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新疆温185、新新2号核桃品种及后代坚果中12种(P、K、Ca、Mg、Na、Si、Fe、B、Mn、Cu、Zn、Se)矿质元素含量,并利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坚果12种矿质元素素总含量分别为1115.29、933.59 mg/100 g,其中P元素含量最高,Se元素含量最低;温185和后代核桃仁中P元素含量分别为563.24和608.54 mg/100 g;新新2号和后代核桃仁中P元素含量分别为386.96和439.28 mg/100 g,说明P是核桃仁内主要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温185核桃后代种仁中,K与Mg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新新2号核桃后代种仁中Zn与Cu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考虑,以亲本为对照,以超过亲本的高营养价值为筛选优良品系的指标,可以得出,北1-10、北1-11、北3-13、北4-16、北6-9、北6-11;中1-11、中2-12、中3-11、中4-12、中5-9、中6-11可以认为是较优品系,可作为核桃果实的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适宜类型。温185、新新2号两种核桃品种实生后代矿质元素含量相对丰富,这为品种改良尤其是高含量的营养元素的选择性育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6个新疆核桃优系核仁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新疆核桃资源,选育营养价值更高的核桃品种,采用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凯氏定氮法、HPLC法、酸水解法、消煮和ICP法,测定了6个新疆核桃优系以及新疆现行的优良品种温185的核仁脂肪与脂肪酸、蛋白质与氨基酸、淀粉与总糖、能量和矿质元素等主要营养物质,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系扎210、95和阿育王及对照温185核仁的脂肪含量在65.94~67.87 g/100 g,蛋白质含量在14.22~15.37 g/100 g,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核桃坚果质量特级标准;优系扎346和阿育王核仁脂肪中MUFA质量分数分别为25.89%、32.95%,显著高于温185(20.46%),乌什49核仁脂肪中PUFA质量分数为78.69%,显著高于温185(71.69%);6个优系核仁蛋白质中EAA含量(3.00~4.56 g/100 g)均显著高于温185(2.14 g/100 g),是温185的1.4~2.1倍,除扎346外其他优系核仁蛋白质中TAA含量(12.10~16.92g/100 g)均显著高于温185(10.84 g/100 g),是温185的1.1~1.6倍;乌什49核仁中磷、钾、镁、铁、锰、铜和锌含量分别为444.71 mg/100 g,534.72 mg/100 g,197.18 mg/100 g,12.25 mg/100 g,3.44 mg/100 g,7.61mg/100 g,10.50 mg/100 g,均显著高于对照。采用PCA对6个新疆核桃优系及对照核仁主要营养物质进行综合评价,各优系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乌什49扎7495阿育王扎210扎346温185,6个新疆核桃优系核仁营养价值均优于对照温185。  相似文献   

3.
新疆主栽核桃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开发新疆丰富的核桃资源,本文对新疆温宿、叶城两个核桃主产区共7个主栽核桃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主栽核桃蛋白质平均含量19.35%,脂肪平均含量60.91%,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核桃,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偏低的特点。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90.45%,多不饱和脂肪酸66.19%,亚油酸(ω-6)/α-亚麻酸(ω-3)比值符合WHO推荐值。氨基酸种类齐全,总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7%~30%,SRC在68.85~78.40之间。核桃蛋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新疆主栽核桃油料和蛋白品质优秀,是优良的核桃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影响核桃脂肪含量的主导脂肪酸因子,有效利用新疆核桃资源,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26份不同基因型新疆核桃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部分基因型新疆核桃间脂肪含量差异显著,以优21最高,为71.25 g/100 g,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新疆核桃脂肪酸主要包括7种,以顺C18:1n9c和顺C18:2n6c为主,其中乌什49的顺C18:2n6c质量分数最高,为69.73%,纸皮的顺C18:1n9c质量分数最高,为39.81%,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脂肪酸顺C18:1n9c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0.22%,脂肪酸C22:0与顺C18:1n9c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脂肪酸C16:1与脂肪含量相关性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顺C18:1n9c是影响脂肪含量的主导脂肪酸因子,脂肪与脂肪酸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1.721-2.169X2-172.882X4-74.5010X5+0.251X6-0.461X9。经验证该方程精度较高,可作为研究新疆核桃脂肪及脂肪酸因子关联性的模型。本研究探明了核桃脂肪和脂肪酸间的关联性,可为选育高油核桃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核桃中含有丰富的蛋白,为了探讨不同品种脱脂核桃粉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以新新2号、新早丰、扎343、新温81和新温185为原料,对其化学基本成分、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乳化性、起泡性、持水力、持油力和动态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新2号脱脂核桃粉中水分、粗多糖、Mg、Fe、Zn、Cu含量最高,灰分含量最低;新早丰脱脂核桃粉,蛋白质含量最低;扎343核桃粕Se、脂肪、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新温81脱脂核桃粉蛋白质、灰分、Ca、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脂肪、粗多糖含量最低;新温185脱脂核桃粉的水分、总氨基酸含量最低;脱脂核桃粉中含有较高的谷氨酸含量(6.30%~8.13%),二级结构均以β-折叠为主;5种核桃粕粉起泡性都较低,乳化稳定性都较高;持水力和持油力最高的品种都为新新2号;动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核桃粕粉的储藏模量(G′)、损失模量(G′′)以及黏度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新温185的G′、G′′和黏度最大,扎343次之,新温81最小。  相似文献   

6.
新疆核桃品种间品质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新疆不同核桃品种的品质差异,合理利用新疆核桃资源,本研究对新疆11个核桃品种的营养品质(包括脂肪、碘价、脂肪酸、维生素E、还原糖、纤维素、总糖、单宁和蛋白质各组分)和外观品质(包括果形指数、单果重、壳厚度、出仁率)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法对各核桃品种的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间品质存在差异,从营养品质来看,可以从中筛选出3个高脂肪品种即纸皮、浑巴士和新巨丰,1个高维生素E含量品种即新温81号,2个高蛋白品种即新温81号和新萃丰;纸皮、温138号外观品质较优,出仁率较高的品种有新温81号、温138号、新179号和纸皮。综合各品质,筛选出品质较好的品种有纸皮、扎71号和新温81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6种市售坚果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比较不同品种坚果间脂肪含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坚果中37种脂肪酸的含量,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坚果的平均脂肪含量为(55.6±0.86)g/100 g,变化范围为40.2~71.3 g/100 g,碧根果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坚果脂肪含量(P0.05);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77~95.47 g/100 g脂肪,平均值为(86.68±0.12)g/100 g脂肪,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4.53~22.19 g/100 g脂肪,平均值为(11.31±0.16)g/100 g脂肪(P0.05),东北榛子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为84.34 g/100 g脂肪,而纸皮核桃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为74.17 g/100 g;坚果中不含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结论坚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富含ω-6和ω-3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鸡爪绵核桃种仁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山东省鸡爪绵核桃三个主产地共118个样品为试材,研究了鸡爪绵核桃种仁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鸡爪绵核桃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31~21.72 g/100 g,均值为17.19 g/100 g,变异系数为8.82%;脂肪含量变幅为54.18~68.32 g/100 g,均值为62.87 g/100 g,变异系数为4.59%;共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为18.73 g/100 g,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49 g/100 g,占氨基酸总量的29.16%;共分离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量的90.98%,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高达69.47%。  相似文献   

9.
利用索氏提取和气相色谱的研究方法,对市售几类主要坚果产品的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花生、核桃、葵花籽、西瓜子、南瓜子、巴旦木、开心果和腰果8类坚果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8%、91%、88%、81%、79%、92%、87%和80%;(2)加工方法对坚果产品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影响;(3)坚果油脂中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比较高,其中核桃、葵花籽、西瓜子和南瓜子的亚油酸含量都在50%以上,同时,核桃的α-亚麻酸含量还相对较高,这8种坚果都是很好的补充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新疆南疆地区核桃油脂利用,选定较优的核桃油脂品种,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种植的11个品种核桃为对象,利用色谱技术对核桃油脂中脂肪酸及VE进行测定,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阿浑2号、纸皮核桃的出油率较高,新巨丰,扎343核桃的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新温81号、新萃丰核桃的油脂中VE含量较高,通过聚类可将二巨丰、阿浑2号、新巨丰、新萃丰、扎71号、新乌417号、纸皮等7个品种聚为一类,说明此7个品种的不饱和脂肪酸、VE含量差异不大。综合考虑各成分,新巨丰核桃出油率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α-生育酚、γ-生育酚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好,是值得发展的营养型核桃品种。  相似文献   

11.
19种不同产地核桃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标准法,对广西和云南地区产的19种核桃样品进行果品质量、水分、灰分、总蛋白质、总脂肪、脂肪酸等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19种核桃样品的理化成分分析表明水分、灰分、蛋白质的含量均与其文献报道和国标规定的范围相符;除南丹中堡外,各品种的脂肪酸含量均大于65%,凤山顶猫最高。样品间出仁率的差异较为明显,凤山顶猫和云新核桃的总出油率最高。凤山顶猫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金城紫的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云新核桃的多价不饱和脂肪最高。以核桃全果换算分析可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前三的品种为月里巴峨、凤山顶猫和云新;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前三为云新、南丹中堡和凤山顶猫。ω6/ω3最低的前三位的样品为娘青、漾杂光明和龙佳。无论从核桃仁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排位,或核桃全果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排位,或是以ω6/ω3结合脂肪酸类型进行分析,均可作为筛选优良核桃品种的依据,可为广西和云南产核桃品种的筛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核桃仁炒制前后的品质差异.方法 收集我国7个核桃主产区的核桃样品,进行外观性状评价,并采用清炒法制备生、炒核桃仁.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核桃仁的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其品质差异性.结果 生品中水分含量为3.89%~5.0...  相似文献   

13.
以温185、新丰和新2青皮核桃为实验材料,探究无花果叶提取物对青皮核桃的保鲜效果,将不同品种青皮核桃在4℃下贮藏60 d,探究无花果叶提取物对贮藏期青皮核桃的颜色、失重率、硬度以及核桃仁的酸价、可溶性蛋白等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花果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青皮核桃的保鲜效果,以青皮核桃果皮颜色和形状可知,新丰核桃贮藏到60 d时果皮绿色保留较好,新2核桃仅贮藏到15 d和温185核桃可贮藏到45 d的果皮颜色保留较好;贮藏到60 d时,新丰核桃青皮的a*值为-1.21,而新丰-CK的a*值为23.87,青皮核桃新丰、温185和新2相比对照组的失重率依次降低了85.28%、80.39%和79.41%,可见无花果叶提取物处理延缓了青皮核桃水分蒸发的速度,保持了青皮核桃的水分含量,其中,新丰核桃仁丙二醛含量最低,其含量为5.84μmoL/g,比新丰-CK降低了53.91%,无花果叶提取物处理显著延缓了核桃仁丙二醛的积累,新丰核桃仁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1.38 mg/g,且比新丰-CK高了55.01%,可见无花果叶取液处理保留了青皮核桃鲜食品质,延缓核桃仁脂类的过氧化,提高了青皮核桃的保鲜效...  相似文献   

14.
脱皮核桃仁因其食用便捷、风味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风味是评价核桃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脱皮核桃仁的关键风味物质,选取3个品种核桃原料(清香、温185、大泡)分别进行脱皮和低温烘烤,采用九点标度法进行感官评价,并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法分析脱皮核桃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脱皮核桃仁整体感官上呈现脂味、甜味和奶香味,且苦味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在3个品种脱皮核桃仁中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6种、酮类2种、醇类9种、酯类2种、烃类4种、呋喃类1种和醚类1种。进一步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结合嗅闻技术明确了其中的9种关键致香成分,包括己醛、辛醛、壬醛、糠醛、苯甲醛、1-己醇、1-戊醇、2,3-丁二醇和2-庚醇,这些成分使核桃呈现生青味、脂香、焦香味和甜味;将9种致香成分与感官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壬醛、己醛、2-庚醇、2,3-丁二醇和1-戊醇是导致不同品种核桃仁感官差异的关键物质。研究结果旨在为核桃仁风味品质的提升和脱皮核桃仁休闲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薄壳山核桃品种间坚果品质差异,筛选出在湖南地区表现优良的薄壳山核桃,以10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和2个品种普通核桃为材料,分别对各品种坚果表型性状[坚果横径、纵径、侧径、果形指数、果实形状、壳面、果壳颜色、果顶、果底(基)、缝合线、横隔膜]、经济性状(坚果质量、坚果含水率、果壳厚度、出仁率、取仁难易、核仁充实度、核仁饱满度、核仁颜色、核仁风味、核仁含油率)以及其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对薄壳山核桃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坚果品质。结果表明:在10个品种薄壳山核桃中,‘实生1号’‘德西拉布’‘实生3号’和‘福克特’果形指数较高,分别为2.24、2.15、2.15、1.99;单果质量较大的是‘金奥瓦’‘福克特’和‘德西拉布’,分别为9.24、8.30、8.06 g;出仁率较高的是‘实生4号’和‘金奥瓦’,分别为57.86%、57.08%;含油率较高的为‘福克特’‘佩洛奎’和‘德西拉布’,分别达到72.24%、70.66%、68.24%;薄壳山核桃绝大多数品质指标相互间都有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德西拉布’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福克特’。综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主产区核桃品质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我国不同主产区核桃品质差异,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云南核桃样品及12个其他产区普通核桃样品进行核桃青皮、仁、分心木中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测定了核桃青皮中的黄酮、单宁和胡桃醌含量,核桃仁中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E、褪黑素、磷脂和氨基酸总量及分心木中的粗脂肪、粗蛋白、黄酮和氨基酸总量。对不同主产区核桃品质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主栽的10个品种核桃青皮、仁、分心木中主要营养成分总体优于普通核桃。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moisture content (MC) distributions of individual walnuts and their components, including hulls, shells, and kernels under different harvest condition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ree walnut varieties, Tulare, Howard, and Chandler cultivated in California, USA. The samples for each variety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arvester at the first and second harvest of nuts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ethephon. The nuts were sorted into two categories as with hulls and without hulls before conducting dimension and MC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wide range of size distribution for nuts with and without hulls and a huge variability in moisture content among individual nuts at harvest. The average MC of nuts with hull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uts without hulls for all tested varieties. The nuts with hulls had an average moisture content of 32.99% compared to 13.86% for nuts without hulls. Also, the shell moisture content was much higher than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On average, the differences in moisture content between shell and kernel was 11.56% for nuts with hulls and 6.45% for nuts without hull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eference in hull MC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harvest for the studied varieties.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t was observed that strong relationships exist between the MC of shells and kernels. The obtained result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new handling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s, especially for increased drying capacity, reduced energy use, and obtaining high-quality walnut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