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用对向靶溅射仪制备出含多量Fe(16)N2相的(Fe,Ti)-N薄膜,研究了掺杂Ti对Fe-N薄膜结构与磁性的影响,在溅射Fe-N薄膜时加入适量的Ti可提高Fe-N薄膜中Fe(16)N2相的含量.Ti含量(原子分数)在0—25%时薄膜饱和磁化强度均高于纯Fe的值;Ti浓度为10%时,薄膜磁化强度高达2.68T,比纯Fe的饱和磁化强度值高20%.  相似文献   

2.
郭延风  徐乐英  刘兆云  戚晖 《金属学报》1994,30(19):330-336
应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Sm-Fe-N合金中各相的组成、结构、以及氮化过程中的相变。发现离子氮化后,磁性相Sm_2Fe_(17)N_x转变为非晶态,并且部分分解为SmFe_3N_x和α-Fe相.  相似文献   

3.
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系列Fe/Ti纳米多层膜,周期调制在2.2-24.0nm,用透射电镜和小角,高角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样品的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Moessbauer谱研究了样品的磁性。发现铁层厚度在2nm附近时在铁磁性面立方γ-Fe,样品的易磁化方向平行于膜面;随调制周期增大,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加,矫顽力下降且与结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合英  姜恩永  白海力  吴萍  刘明升 《金属学报》1996,32(11):1199-1203
用对向靶溅射仪制备出含多量Fe(16)N2相的(Fe,Ti)-N薄膜,研究了掺杂Ti对Fe-N薄膜结构与磁性的影响,在溅射Fe-N薄膜时加入适量的Ti可提高Fe-N薄膜中Fe(16)N2相的含量.Ti含量(原子分数)在0—25%时薄膜饱和磁化强度均高于纯Fe的值;Ti浓度为10%时,薄膜磁化强度高达2.68T,比纯Fe的饱和磁化强度值高20%.  相似文献   

5.
电弧等离子体反应蒸发制备Fe-N纳米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真空电弧等离子体反应蒸发制备了Fe-N纳米粉,通过改变气流量和真空度,可以控制粉末粒度。通入氮气形成氮等离子体,制成了Fe-N粉。改变氮分压或通入不同分压的氨,可以调节铁/氮比。在特定的氮分压和真空条件下,出现了Fe16N2相。测定了Fe-N纳米粉的磁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多弧离子镀Ti-N扩散障碍膜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高温热稳定性.发现Ti-N膜表面存在大量颗粒物;颗粒物对Ti-N膜外磁控溅射涂覆的MCrAIX包覆型涂层的组织形态及性能有较大影响.X射线分析表明:Ti-N镀膜由δ-TiN、ε-TiDN、α-Ti等多相组成;δ-TiN呈明显{111}择优取向,但经扩散退火处理后,择优取向消失.1000℃热时效试验结果表明Ti-N膜的高温热稳定性良好,与基体及相邻MCrAIX镀层间不发生显著互扩散,因而可作为扩散障碍层用于抑止或减缓合金元素在GH220基体及MCrAlX涂层间的互扩散.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的基片上进行磁控溅射,氮流量对Fe-N薄膜的磁性和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基片温度为200℃有助于提高Fe-N薄膜的办磁性能,基片为曙和100℃,氮流量在0~2sccm范围内变化时,未发现r-Fe4N和a-Fe16N2,薄膜中只有N在a-Fe蝇的固溶体。基片温度200℃,氮流量大于1.0sccm时,薄中出现r-Fe4N,但仍未发现a-Fe16N2,加氮后薄膜的软磁性能明显小于纯铁  相似文献   

8.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离子镀(PEMSIP),先在铁基体上镀一层很薄的钛中间层,继之沉积TiN。对膜层进行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膜与基体之间有厚约50nm的过渡层;膜基界面处有FeTi相;中间层与后继膜交接处Ti2N与α-Ti有取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旋转水中熔融金属纺丝法制备了Fe-Si-B非晶金属丝。拉伸和弯折性能表明,当合金中杂质碳原子分数含量≥0.2%时,制备态(淬态)非晶丝发生脆化。电子探针、Auger能谱分析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非晶丝表面具有大约150-300nm宽的富碳层且包含Fe_(23)(C,B)_6相。该相是Fe-Si-B非晶丝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国外开发了添加铁的高性能和低成本的α+β型钛合金,还研究了Ti-Al-Fe三元系统,推出了强度水平达到700MPa~1100MPa的合金系列,并且预计Ti-5.5Al-1Fe合金能够取代Ti-6Al-4V合金.实际上,由于钒比铁贵得多,因而以铁代钒降低了钛合金的造价.但是,铝含量高,且因其热加工性差,仍使钛合金生产费用居高不下.为此,日本东邦钛公司的M.Hanaki和日本制钢公司钢研究实验室的H.Fujii及其同事利用铁作为β稳定元素,间隙元素(氧和氮)作为a稳定元素而开发了强度水平为…  相似文献   

11.
用Fe—Ti合金扩散连接SiC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e-Ti合金在1473-1723K,0.9-5.4ks的接合条件下对常压烧结SiC陶瓷进行了真空扩散连接,接头中形成TiC,FeSi,Ti5Si3反应相,试验结果表明,用Fe-50Ti(at%)合金,在1623K,2.7ks的接合条件下,接头的高温(973K)剪切强度达到133MPa。  相似文献   

12.
加入Co对Fe—N薄膜的结构与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合英  马振伟  姜恩永  何元金 《金属学报》1998,34(10):1099-1103
研究了加入不同含量的Co的Fe-N薄膜结构与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原子分数在0-15%范围内薄膜的饱和磁极化强度Js值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Co的原子分数为15%时,薄膜的JS达到最大值(2.7T);随着CO的原子分数和进一步增至30%,(Fe,Co)-N薄膜的Js值逐渐降低,但仍高于Fe-Co合金的最大Js值(2.4T);当Co的原子分数为35%时,(Fe,Co)-N薄膜的Js值低于2  相似文献   

13.
朱维斗  顾海澄  郭延东 《金属学报》1994,30(10):463-468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原位观测了Ti-10V-2Fe-3Al合金经固溶处理获得亚稳定β相后在拉伸过程中α″相的形成、长大及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以及最终断裂过程.并采用DIC金相方法方便地区分滑移线和α″相.  相似文献   

14.
对Fe3Al-Ti合金超塑性变形中不同应变量下的晶粒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Fe3Al-Ti行为与连续再结晶有关,随变形量增大,晶粒逐渐细化,但晶粒形状变化不大,并沿拉伸方向有所伸长。TEM分析表明,晶粒细化过程与超塑性过程中亚晶界向大角晶界的演化有关。本文对Fe2Al-Ti合金超塑性变形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激光熔覆Fe—Ti—B复相涂层的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kW激光器在1Cr18Ni9Ni不锈钢基体上进行Fe-Ti-B合金的激光熔覆,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微观分析手段对涂层中组成相的 类型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涂层中TiB2有针状、棒状以及颗粒状等形状。这与激光加工工艺参数有关,同时由于TiB2的生成消除了激光熔覆Fe-B合金涂层中Fe-B相的偏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Ti-C合金的显微结构及退火过程中的相变。初始快凝态组织由α-Al微胞晶组成,在胞晶边界分布着较大并拉长的非晶相;在胞晶内部则为细小弥散的球状亚稳Al_6Re相(底心正交结构),Ti和C全部过饱和固溶于α-Al中。当773K退火5h时,非晶相转变为α_T-AlFeSi相(斜方结构),Al_6Fe相部分转变为片状Al_3Fe相(底心单斜结构),部分长大但仍保持球状和底心正方结构过饱和固溶于α-Al基体中的Ti和C则以TiC形式弥散析出。  相似文献   

17.
非晶态Fe-W镀层铬酸盐钝化膜耐蚀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e-W非晶镀层经铬酸盐钝化处理,可获得具有装饰效果的含Cr钝化膜。经测定,孔蚀电位较钝化前正移1.68V,明显改善了抗CI-腐蚀的能力。AES与XPS的分析结果表明:钝化膜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为Fe(CrO4)3·Cr2(CrO4)3/Cr2(Cr2O7)3·Fe(OH)3/FeOOH·WO3·nH2O等化合物,内层由Cr2O3,CrO3,CrOOH,FeO,Fe2O3及WO3组成。钝化膜厚度约为60nm。该双层饨化膜有效地阻止了Cl-对基体金属的腐蚀。  相似文献   

18.
Ti—Fe机械合金化中氢致非晶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氢原子对Ti-Fe系机械合金化的影响,应用 XRD,DSC,TEM等方法测试了Ti-Fe系和Ti-Fe-TiH2系的机械合金化反应过程和产物结构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氢原子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诱导非晶TiFe相的形成,由于氢原子的影响,非晶TiFe相的结构弛豫温度和晶化温度低于机械合金化得到的非晶TiFe相相应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硬质涂层对于减少工具,特别是刀具的磨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iN是目前使用的主要涂层.TiN涂层的改进工作主要集中在新的TiN基合金和多元复合层,希望得到多元素组合的耐磨、耐高温涂层.Ti-Zr-N徐层一直是通过反应溅射法、磁控靶和弧源同时混合的离子沉积法和真空电弧沉积法制备的.关于Ti-Nb-N合金系涂层,文献报道的很少.研究表明,三元系氮化物涂层比二元系的性能更好.多元涂层大都是由合金靶材沉积得到的.关于利用二阴极的真空电弧沉积法共沉积的Ti-Zr-N涂层和Ti-Nb-N涂层,文献报道的很…  相似文献   

20.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NaCl和Si单晶衬底上制备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研究了非晶膜晶化过程,等温退火后多层膜结构及磁性变化。结果表明,在200℃以下退火,其沉积态非晶和成分调制结构几乎不变;300℃开始晶化,首先出现Fe晶核,随温度升高,Fe,Dy逐步晶化,600℃全部形成晶态bcc-Fe和hcp-Dy.饱和磁化强度Ms对非晶Fe,Dy膜晶化时Fe晶核的形成十分散感,而只有Fe晶粒的长大才导致矫顽力Hc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