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X荧光分析等手段对山西某电厂的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对试验样进行了浮选机探索试验和浮选柱工艺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柴油捕收剂用量400 g/t,起泡剂用量400 g/t,矿浆浓度15%,循环压力0.10 MPa,泡沫层高度3 cm,可得到产率为75.99%的尾灰,烧失量为1.17%,精煤产率为24.01%,烧失量为52.47%。在尾灰烧失量达到一级粉煤灰的指标要求下,柱式浮选的产率要高于浮选机的产率。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中未燃炭的分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边炳鑫  吕一波  李哲 《煤炭学报》2000,25(6):660-663
针对未燃炭含量对高不利于粉煤灰大规律综合利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粉煤灰湿法浮选和干法电选分选未燃炭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三因素二水平正交浮选试验和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电选试验研究,得到了影响浮选和电选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试验表明:采用湿法池选法可获得精煤产率为7.34%,灰分为44.53%,分选效率为56.02%的分选效果;采用干法电选,选后粉煤灰的含碳量可降到3.16%,脱碳率达53.12%。  相似文献   

3.
利用浮选机探索捕收剂与起泡剂用量对粉煤灰浮选脱炭的影响,并确定最佳药剂用量,在浮选机药剂用量的基础上,研究泡沫层厚度和循环压力对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脱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钙粉煤灰烧失量高,浮选脱炭困难的现状,研究了某高钙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从界面性质的角度揭示了未燃炭可浮性差的原因。进行了常规浮选和乳化油浮选的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浮选在降低捕收剂耗量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未燃炭的浮选脱除效率;当乳化柴油用量为1 000 g/t、仲辛醇用量为800 g/t时,可以得到烧失量为4.12%的尾灰和灰分为45.17%的精炭。  相似文献   

5.
新型未燃炭捕收剂在炼铁除尘灰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磨矿?分级?浮选"工艺回收炼铁除尘灰中的炭、铁和锌.针对-37μm物料中未燃炭的浮选,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捕收剂EA.确定最佳药剂用量为:捕收剂EA 20 kg/t、硫酸锌与亚硫酸钠锌混合抑制剂8 kg/t、泡沫调整剂聚乙二醇0.3 kg/t、炭活化剂聚丙烯酰胺(0.1‰)3 kg/t.闭路试验获得最终精矿炭品位7...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6,(9):300-302
对江西某电厂粉煤灰进行浮选条件探索性试验。主要对起泡剂与增黏剂配合使用和浮选浓度对浮选脱炭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探索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脱炭效果。研究表明:在优化浮选条件下,浮选柱可使尾煤的烧失量稳定在2%左右,尾灰产率在68%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高效利用贵州某高炭粉煤灰中的未燃尽炭,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充气量和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WZ用量1 800 g/t、起泡剂YC用量200 g/t、矿浆浓度25%和充气量0.3 m3/min条件下,在浮选前增加磨矿,磨矿细度从未磨矿时原灰-0.075 mm粒级占42.20%提升到-0.075 mm粒级占97.40%时,浮选完善指标从35.84%提高到45.69%。采用一粗两精一扫、中矿再选试验流程,可获得可燃物含量60.87%、可燃物回收率77.64%的精炭,以及烧失量分别为4.57%和9.55%的两种尾灰。磨矿不仅能够使颗粒变细,还可使未燃尽炭内部新鲜表面暴露,提高其疏水性,强化浮选。  相似文献   

8.
浮选柱浮选中决定浮选柱高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有效保护环境,对广东坪石发电厂粉煤灰的粒度特性和未燃碳的粒级分布进行分析,并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未燃碳粒的表面疏水性,基于此进行浮选脱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粉煤灰粒度极细,<0.074 mm粒级产率约为89.81%,未燃碳粒接触角仅为21°,可浮性差;当柴油用量为10 kg/t、仲辛醇用量为3.5 kg/t时,浮选尾煤产率为73.85%,烧失量为4.89%,浮选精煤产率为26.15%,灰分为45.45%,发热量为14.34 kJ/kg,综合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11):322-324
对某难浮煤泥进行浮选脱灰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制度相同、精煤灰分基本相当的条件下,通过浮选柱与浮选机一粗一精开路流程对比,浮选柱浮选精煤产率高出浮选机5.49%。浮选柱对该煤泥的浮选效果优于浮选机。  相似文献   

11.
飞灰残炭的浮选柱分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刚  陈昌和 《煤炭学报》2004,29(6):717-720
采用新型的浮选柱分选除炭技术,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浮选柱分选试验,测试了浮选柱分选参数对飞灰残炭回收率的影响,即残炭回收率受充气流量和捕收剂(轻柴油)用量的显著影响.在最佳的浮选柱分选条件下,残炭脱除率可达71.02%.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中矿物组成的自然属性使得浮选脱炭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了未燃炭的有效脱除。通过添加无机盐阳离子的方式来改变粉煤灰浮选矿浆体系的液相性质,研究了不同离子种类和含量对两相泡沫和粉煤灰浮选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浮选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阳离子的添加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阳离子价态越高,这种稳定作用就越明显。利用泡沫稳定性调节中的离子效应,对采自湖北黄石的粉煤灰样品进行了浮选脱炭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Fe3+对泡沫的稳定作用有效提高了粉煤灰的浮选脱炭效果,与空白浮选体系相比,在Fe3+浓度为3 mmol/L的条件下,浮选低炭灰烧失量由8.85%降低至5.57%,炭脱除率由41.94%提升至74.55%;与添加Fe3+的浮选体系相比,Mg2+和Na+对浮选指标的提高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利用粉煤灰,对含碳量较高的山东淄博某电厂粉煤灰进行了浮选脱碳试验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该粉煤灰的浮选效果以及最佳药剂制度。试验以捕收效果较强的柴油为捕收剂,FMH-5为起泡剂,分别考察了药剂用量、浮选时间、矿浆浓度、浮选机转速以及浮选机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药剂制度与浮选机单机操作条件下,仅仅采用一次粗选的工艺流程可获得可燃体回收率84.27%,浮物可燃体含量55.05%,尾灰烧失量2.41%的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炭试样细粒级含量高的特性,依据浮选机试验确定的最优试验工艺条件,利用旋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提高精煤回收率的试验,取得了精煤灰分7.78%、产率70.78%的良好分选指标.比较柱浮选和常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精煤灰分相接近的情况下,柱浮选的精煤产率要高9.32%.  相似文献   

15.
倪超  谢广元  李彪  刘博  彭耀丽  董玉蛟 《煤炭学报》2014,39(12):2513-2518
为降低旋流微泡浮选柱(FCMC)处理高灰细泥含量大煤泥的精煤灰分,构建了强化重力沉降作用、沉降物单独回收的沉降-旋流微泡浮选柱(S-FCMC),研究了结构参数对精煤灰分、产率及浮选完善指标的影响,并与最优工艺参数的FCM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FCMC相比,最佳结构参数组合的S-FCMC精煤灰分降低1.17%,尾煤灰分提高10.79%,精煤主导粒级(0.045mm粒级)灰分降低2.48%,0.074 mm粒级产率基本相当;沉降物中0.045 mm粒级占本级产率50%,灰分58.16%。S-FCMC通过强化浮选过程中高灰细泥的重力沉降脱除,有效减少高灰细泥对精煤的污染,降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浮选柱与浮选机分选煤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流气泡浮选柱是近年来广泛推广使用的浮选设备,通过分析浮选柱的工作原理及优点,进行浮选柱与浮选机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粒煤分选时,浮选柱比浮选机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重介质选煤工艺下选煤厂入浮煤泥水浓度升高对浮选柱分选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采用柱式主再浮工艺解决高浓度煤泥水浮选的思想,通过试验验证了柱式主再浮工艺的可行性。柱式主再浮工艺通过主浮保质、再浮保量可保证浮选效果,解决了浓度高煤泥水浮选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影响柱式主再浮工艺分选效果的工艺参数,对精煤产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再浮压力>浓度;对精煤灰分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浓度>再浮压力;对浮选完善指标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再浮压力>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