字编码解码以及计算机增值服务等一整套技术基础之上的电视服务系统.近年来,数字化电视的各种技术和应用研究得到迅猛发展.描述了数字电视中的播出设备管理和监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说明了该系统的特点,并介绍了该系统在电子节目指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