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这种粘度温变性质是润滑油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为使润滑油能在发动机等温度变化幅度大(发动机起动时温度低,运转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的场合和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气温下使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压力和剪切力对航空润滑油粘度影响的研究进展,给出了温度-粘度、温度-压力-粘度的关系经验公式,并比较了润滑油关于剪切力的实验方法。不同分子量的润滑油的粘度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公式较好地拟合了润滑油的粘度变化;压力对润滑油粘度影响的经验公式计算表明,对于在高压条件下工作的润滑油,润滑油粘度受压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润滑油中粘度调节剂的功能,包括评价它们性能的主要属性:增稠效率、粘温关系和剪切安定性,用于量化这些特性的指标,以及与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效应相关的一般趋势;接着,综述了粘度调节剂改变润滑油粘度的机理;最后,讨论了将粘度调节剂聚合物用作多功能添加剂,使其具有超出流变控制的优点。明确这些作用机理及其附加性功能对于研究新型粘度调节剂以及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内更有效地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含悦  李春福 《广州化工》2011,39(10):171-172,183
研究了不同温度、单一和复配降粘剂对河南某油田稠油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稠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60℃时,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缓慢,之后粘度保持在较低水平基本不变.实验确定的最佳配方为:SDS用量0.5%,OP-10用量0.3%,AES用量0.1%,助剂NaOH用量0.05%,温度40℃,此时降粘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5.
聚(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高级酯与其它一些单体的共聚物是一类优良的油品增粘-降凝双效剂。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A的共聚物对润滑油有较好的降凝效果。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A的共聚物对润滑油也应有较好的增粘作用(即稠化能力)。用四种溶剂分别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A进行共聚试验,共聚物以1%的添加量加入到润滑油基础油中,做调合油的粘度测定,以增比粘度、粘温指数Q和粘度指数VI为考察目标,探讨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A共聚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稠化能力,并找出较好的共聚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酸十二酯与第二单体A共聚物对润滑油确有较好的增粘和改变油品粘温性能的作用,是一种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产某型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国产某型与50-1-4Φ润滑油的动力粘度、粘温特性、泡沫特性及500h加温性能等对比试验,分析了国产润滑油性能变化的拐点和规律,得出了两种润滑油性能差异的原因,推算了最佳的使用时长。  相似文献   

7.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EHL)是润滑油在滚动摩擦件工作时的主要润滑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以及经典EHL中的进口区域粘压关系理论及其模型的改进;其次,阐述了润滑油的粘压理论方程,最后综述了在实际工况研究中,对于润滑油粘压系数的计算以及考虑润滑油压力对粘度影响的必要性。由于润滑油使用部位通常处于高负荷,因此,润滑油的粘压关系是试验研究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专剂CN1128273A报道了一项发明是涉及用作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氢化丁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是采用乙二醇二甲醚类强极性结构调节剂、有机理引发剂及惰性溶剂,使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在聚合过程中避免物料与二氧化碳、空气或氧气等接触,避免聚合液在聚合釜或管线中残留,然后将所得的丁苯共聚物进行加氢,即制得丁苯粘度指数改进剂.这方法制得的丁苯粘度指数改进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氧化性、耐老化性、油溶性和配伍性好,可用于润滑油的增稠,并大大提高润滑油的粘温性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粘度是润滑油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润滑油的使用和研究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粘度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基础油组成、温度、压力、添加剂以及剪切力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研究了粘度与润滑油润滑性、流动性以及抗泡性的关系,为润滑油的选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和涠洲混炼油(体积比为1∶1)减二线脱蜡油为原料,糠醛为溶剂,考察了剂油比、抽提温度对润滑油基础油糠醛精制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精制油的粘度指数随剂油比的增加和精制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精制油的收率随剂油比的增加和精制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当温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精制油收率有变化,而粘度指数与折光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埋藏深,油藏内温度高,在地层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而开采中,沿井筒流动过程,由于温度降低,粘度增大,原油流动性变差,必须采取井筒降粘工艺才能使原油采出。本文在塔河油田稠油特性基础上,介绍目前采用的稠油降粘工艺。其中稠油降粘工艺主要包括物理降粘、化学降粘和复合降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新型优质润滑油需求量的增长,迫切需要生产高效添加剂并改善添加剂的质量。聚异丁烯是目前重要的粘度添加剂之一,它可以增加基础油的粘度,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但是,在聚异丁烯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使聚合物的分子量、碘值和闪点等偏差很大,或达不到要求的指标,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本文着重谈一谈异丁烯聚合过程中温度、杂质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过程和聚异丁烯的分子量等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炼油厂经常需要测定重质原油等高粘物质的粘度。由于这些物质在低温下粘度很大,故测定困难;温度高时,油品中的某些低沸点组分又容易挥发,对粘度的测量影响较大。而实际生产中,需要了解某一温度下的粘度,如装置输送某油品进行选泵设计。本文提供了一种方法:当已知油品某一温度下的粘  相似文献   

14.
混合油是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中精制沥青和重油组成的混合物,混合油的流变性能直接影响其在焦炭塔中的成焦性。本文以8种不同进料时间的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旋转粘度分析仪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粘温曲线;根据粘温曲线的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4个温度区间,采用不同的拟合方程对混合油的流变性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范围内,混合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最敏感,随温度的升高粘度变化逐渐减小,趋于平稳。根据粘度对温度敏感性的差异分为敏感区、过渡区、和稳定区,且敏感区和过渡区属于非牛顿型流体状态,稳定区属于牛顿型流体状态。  相似文献   

15.
易熔粘士的烧结和膨胀过程发生在800——1200°温度范围内。因此,研究在这种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待性和它的变化对烧结和膨胀的影响是有巨大意义的。测定易熔粘土粘度的方法以及其与时间和温度等因数的关系过去曾经叙述过。①为了揭示在800——1200°范围内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对烧结和膨胀过程的影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锦纶6帘子布浸胶液布氏粘度与温度、附胶量、粘着强度的关系。试验表明:浸胶液布氏粘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附胶量及粘着强度随布氏粘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品种帘子布浸胶液的布氏粘 度分别为:930 dtex./2,3.9-4.0 cPa·s,1 400 dtex/2,4.0-4.1 cPa·s,1 870 dtex,/2,4.1~4.2 cPa·s。  相似文献   

17.
用弯梁法测定了二硅酸锂玻璃在448—501℃温度区间的粘度。用外推法确定了其转变温度,并计算了其粘沈活化能,它们分别为440℃和138kcal/mol。讨论了碱硅酸盐在低、高温区粘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反转现象。推论由于反转现象来源于低温区粘流随温度的较大变化,因而Stokes-Einstain方程可能需做某种修正才能适用于此温度区间的二硅酸锂玻璃。  相似文献   

18.
稠油流变性特征对稠油开采、数值模拟、集输工艺等均是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用旋转粘度法研究了中原油田锡14块原油的粘-温特性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温度越低,该区块稠油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原油的粘-温拐点为70℃,油藏温度下屈服值达到61.3 Pa,原油的牛顿流体转化温度在85~90℃以上;含乳化水30%左右时,在50~90℃温度范围内乳化水对原油粘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加热外输是目前降凝降粘最常用的方法,加热输送时,提高输送温度使原油的的粘度降低,减少摩阻损失,降低管输压力,使管内原油的温度保持在凝点以上,保证安全输送。文章建立了沿程轴向温度的公式,讨论了冬季夏季的流量与温度对末站收油温度的影响,沿程温降的变化及最小输量。  相似文献   

20.
对乙烯装置开车初期减粘系统出现的燃料油无法外送,急冷油粘度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重新配燃料油外送线,解决燃料油无法外送的问题。对减粘塔更换新塔盘及原料结构变化等导致的减粘系统操作变化进行了摸索。通过调整燃料油汽提塔的汽提裂解气量,裂解气温度,燃料油汽提塔塔顶、塔釜温度,燃料油采出量等,找到了新的操作参数,将急冷油粘度降低到正常值,为装置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