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大规模具有出力波动性的光伏机组并网,必然对电网可靠性产生深远影响。针对光伏机组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在认为太阳光辐照度服从两参数贝塔分布的前提下,提出了使用极大似然法求解太阳光辐照度概率分布参数的思路,并基于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影响光伏机组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实际太阳光辐照度;据此建立了能够反映光伏机组出力随机性的概率模型;并采用分区的方法,在IEEE—RTS79系统不同区域中接入光伏机组,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含光伏机组的互联发输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在确定地点及一定的负荷水平下,接入一定容量的光伏机组对于提升电网可靠性指标有积极贡献;同时算例给出了不同太阳光辐照度概率分布参数对电网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贝塔分布参数对电网可靠性参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模拟积分器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分别从稳态交流电流和暂态峰值电流两种测量对象以及它们的数字表达出发,对改进后的积分电路(近似积分电路)的误差进行理论分析,认证了这样改进积分电路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合理设计电路有关参数的公式,以便使误差限制以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太阳光发电系统分为独立电源系统和并网系统。并网系统中的低压并网系统(局域并网系统),具有就地发电就地使用、配置简单、施工方便、系统损耗电力少等优点,在国外得到了大力推广。文章分别从工程的周围条件、系统设计、技术指标、运行现状等方面,阐述了上海地区3项采用局域并网技术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并对各项工程中都采用的新型无螺栓插槽式太阳电池板安装框架的概况及优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及时方便的监测紫外线强度指数对保护人们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设计了具有校准功能的便携式太阳光紫外强度监测装置,它可实时监测太阳辐射强度并分档显示,该装置采用一种标准的紫外线专用传感器,光电信号经前置放大电路后,智能仪表中的单片机对信号进行数据补偿处理后显示输出。实际测量与本地气象台的测量数据进行了比对,紫外线指数测量数值与后者吻合的很好,能够满足一般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光导入器应用的比较分析基础上,以北京市的太阳光导入器应用为实验模型,获得了太阳光导入器的系统效率,完成了2008、2009年北京市应用太阳光导入器的数据评估。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针对太阳光反射照明技术的隧道照明设计方法。基于无影照明原理分析了满足隧道照明需求的太阳光反射照明系统安装方式,包括安装位置、相邻设备之间的安装间距和高度差、反光镜的设置角度等,得出可利于工程指导的太阳光反射照明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本技术在隧道洞口两侧采用阵列式安装方式,通过距洞口由近至远安装高度递减或微调反射镜偏转角的方式可将太阳光投射至不同指定区域,可避免前方车辆对光线的全部遮挡实现无影照明效果;在横向方向距洞口由近至远以逐渐接近路沿的方式错位安装,可避免系统间对光线的遮挡实现高效太阳光直接照明效果。该技术的研究对实现高效太阳光直接照明技术在公路隧道应用低碳节能、促进公路交通“碳达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阳光室内照明是一种太阳能的利用形式。对利用太阳光进行建筑物室内照明的系统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包括聚光透镜、光纤和跟踪太阳的机械电子系统。聚光透镜将太阳光聚焦于光纤,光纤将太阳光传送到建筑物内部,释放到待照明位置,实现太阳光室内照明。  相似文献   

8.
徐正元 《电源技术》2013,37(1):54-57
主要利用ASA(Advanced Semiconductor Analysis)光学模拟软件对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光学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玻璃衬底引入有绒界面,减薄TCO厚度,玻璃表面和TCO/P界面增加抗反射层等光学优化方法对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光学行为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
肖烁 《家电科技》2005,(1):70-71
据估算,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一个小时的光照能量,可以和全世界一年的能量消耗差不多。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活和产业主要是依靠消费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等)而获得发展。然而随着近年来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化石燃料的枯竭越来越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如何让下一代继续利用这些能源。  相似文献   

10.
刘俊  徐雁 《电测与仪表》2006,43(9):11-14,36
分析了脉冲强磁场测量的原理,介绍了感应线圈的设计和标定以及可能采用的三种积分器,然后结合具体的参数对由三种积分器构成的脉冲强磁场测量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仿真说明,通过设计适当线圈尺寸,并结合数字积分,可以准确地测量70T的脉冲强磁场,测量准确度可达±0.2%。  相似文献   

11.
太阳模拟器是目前评价太阳电池电性能的主要设备。模拟器的性能对太阳电池性能的测试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太阳模拟器有三个主要评价指标:光谱匹配度,均匀性和稳定性。主要对稳态太阳模拟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太阳模拟器辐照度修正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控制的数字式光伏阵列模拟器,该模拟器采用S3C2440作为主控器、BUCK电路为主电路,以查表法进行光伏特性曲线拟合,并利用波特图进行系统参数设计。实验表明,该模拟器能完整地复现光伏特性曲线,且动态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作为一种实用的再生能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以研究卫星仿真测试用的电源为背景,在太阳能电池单体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模拟太阳能电池,I-U特性曲线的生成电路,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根据电源系统模拟器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太阳能电池阵模拟器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太阳能电源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太阳电池板U-I特性的分析研究,对测量数据三次曲面内插,建立了太阳电池板U-I特性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动态模型。研制中采用了MSP430单片机作为模拟器的主控制芯片,用Cuk斩波电路作为主电路拓扑,用MFC工具搭建上位机软件。实验结果显示,该模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模拟太阳电池板一天内的U-I特性变化,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该模拟器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实际光伏电池阵列输出U-I特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控制器TMS320F28335和双传感器采集技术的太阳电池模拟器的设计方法。采用电流控制技术,利用DSP控制器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来控制半桥变换电路,调节模拟器的输出电流,使模拟器的工作点逐渐逼近太阳电池I-V特性的工作点,通过Matlab仿真得出模拟器输出I-V关系曲线能够反应真实的太阳电池的特性。表明本系统可以用来代替真实的太阳电池,用于太阳电池的开发和光伏系统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卫星相机视频处理电路CCD芯片在测试过程中容易损坏且价格昂贵,为满足卫星相机视频处理电路的测试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多通道CCD信号模拟器,能够模拟最多16路线阵或面阵等多种类型的CCD信号.以Xilinx公司XC5V型号FPGA为核心,采用VHDL语言实现CCD信号发生的逻辑设计,利用RS232接口接收上位机指令实现不同种类CCD信号的选择输出.实际应用表明,该模拟器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多种卫星相机视频处理电路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光伏阵列模拟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广泛应用使得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成为热点,而太阳能光伏阵列模拟器的研制解决了光伏并网逆变器调试过程中的模拟输入问题,大大缩短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周期并降低了成本。太阳能光伏阵列模拟器主要由整流电路、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三个部分组成,在对以上三部分电路进行归纳、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太阳能光伏阵列模拟器的研究和产品,分别从不同模拟技术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性能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太阳能光伏阵列模拟器的研制和产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辐射表非线性误差的测量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特性是判断总辐射表性能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总辐射表非线性误差测试要求,首先给出了测试原理和技术指标,然后分别介绍了调节太阳模拟器电源法、中性衰减片法、网孔式衰减片法和斩光法等非线性测试方法,并从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总结和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测量原理、测试步骤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研究成果对总辐表非线性测量方法的选取和提高总辐射表非线性测试准确度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DDS的信号模拟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DDS的信号模拟器设计的研究,不仅设计出能够实现普通射频合成信号源的功能,正如能够在幅度、频率等方面对所需生成的信号加以控制,也能够实现定频、扫频以及跳频等输出方式上的选择。同时,该系统增加了叠加噪声和灵敏度设置,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各种条件下雷达回波信号的模拟。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既可以产生电能又可以回收热能。介绍了传统太阳能光伏电池热利用(PV/T)系统及新型PV/T系统的基本形式,分析了不同PV/T系统的特征。指出了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不仅能获取电能和热能,还可以有效利用所获取的能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