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小样本情况下,传统的2DPCA算法采用的训练样本的平均值不一定就是训练样本分布的中心,而矩阵广义低秩逼近(GLRAM)算法需要多次迭代求解左右投影变换矩阵,复杂度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基于样本中间值的2DPCA算法(M2DPCA),通过协方差矩阵获得右变换矩阵,进一步对其投影特征矩阵降维获得左投影变换矩阵,提出一种改进的GLRAM算法的掌纹识别方法。在Poly U掌纹库上实验表明:改进的GLRAM算法在节省了大量训练时间的同时,取得了比GLRAM算法更好的重构效果和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只能保持局部近邻信息,对新测试点无法描述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核主成分分析的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2D-KPCA LE)。与核二维主成分分析算法(K2DPCA)不同,该算法首先对训练样本空间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在保留样本空间结构信息的同时通过去相关性得到低秩的投影特征矩阵;然后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提取全局非线性特征;由于其核函数需要大量存储空间,再用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进行降维。在ORL和FERET人脸数据库中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2D-KPCA的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不但可以有效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又可以降低算法复杂度,提高流形学习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DCT融合2DPCA与DLDA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君昌  苏迎春  徐振华 《计算机仿真》2009,26(8):192-194,203
传统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需要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向量,特征提取需要花费大最时间.二维主成分分析直接利用图像矩阵,特征提取速度快,但特征数量大,影响分类速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和直接线性判决分析(DLDA)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算法首先用DCT对人脸图像进行压缩并重建,然后利用2DPCA和DLDA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选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在ORL人脸库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与DLDA或2DPCA算法相比,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4.
王心  朱浩华  刘光灿 《计算机应用》2021,41(5):1314-1318
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是一种经典的高维数据分析方法,可从带噪声的观测样本中恢复出原始数据。但是,RPCA能工作的前提是目标数据拥有低秩矩阵结构,不能有效处理实际应用中广泛存在的非低秩数据。研究发现,虽然图像、视频等数据矩阵本身可能不是低秩的,但它们的卷积矩阵通常是低秩的。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一种称为卷积鲁棒主成分分析(CRPCA)的新方法,利用卷积矩阵的低秩性对原始数据的结构进行约束,从而实现精确的数据恢复。CPRCA模型的计算过程是一个凸优化问题,通过乘子交替方向法(ADMM)来进行求解。通过对合成数据向量以及真实数据图片、视频序列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相较于其他算法如RPCA、广义鲁棒主成分分析(GRPCA)以及核鲁棒主成分分析(KRPCA)在处理数据非低秩问题上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子空间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人脸美感本征描述方法.为了克服单一子空间在人脸图像美感描述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广义矩阵低秩逼近(Generalized low rank approximation matrix,GLRAM)双子空间的自动人脸美感分析方法.通过组合PCA和GLRAM子空间获取人脸美感特性的全局及局部本征描述,并利用高斯场模型(Gaussian field model,GF)构造组合子空间的内在几何结构关系.实验选用了一个光照、背景、表情、年龄和种族等变化比较显著的数据库,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双子空间算法优于基于单一子空间的人脸美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是模式识别技术中经典的特征提取和降维技术之一。在传统的PCA基础上,提出了二维主成分分析(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方法。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在特征提取和数据降维上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综合的方法—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对人脸数据库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实现了降维,而且能取得比传统主成分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7.
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推广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分块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分块2DPCA方法先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直接进行鉴别分析。其特点是:能方便地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可以完全避免使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特征抽取方便;与2DPCA方法相比,使用低维的鉴别特征矩阵,而达到较高(至少是不低)的正确识别率。此外,2DPCA是分块2DPCA的特例。在ORL和NUST603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2DPCA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志强  杨杰 《计算机科学》2009,36(11):296-299
提出了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与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相结合的双向压缩投影的子空间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进行一次2DPCA运算后,对特征矩阵进行转置,再进行2DLDA运算,与(2D)~2PCA与(2D)~2LDA相比,充分利用了2DPCA和2DLDA的优点,既包含了样本的类别信息,又消除了图像矩阵行和列的相关性,有效地提取了行和列的识别信息,识别特征维数也大幅度减少.在ORL和PERET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在不影响识别速度的情况下,其识别率优于现有二维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种广义的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广义的PCA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先将图像矩阵进行重组,根据重组的图像矩阵构造出总体散布矩阵,然后求出最佳投影向量进行特征提取。它是2DPCA和模块2DPCA的进一步推广,可以建立任意维数的散布矩阵,得到任意维数的投影向量。实验表明,随着总体散布矩阵维数的减小,广义PCA的特征提取能力更强,特征提取的速度也更快。  相似文献   

10.
闫荣华  彭进业  汶德胜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202-206, 216
主成分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是两种经典的数据变换方法。尽管许多学者对PCA和2DPCA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但并未给出PCA与2DPCA之间的联系。文中给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即PCA与2DPCA在优化时具有相同的最优目标值,同时通过理论推导和在CMU-PIE与CK+库上的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文章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M2DPCA)人脸识别方法。M2DPCA从模式的原始数字图像出发,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采用2DPCA方法进行特征抽取,从而实现模式的分类。新方法的特点是能有效地抽取图像的局部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此类模式区别于彼类。在ORL人脸数据库上测试了该方法的鉴别能力。实验的结果表明,M2DPCA在鉴别性能上优于通常的2DPCA和PCA方法,也优于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鉴别分析方法:Fisherfaces方法、F-S方法和J-Y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婵娟  朱嘉钢  陆晓 《计算机应用》2012,32(10):2827-2831
为了有效降低已有彩色图像特征抽取算法的空间占用,使得这类算法可以适用于仅有有限计算能力和计算空间的计算环境,提出了一种小空间占用的快速彩色图像特征抽取方法。此方法首先用无迭代双边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NIB2DPCA对彩色图像的R、G、B三个通道分别做特征抽取;然后把抽取到的三个特征矩阵重构为一个二维矩阵;接着用NIB2DPCA对此二维矩阵抽取特征得到最终的分类特征矩阵。最后用最近邻分类器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CVL和FEI人脸库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采用两次特征抽取方法对彩色图像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压缩从而使计算过程中占用的内存空间减小了两个数量级以上,由此导致了计算时间的缩短,计算速度的提高;而且识别率还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结合模糊集理论、双向二维主成分-线性鉴别分析((2D)2PCALDA)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处理,再用模糊K近邻算法计算图像的隶属度矩阵,并将其融入到2DLDA过程中,从而得到模糊类间散射矩阵和模糊类内散射矩阵。与(2D2PCALDA相比,该算法充分利用了(2D)2PCALDA的优点,有效地提取了行和列的识别信息,并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分布信息。在Yale和FERET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效果优于(2D)2PCALDA、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2PCA)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模糊支持向量机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脸图像特征提取领域应用主成分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使用二维特征值求解相关样本隶属度,并利用相关特征值方法进行分类。该方法结合二维特征值,在特征提取时进行人脸图像重构,具有快速稳定和局部特征清晰的优点。通过引入矩阵内积与二维主成分分析特征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ORL和Yale数据库中利用该方法进行识别分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对角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和二维主元分析(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算法首先将人脸图像转换成对角图像,同时利用DCT压缩并重建人脸图像;然后通过2DPCA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人脸识别特征;最后运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识别。基于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受污损ORL及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存在异常值的图像构建低维线性子空间的描述,提出用鲁棒主元分析(RPCA)的新方法进行掌纹识别。运用图像下抽样方法降低掌纹空间的维数,在低维图像上应用RPCA提取低维的投影向量,然后将训练图像和待识别图像向投影向量上投影得到鲁棒主元特征,计算特征向量间的余弦距离进行掌纹匹配。运用PolyU掌纹图像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主元分析(PCA)、独立元分析(ICA)和核主元分析(KPCA)相比,RPCA算法的识别率最高为99%,特征提取和匹配总时间0.032 s,满足了实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多向主元分析(MPCA)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多变量间歇过程。在MPCA算法中,三维的间歇过程数据需要转换为高维的二维向量,导致计算量和存储空间大,同时不可避免地丢失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二维主元分析(2DPCA)的故障诊断方法。由于每个批次的间歇过程数据是一个二维向量(矩阵),应用以各个批次矩阵为分析对象的2DPCA算法,避免矢量化,存储空间和存储需求小;另外,2DPCA采用各个批次的协方差的平均值来进行建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不同类型的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半导体工业实例的监视结果说明,2DPCA方法优于MPCA。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线性独立成分分析的掌纹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快速有效地在掌纹识别中学习多种因素的高阶统计独立成分,利用多线性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掌纹张量进行降维,得到低维的模式矩阵,将掌纹图像向模式矩阵上投影以提取核心张量,通过计算核心张量间的余弦距离实现掌纹匹配。基于PolyU掌纹图像库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主成分分析(PCA)、二维PCA、独立成分分析和多线性PCA相比,该方法的识别率最高,且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嘉敏  刘强  朱晟君 《计算机应用》2009,29(12):3357-3359
针对人耳识别特征提取阶段二维主成分分析算法(2DPCA)所提取的人耳特征维数较大,从而造成实时性差、数据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耳图片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改进的两级2DPCA算法,进一步压缩提取的人耳特征维数,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实验表明,将改进的两级2DPCA算法同BP神经网络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同时节约了特征数据的存储空间,并保持了较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主成份分析(2DPCA)和压缩感知的人脸识别方法.阐述2DPCA提取特征向量的工作原理,利用压缩感知方法求解待识别图像在足够样本下的稀疏表示.由所有训练图的特征向量构成测量矩阵,将每一幅待识别图像的特征向量作为测量值,由压缩感知中求解的L1范数极小值得到待识别图像的编码信号,根据该编码信号识别人脸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