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进行豆浆制粉,用红外光谱测定其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通过与原豆浆中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比较,可知未进行任何保护措施的喷雾干燥会使大豆蛋白过度变性,从而失去凝胶能力;而冷冻干燥因没有使蛋白过度变性,因而还具有良好的凝胶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SPC(大豆浓缩蛋白)的NSI(氮溶指数)、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并利用凝胶电泳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SPC结构的影响;探讨SPC功能性质改善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干燥方式对SPC功能性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SPC(大豆浓缩蛋白)的NSI(氮溶指数)、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并利用凝胶电泳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SPC结构的影响;探讨SPC功能性质改善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干燥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着重探讨了冷冻和喷雾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如溶解度、凝胶性能、乳化性能、起泡性能与粘度等的影响。实验表明,冷冻干燥样品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溶解度,且凝胶性能和泡沫稳定性明显高于喷雾干燥样品;两种样品的乳化稳定性和起泡能力比较接近,但喷雾干燥样品的乳化活性略高于冷冻干燥样品。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白玉菇为原料,通过测定其营养成分、色泽、复水比、感官评定、质构测定以及微观结构测定,研究热风变温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红外恒温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热风变温干燥组和红外恒温干燥组,真空冷冻干燥组的白玉菇样品样品营养成分最高,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21.16mg/g和74.25mg/g。同时,真空冷冻干燥组的复水比、色泽、感官评定和质构特性最好,电镜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组的样品组织结构完整性最好。综合比较,真空冷冻干燥是3种干燥方式中最理想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胡萝卜鲜样及四种不同干燥胡萝卜粉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鲜样的主要芳香成分为萜烯类,包括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等并以石竹烯为主。胡萝卜经过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以及真空干燥后萜烯类物质损失较多,新生成了醛类、酮类及其他化合物。真空冷干燥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鲜样胡萝卜的香气组分,同时酯类物质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7.
干燥方式对pH改性豌豆分离蛋白功能性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为原料制备豌豆分离蛋白(PPI),比较了常用的两种干燥方式对pH改性PPI功能性的影响,并利用SDS-PAGE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两种干燥方式对pH改性PPI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冷冻干燥相比,喷雾干燥使改性处理后的PPI形成较多聚集体,同时使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溶解性、乳化性、胶凝性)略微降低;经过pH改性处理喷雾干燥PPI的乳化性和胶凝性显著高于未改性处理冷冻干燥PPI,喷雾干燥后PPI亚基发生更多的非二硫键共价聚集,使PPI发生部分变性,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总之,喷雾干燥对PPI的功能性质有降低趋势,而pH改性处理可以大大改善PPI的功能性质从而弥补喷雾干燥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善葛粉冲调性。方法:将葛粉与月桂酸共糊化后,通过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成葛粉—脂肪酸复合物,从晶体结构、微观结构、堆积密度、吸水性指数和膨胀势的变化,探究干燥方式对复合物冲调性的影响。结果:干燥方式影响复合物的吸水能力,从而影响复合物的冲调性。与鼓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相比,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制备的复合物堆积密度更小、颗粒表面更加不平整、无定型结构更多,使得其吸水能力更强,冲调性更好。结论: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制备的复合物用(95±2) ℃热水直接冲调后,结块率为4.6%~6.0%,比原葛粉降低36.3%以上,说明葛粉—脂肪酸复合物具有开发成为热水冲调即食葛粉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的尿素(1、3、5、8mol/L)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使其二级结构发生变化。测定了大豆蛋白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并对二级结构含量与尿素改性大豆蛋白对木材粘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I对木材的粘接特性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含量多少来表示,同时改性SPI的抗水性也很难用其二级结构的含量来解释。因此,关于改性大豆蛋白对木材的粘接性能及其抗水性机理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资靖  蒋和体 《食品工业科技》2011,(12):359-361,364
紫甘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紫薯全粉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其加工的扩大化和优质化。以紫薯为原料,通过鼓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三种干燥方法对紫薯全粉的制备进行研究,探讨三种方式对于紫薯全粉基本化学成分、色差、碘蓝值、持水性和持油性、总花青素含量等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对于紫薯全粉的基本化学成分、色差、碘蓝值、持水性和持油性、总花青素含量等品质的综合影响最小,真空干燥紧随其后。因此,为了保持紫薯全粉的完整性,同时考虑生产成本,在加工紫薯全粉过程中以真空干燥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旨在采用圆二色性光谱手段研究二级结构对我国六种经常使用的大豆品种制备而成的分离蛋白的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实验先是对六个品种的大豆进行分离蛋白的提取,并对其性质进行测定,包括溶解度和表面疏水性;再对六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六种大豆分离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的数值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中发现六个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都差异显著(p<0.05),表面疏水性的大小随着α-螺旋含量升高而减小,随着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含量增大而提高,因β-转角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SPSS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品种间的表面疏水性与β-转角含量线性关系不显著,与无规则卷曲、β-折叠含量呈正向相关,与α-螺旋含量呈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旨在为低变性豆粕制备腐竹提供参考,分析了豆粕陈化对豆粕中蛋白质结构性质(溶解度、粒径分布、蛋白质组成)和氧化程度(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羰基含量)的影响。同时,以新鲜豆粕和陈化豆粕为原料制备腐竹,考察豆粕陈化对腐竹制备(产率、基本成分、机械性质、颜色、耐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中的蛋白质在长时间储藏过程(相对湿度40%~50%,温度16℃,储藏时间150 d)中发生疏水聚集导致其溶解度降低,粒径增大和蛋白质组成改变,同时蛋白质氧化导致其游离巯基含量下降,降低了豆粕中蛋白质的共价结合能力;新鲜豆粕制备的腐竹在产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上显著高于陈化豆粕,同时在机械性质、亮度和耐煮性上也显著优于陈化豆粕。综上,豆粕陈化导致豆粕中蛋白质的成膜能力下降,不利于制备高产率和良好品质的腐竹。  相似文献   

14.
程宇  陈洁  马海乐  熊幼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08-110,114
以TBARS为指标,用烘箱加速氧化法考察了大豆蛋白水解物、乳清蛋白水解物和马铃薯蛋白水解物对大豆油水包油(O/W)乳状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离心法分析了不同蛋白水解物在乳状液两相中的分布,并测定了界面上蛋白水解物的分子量分布。实验表明,这些蛋白水解物在乳状液中都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有一部分蛋白水解物分布在乳状液界面上。分布在界面上的蛋白水解物可能是通过物理作用(屏蔽和静电作用)和化学作用(清除自由基)延缓了脂肪的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学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分子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DSC热分析手段探讨酰化对蛋白分子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DSC图谱显示,SPI经过琥珀酰化处理后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乙酰化处理对大豆蛋白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改性后蛋白的11S酸性亚基和7S含量大大减少,说明SPI经酰化处理后亚基发生了降解。随着酸酐添加量的增大,11S球蛋白分子逐步分解为亚基。琥珀酰化的电泳图谱预示着可能存在一个琥珀酰化的临界点,在这一点上,解离的蛋白亚基突然展开。结论: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SPI酰化后功能性质发生变化的内在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方法对醇变性大豆蛋白溶解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醇变性大豆蛋白(ASP)进行改性。分别考察了高速剪切处理、加热处理、酸处理和碱处理对醇变性大豆蛋白溶解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速剪切处理能提高醇变性大豆蛋白的溶解性;高速剪切和加热处理过的醇变性大豆蛋白溶解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出的聚集体会增多,而酸和碱处理后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34-140
选择大豆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探讨其对豆浆品质特性的影响。对所制得豆浆的蛋白质含量、稳定性、色泽、感官品质、粒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电镜扫描分析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大豆微观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后豆浆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为4.026 6%,大豆细胞结构更加紧密,但其稳定性、感官品质均差于冷冻处理制浆;微波预处理对大豆结构破坏程度最大,所制得的豆浆蛋白质损失严重,仅为3.241 4%,其感官品质、稳定性均差于冷冻处理制浆,且色泽偏暗;经过冷冻预处理的豆浆白度增加为75.12,蛋白质含量、稳定性较高,且感官评分最高,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原料大豆粕分离蛋白提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大豆粕为原料制取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研究在工厂实际生产中相同工艺条件下大豆粕质量对SPI提取率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粕提取SPI相对困难,有待提取新工艺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